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二上《梅兰芳学艺》教学案例

时间:2021-03-30 12:50:27 二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二上《梅兰芳学艺》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上《梅兰芳学艺》教学案例

  苏教版第三册《梅兰芳学艺》第二自然段中的“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一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紧盯”、“注视”、“勤学苦练”词义。

  2、使学生了解梅兰芳学艺的过程。

  3、教育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一定要下苦功夫。

  教学重、难点:

  梅兰芳是怎样刻苦练眼神的。

  教具准备:

  红外线玩具。

  教学片段:

  (首先教师单独出示这句话)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

  (每位学生都大声的读起这句话来,读时,不少同学第一遍很顺利地读过去,第二、三遍时有些同学就皱起眉头,撅起嘴巴,看到这里,师立刻“趁热打铁”。)

  师:这句话中有没有不懂的词语?

  (立刻有学生举手)

  生:什么叫“紧盯”,什么叫“注视”?

  生: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这两个词能对调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把早已准备好的教具——儿童爱玩的红外线玩具从讲桌抽屉里拿出来,顿时,同学们都饶有兴趣地注视起这种玩具来,只见教师在教室天花板上投射出一只红蝴蝶,不少同学瞪着大眼睛,不时用手指着小声叫道:“唉,蝴蝶,蝴蝶,真漂亮!”)

  师:请小朋友看着这只蝴蝶,千万不要分神,以免让它跑了!

  (这下所有的同学把眼睛瞪得更圆了,看得更起劲了。教师操作红蝴蝶忽远忽近,时而疾飞,时而盘旋……学生的目光跟着不停地移动,两分钟后,学生开始叫苦)

  生:哎哟!眼睛累死了,它老是动,我都看不过来了。(然后把眼睛闭上,作出在也不想睁眼看它的疲倦姿势。)

  生:看得我脖子都酸了。(转转脖子,一下子扒在桌子上,再也不想抬脖子了。)

  [此时,教学效果就完全达到了,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紧盯”、“注视”二词虽然都是看,但太“厉害”了,自己是难以做到的,体会到了梅兰芳练习过程的艰辛,梅兰芳意志的顽强,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进而渗透思想教育: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生:我知道什么叫“紧盯”了,就是盯着它看,“注视”也是这个意思。(师微笑点点头)

  生:那么它们能调换。

  (语气干净利落)

  [这时,对于词语的意思,他们已经很熟悉了。]

  师:小朋友才盯了这么一会儿就累了,梅兰芳累不累?

  生:梅兰芳肯定很累

  生:梅兰芳很累,“常常”说明他经常看,看的时间也很长。

  (另一学生立刻抢答,突出梅兰芳的举动是常人无法做到的,他是了不起的人。)

  [其实这是思想教育的第二次升华。梅兰芳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困难,所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

  师:这就是“勤学苦练”中的“苦”字。小朋友猜一猜,梅兰芳在什么时间练眼神?

  (答案书上都有,学生不假思索,张口作答。)

  生:他早晨起来就到花园的池塘边,看水底的鱼儿。

  (语言表达得很完整。)

  生:中午他不休息,到小山坡上看天空飞翔的鸽子……

  (继续按照时间的先后说梅兰芳的勤奋。)

  生:有鸽子的时候他就看鸽子,没鸽子他就去看鱼儿。

  (补充上面的话语,对于“注视”、“紧盯”的进一步理解,这里可以反映大家已经把梅兰芳学习的过程牢牢地掌握,并已深入脑海。)

  师:是啊,他总是找机会练,这就是“勤学苦练”中的“勤”字。

  [这是思想教育的第三次拓展,这么难做的事,他不时地练习,一有机会就练,多么勤奋呀,正因为他有这样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成功就在眼前。]

  【案例评析】

  《梅兰芳学艺》一文讲述了梅兰芳起初被师傅认为不是唱戏的料子,但他通过勤学苦练,最终成了闻名中外的戏剧大师的故事。“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概括抽象,极不好理解,与学生现在生活离得较远,但如何使二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该片段的教学简洁明了,没有过于繁琐的讲解,过于累赘的课件,采用模拟生活情境(红外线蝴蝶象征书中不断游动的鱼儿和飞翔的鸽子,让学生“紧盯”、“注视”。)和联想生活情境(深切感受看的累、不舒服来对照书中主人公梅兰芳,想象他当时练地辛苦)两种方式,化抽象为具象(即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利用儿童喜玩的红外线玩具模拟演示文中鸽子飞翔的情境,让孩子们置换角色,像梅兰芳一样去“紧盯”、“注视”,从而产生“苦”与“累”的真切体验;再让儿童想象、猜测梅兰芳练功的时间,孩子们的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看鸽图”、“观鱼图”……至此,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形象便在其头脑中鲜活、丰满起来。孩子们在这一直观形象、生动活化的过程中不仅领会了词义,更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积累了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这一宝贵的阅读经验。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的过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二上《梅兰芳学艺》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二上语文《梅兰芳学艺》课堂教学案例06-22

《梅兰芳学艺》教学案例汇编04-06

语文《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04-21

《梅兰芳学艺》语文教学反思03-18

苏教版二上14课《梅兰芳学艺》说课稿范例05-12

关于小学语文《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09-30

苏教版二上第14课《梅兰芳学艺》课堂实录06-19

苏教版二上《14梅兰芳学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5-20

《梅兰芳学艺》教后反思汇编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