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节的手抄报素材

发布时间:2017-08-20  编辑:pinda 手机版

   教师节的办报素材:高中阶段教育“瓶颈”有待突破

  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在高中。今天,我们能否像30年前关注义务教育那样关注高中教育?能否从学制和课程体系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高中阶段教育?

  “30年前,抓义务教育是关键。30年后,我们该关注什么?”上海中学原校长、华育中学校长唐盛昌表示“我们的教育改革需要把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联系起来考虑,从目前看,我们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是在高中教育。”

  与国际横向对比,不难发现,学制上,世界目前主要是以美国为主的“12+4”(义务教育12年+大学教育4年)模式和以欧洲为主的“13+3”模式。与我国比较接近的是“12+4”模式,但在这种“12+4”模式之下,我国基础教育主要实行的是“6+3+3”模式。美国过去与我国一样实行的也是“6+3+3”模式,但20年前美国大量学校改为“4+4+4”和“5+3+4”模式。

  “美国的高中教育由3年改成4年,主要是结合高中阶段的办学定位,它既考虑了学生未来选择就读技术应用型学校,又考虑了走学术研究的出路。所以,美国高中与大学阶段的衔接非常清楚,就是AP课程,你高中修完后大学承认学分。同时,美国大学阶段又出现了一批不定专业、学生可自主选择文理学科的学校‘3年改4年’的出发点主要还是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需求。”唐盛昌说,“我们应重新审视中考及九年义务教育体制对于不同阶段教育衔接的潜在影响,从学制和课程体系的角度重新审视高中阶段教育。以欧洲为例,不论英国基础教育采用的‘6+5+2’模式,还是德国主要实行的‘4+6+3’模式,其基础教育的最后几年,学校教育和课程体系都是围绕学生适应学术型或技术型方向发展需要而设置的,而且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界限正在逐渐淡化。”

jiaoshijie12.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教师节的手抄报

  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教育,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反复呼吁的一个发展方向。“新时期最核心的办学理念是要通过改革为社会提供可选择的教育。”袁振国说,“之所以学分制和选修制颇受世界各国认可,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必须还要继续变革。”

  未来的教育改革,如何提供可选择性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唐盛昌认为,当务之急,高中阶段的学校课程与学科教育水平需要与每个学生发展的需求相匹配,同时学校要提供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高选择性课程。

  以IB课程为例,唐盛昌介绍说,IB课程有25门可选学科,197门课。就课程内容而言,理、化、生三门学科,我国高中的教学内容与IB、AP课程重复率达30%,不同的大约为70%,我们的高中生和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高中生都在学,但学的内容现在有很大分化。比如化学,我们更多的是研究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特性,但国外更多的是从分子、原子、粒子的角度去理解化学结构。再比如数字技术被引入教学后,大量电子传感器、软件、新的仪器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的高中阶段的课程教学中。

 

  “所以,当下,我们推进教育改革,需要突破高中阶段教育的瓶颈,像30年前关注义务教育那样关注高中教育。”唐盛昌表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