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萧规曹随的典故

时间:2023-07-28 13:16:29 晓怡 素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萧规曹随的典故(通用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典故吧,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典故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萧规曹随的典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萧规曹随的典故 1

  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似的。惠帝感到很纳闷,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愿意尽心尽力来辅佐他。惠帝左想右想总感到心里没底,有些着急。

  有一天,惠帝就对在朝廷担任中大夫的曹窑(曹参的儿子)说:“你休假回家时,碰到机会就顺便试着问问你父亲,你就说:‘高祖刚死不久,现在的皇上又年轻,还没有治理朝政的经验,正要丞相多加辅佐,共同来把国事处理好。可是现在您身为丞相,却整天与人喝酒闲聊,一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政务;二不过问朝廷大事,要是这样长此下去,您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呢?’你问完后,看你父亲怎么回答,回来后你告诉我一声。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曹窑接受了皇帝的旨意,休假日回家,找了个机会,一边侍候他父亲,一边按照汉惠帝的旨意跟他父亲闲谈,并规劝了曹参一番。曹参听了他儿子的话后,大发脾气,大骂曹窑说:“你小子懂什么朝政,这些事是该你说的呢?还是该你管的呢?你还不赶快给我回宫去侍候皇上。”一边骂一边拿起板子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

  曹窑遭了父亲的打骂后,垂头丧气的回到宫中,并向汉惠帝大诉委屈。惠帝听了后就更加感到莫明其妙了,不知道曹参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

  第二天下了朝,汉惠帝把曹参留下,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要责打曹窑呢?他说的那些话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让他去规劝你的。”曹参听了惠帝的话后,立即摘帽,跪在地下不断叩头谢罪。汉惠帝叫他起来后,又说:“你有什么想法,请照直说吧!”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请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汉惠帝笑着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

  曹参接过惠帝的话说:“陛下说得非常正确。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接着他又诚恳地对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是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的典故 2

  大汉朝的开国丞相萧何死了以后,汉孝惠帝就让曹参担任汉朝的丞相。

  曹参当了相国以后,天天的喝大酒、吃火锅,吃的他们全府上下都得了火锅综合症了,看见火锅就恶心。而曹参不理那些,只是每日都喝的大醉。

  有些人就想劝劝他,但每当有人去找他,他就马上吩咐下人支火锅、切羊肉,然后和他们一起一边吃火锅一边喝酒。他们刚想聊聊工作、劝劝他的时候,他就马上张罗喝酒,直到把他们都喝高了为止,他们的话始却终讲不出口。时间一长,大家也都习惯了,谁想吃火锅了,就一定会去找曹参谈心。

  相国住宅的后院离官吏的宿舍很近,官吏们每天在宿舍里饮酒唱歌,大喊大叫。曹参府中的随从官吏天天都被谗的直闹心,但也没有办法。后来他们借口让曹参去后院游玩,心想,这老相国要是见了他们这个样子,还不气死,肯定会惩罚他们。结果曹参一看见他们在那里喝酒唱歌就大喊一声:“太不像话了!”所有的人都怔住了,看着相国很害怕。

  曹参继续骂到:“有酒喝有火锅吃居然不叫我,不知道我也喜欢唱KTV吗?再说你们那是什么酒?来人啊!”他喊左右说:“去搬我的好酒来!我跟他们一起喝”

  就这样,曹参不但不处罚他们,还和他们一起喝酒、一起吃火锅、一起唱歌。

  孝惠帝可是有点坐不住了,心说,这老头不是拿我开涮吧?没见他怎么干活,大汉朝的羊倒是被他杀了一半。于是就对曹参的儿子曹窟说:“你家老头可是不地道啊!羊肉火锅没少吃,但是活可是不怎么干。你回家以后,找个合适的时间,跟他说说,就说:‘汉高祖才刚刚离别群臣去世,皇上又这么年轻,您是相国,每天就知道杀羊、喝酒、吃火锅。有什么事也不去请示报告,怎么关心国家大事啊?’不过你可别说是我说的啊!”曹参的`儿子放假回家,就把皇上的话,变成了自己的个人观点跟曹参说了。

  曹参听了很愤怒,大骂道:“你这是对火锅的侮辱!”还用鞭子抽了他两百下,训斥说:“赶快进宫去侍奉皇上,那才是你的本职工作,天下的大事和火锅的事不是你能说的!”

  后来朝廷里开会,孝惠帝就责备曹参说:“你为什么要责罚曹窟?上次是我要他劝你的!你自己说说,你都杀了多少羊了?”

  曹参就脱下帽子,对孝惠帝说:“陛下,请你仔细琢磨琢磨,就英明神武而言,您和高皇帝哪个强?”

  孝惠帝想了想就说:“那老头忒厉害!我哪敢跟他比啊!”

  曹参又说:“陛下,那您看我的才华和萧何比哪个厉害?”

  孝惠帝说:“是比片羊肉和吃火锅吗?”

  曹参不高兴的说:“想什么呢?我是说论治国!”

  孝惠帝肯定的说:“你比不上他!”

  曹参说:“陛下圣明!您想,高皇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也制定了法律,而且明确无误,咱们按照他们留下来的法律和制度直接执行不就完了吗?”

  孝惠帝听他说的挺有道理的,就悻悻的说:“那你回去吃火锅吧!”

  因为百姓刚从秦朝残酷的统治里解脱出来,曹参执行了比较宽松的政策,给了百姓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老百姓都歌颂他是一位能体会民间疾苦的好相国。

  这就是萧规曹随的故事。

  萧规曹随的典故 3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刘邦得天下,萧何出了很大的力,立了很大的功劳,他和韩信、张良,被称为汉初的'“三杰”。

  刘邦率军打进秦都咸阳时,一般文武官员,都忙着抢劫财物,掳掠美女,而萧何却赶到相府,保护档案文件,搜集图籍法令,将其整理收藏起来。

  刘邦做了皇帝后,任用萧何为丞相。萧何因为掌握了秦朝的文献资料,所以对于全国的地理形势、风土民情都非常熟悉。汉朝开国时的一整套法规、典章和制度,便是萧何在这样的情况下亲手制定的。

  当时,刘邦还有一个颇有威望的谋士,姓曹名参。曹参也是沛县人,同萧何本来也有深交,人们把他俩并称为“萧曹”。萧何临死,向刘邦推荐曹参继任丞相。曹参继任丞相后,一切政策法令,全部依照萧何所定,不加改变,继续执行,后人便称其为“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的典故 4

  “萧规曹随”从西汉时代一直经千百年的历史流变,之所以至今仍被人们称为佳话,当中是不无理由的。何谓“萧规曹随”?翻查《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词条解释是: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的大臣。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宰相,仍照章实行。比喻后一辈的人完全依照前一辈的方式进行工作。其大意基本如此,若要联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却未必全面。在追求创新立异的现代社会里,“完全依照”这一词往往给人以“墨守陈规”的贬义理解。

  学习的思想和精髓在于“追求学术的真实”。本着这样的理念和宗旨,翻开带着丹青气息挑着历史重担的古籍,去追寻其中的根究。往往有一种酣畅淋漓和茅塞顿开的快感。不亦乐乎!

  萧何与曹参同为老乡且共助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两人都是汉高祖建汉当中不可或缺的得力人手。在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萧何功居首位,曹参功居第二,当时有部分臣子为曹参鸣不平,刘邦从大局全观,还是把宰相的位置留给萧何而封曹参为为平阳侯,仅次于萧何。在此我们且不追究其中谁的功劳轻重,但从此处我们可以窥见当时萧曹两人的功绩和地位之重。

  曹参在任齐相九年期间按照黄老“无为而治”

  使原来动荡不安的`社会日趋稳定,百姓过上了比较安稳的太平日子,备受人们赞颂。与此同时,在朝廷的萧何也采取措施,协助刘邦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对百姓施恩惠,以安抚民心。可见两者在治国安帮上都有着自己卓越见解和方法。在萧何去世后,曹参接任宰相之位

  萧规曹随的典故 5

  此典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刘邦起兵推翻秦朝统治的时候,有两个极好的谋士:一个叫萧何;另一个叫曹参;都是他的沛县同乡。后来刘邦领兵打进了秦朝的都城咸阳,他手下许多将士都争先恐后地争夺美女和金玉绸缎;只有萧何一人跑到相国府中,搜集了府中的法令规章和图籍,把它们当成宝贝一样收藏了起来。刘邦做了皇帝,称汉高祖,封萧何做开国丞相。这时,萧何因为搜集了许多秦朝的'文献,因此对于天下的地形、民情、风俗、户口等等,都非常熟悉。于是亲自制定了汉朝的法规、典章和制度。萧何和曹参关系本来挺好的,后来因事彼此有了意见,双方就比较疏远了。但萧何临死时,还是向刘邦推荐曹参做丞相,曹参继任丞相以后,对于萧何制定的规章制度,没作任何改动,完全照常执行,后来扬雄在他所著的《法言》一书中,曾说过这样的两句话:“萧也规,曹也随。”精练地概括了萧何制定法规在前,曹参完全按照执行在后的故事。

  “萧规曹随”指在工作中或其他事情上,按照前人所订的规章或办法办事,而不加以改动。

  萧规曹随的典故 6

  汉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相国萧何垂危,惠帝亲临探视,并询问继任相国的人选。萧何一生风波,为表示对惠帝的尊敬,并不正面回答,说:“皇上最了解臣下。”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连忙点头说:“正是此人,我死而无憾了。”说完不久即追随刘邦而去,被溢为文终侯。

  曹参和萧何、刘邦都是同乡,自幼一起长大,交往密切。刘邦起兵之后,萧何重于文,曹参重于武。从起兵到刘邦称帝,曹参共攻占两个诸侯王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虏诸侯王两人,王国相三人,将军六人,还有郡守、司马等等;以战功而论,除了韩信、彭越等人,在刘邦的丰沛子弟中,曹参功劳确实应算第一。但刘邦慧眼独具,认为文治重于武功,以萧何为第一。因此之故,萧、曹二人心存芥蒂,萧何为相国,曹参就到齐国做相。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故事主人公是谁

  齐地广大,有七十余城,曹参和齐悼惠王召集齐地的知识分子共商治国方略,结果人言言殊。后来曹参听说胶西有个老人叫盖公,对黄老学说挺有研究。曹参花重金把他请来,向他请教治民之术。盖公说治民之道,贵在清静,就是让百姓安心生产,尽量少征摇役,百姓安定,生活富足,天下就大治了。曹参大喜,按盖公的方法治齐九年,齐国大治。

  曹参和萧何虽然有些不愉快,但彼此之间毕竟是太了解了。萧何死讯刚传到临淄,曹参即盼咐家人快打点行装,准备到长安任相国。家人感到很奇怪,可没过三天,惠帝使者果然到了。曹参临行之前,对继任的齐相傅宽语重心长地说:“你治齐国的时候对狱市千万别动,甲切顺其自然。”傅宽有些不解,说:“国家大事,千头万绪,这是最重要的吗?”

  曹参说:“这当然不是。但狱市是个兼容并蓄的地方,什么人都可以住。如果你硬要去清查管理,那些不务正业、曾经犯罪的人就无处容身了,必然引起其他矛盾。所以我先提醒你。”也就是告诫傅宽继续执行清静无为的方针。

  曹参就任相国之后,就把治理齐国的方针搬到了中央,无论大事小事,一律按萧何的成例办理。为保证丛相官员都奉公守法,克尽职守,不折不扣地执行萧何、刘邦所制定的`法ling政策,曹参专门从地方上选拔那些年长老成、忠厚木纳、不善言辞、只知埋头做事的人做丞相府的属吏;对那些专爱做表面文章,夸夸其谈、哗众取宠之辈则一律贬斥,自己终日饮酒为乐。

  萧规曹随的意思: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萧规曹随的典故】相关文章:

萧规曹随的由来典故01-15

萧规曹随的成语由来10-26

萧规曹随的成语故事解释11-03

萧规曹随文言文翻译03-14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成语典故素材12-24

李代桃僵的典故12-02

熟能生巧的典故11-03

乐不思蜀的典故11-18

成语典故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