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索溪谷的“野”》教案设计

时间:2017-08-20 编辑:春玲 手机版

  索溪谷的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索溪谷的“野”》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索溪谷的“野”》教案设计

  一、展示画面,引入新课。

  1.出示画面,简介激情。张家界森林公园是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它和天子山、索溪峪两大自然保护区构成山奇、水奇、石奇、云奇的武陵源,组成一幅硕大无比的自然山水画。这里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藏赂、桥、洞、湖、瀑于一身,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美称,真是让人称奇叫绝。

  2.张家界的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它因溪水状如绳索而得名,有着其他景点无法比美的魅力。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跟随作者去游览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住题眼,了解索溪峪“野”在哪里?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

  (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自选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生动逼真的描绘出来的?

  3.分块赏读。(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点拨、引领)

  (1)赏读“山是野的。”

  A.齐读,思考:这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手法?(这是一种惊险的美,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读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点拨: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这种惊险的美?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惊险的美?

  D.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你的惊讶、赞叹,谈谈自己的感悟。

  (2)赏读“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读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点拨:“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可见十分调皮、可爱。这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那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分组赛读,读出索溪的乐趣、野味。

  (3)赏读“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上引号的含义。

  B.赏读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作者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的?

  (4)品读课文,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四、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我们要努力读中想象,读出韵味,读出感受。

  1.自己挑选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3.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精彩句段背诵、积累。

  五、回归整体,拓展深化。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自然风光,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索溪峪独特的美,洋溢着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课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用心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二)阅读拓展训练

  山林之晨

  吴春晖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之际,悄然而住了。雨后初晴,碧空如洗。我带着浓浓的兴致,信步踏上了我家房后那曲折幽深的山径。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芬芳,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熠熠生辉。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呀!

  树林中的歌唱家——小鸟,倏的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抖落了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因为“鸟鸣山更幽”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有一种飘飘然乘云欲飞的感觉。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山水画。莽莽苍山似乎在酣睡着。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层层洁白的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然后脱去白纱,换上了淡淡的桔黄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地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了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

  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魂灵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甜甜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1.联系上下文解读句子。

  (1)“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2)“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作者到底想抒发怎样的情怀?放飞心灵的翅膀,说一说或写一写。

  2.这篇短文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它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短文语言优美,巧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分别找出不同的句子用心品读,体会其含义与手法。

  夏感

  梁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解释下列词语。

  春华秋实:闲情逸致: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A.垂直顶着悄然生长B.长着结着默默前行

  C.挑着举着匍匐前进D.舞着摇着欢乐行进

  3.第一段划线的句子采用了比喻手法,说说作者用此比喻的意图是什么?

  4.体会句子包含的思想感情。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5.最后一段写到“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用是什么?

  6.最后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1)这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

  7.通观全文,选出不属于作者所体会到的“夏感”的两项是()。

  A.“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C.“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D.“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天地间升腾。”

  E、“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8.夏天是炎热的,难耐的,但不同的地方并不完全一样。小朋友,你那里的夏天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用一段话写一写夏天的太阳、雨或者风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索溪谷的“野”》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雨》教案设计

3.人教版《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4.《山雨》教案设计人教版

5.人教版《草原》教案设计

6.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案设计

7.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教案设计

8.《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设计

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教案设计

10.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