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时间:2023-08-03 19:30:07 蔼媚 九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人教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卷了,试卷是是资格考试中用以检验考生有关知识能力而进行人才筛选的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试卷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人教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人教版)

  初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1

  一、语文知识积累(2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没有一匹神奇的坐骑,能像一页诗句,带我们领lüè() 人世的真谛;也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jí (),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即使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lǚ ()。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而它却装zǎi() 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⑴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月下独酌》)

  ⑵ 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⑶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⑷ 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⑸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

  ⑹ 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充分表达作战目的和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6分)

  ⑴楚人怜之 ( )

  ⑵长跪而谢之 ( )

  ⑶自董卓已来 ( )

  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⑸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

  ⑹入则无法家拂士 ( )

  4.名著阅读。(6分)

  ⑴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罪恶。

  B.《简爱》主人公简爱是孤女,成年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圣约翰的尊敬和爱恋。

  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苏门答腊遇到了可怕的风暴。

  D.《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⑵“杨志笑道:‘原来是自家乡里。俺在江湖上多闻师兄大名。听得说道师兄在大相国寺里挂搭,如今何故来这里?’”引文中杨志的绰号是________ ,“师兄”是 ________________(写出人名),他没能继续“在大相国寺里挂搭(暂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5—11题。

  (甲)木质的村庄

  王芸

  ①南方的传统村庄,多木。木的包容、温和质感,渗透于宅屋的角角落落。我喜欢这样的村庄,除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物四处见缝生长,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栖息在村头村尾、桥边河沿,还有一座座进去就能感觉清凉与妥帖的老宅。

  ②盛夏,随古村落立档调查人员走访古村。同行的当地女子有个男儿气的名字,显峰。她家在一个尚未被旅游开发的古村,村内老宅不少。她家的宅子建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在族谱上可查找到源头。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都有木质的部件在悄悄地裂变、腐烂、风化,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惊觉。

  ③每走进一处老宅,当我们留意着那些难以复制的精美细节时,显峰却专注于询问房主如何保全,如何维修,如何保持品质的仿旧。她与古宅是一体的,即使她已经搬进县城,住进水泥楼房多年,只在年假时偶尔回一趟老宅,但她与老宅有过相同的呼吸节奏,成长的记忆渗透着被老宅过滤的光线的质感,生活习惯也延续着对老宅的迁就与贴合。无论离开多久,她对老宅始终怀有亲人般的牵挂和担忧。与我们说起老宅,她的语气里有些许骄傲,也似连缀着无声的叹息。那是时光的馈赠,也是无法挽留的遗憾。无法,却又拼力想去挽留。

  ④在虹关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长的横梁是精挑细选的好木,前一日进屋时,因为老宅低调的门脸、高耸的板壁、紧凑的结构,木匠师傅们想了很多种办法。此时,它安卧在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气息。似乎有它稳稳地坐镇一方,这满屋的狼藉躁动之气,都不足为虑了。不远的天井一角,堆放着比人高的沙土、瓦当,瓦当是从老宅屋顶上揭下的,有着让今天的匠人称羡的结实质地。梁的下方,几位木匠师傅正在赶活儿。进门的一侧厢房里,也有木匠师傅在忙,木屑散布在老人稀疏的头发、圆眼镜片和脸颊、鼻端。他端举着一张被木屑粉尘“装饰”的脸,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我们。

  ⑤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对这座老宅念念不忘,对这座古村也是。街头巷尾的粉墙上,都能看到墨色涂写的巷名,这都是他的作为。他乐此不疲地将时光打发在这些事情上,全然出于自觉自愿,似乎想在老年一气偿还远离古村的那些时光。

  ⑥在古村,你会不断地与呈现颓态的老宅相遇。颓而不倒的它们,支撑着骨架,挺立在同样古老的街巷与树影中。你也会不断地与形态如旧但质地簇新的新屋相遇。人们改善生活空间,生活质地的渴望,是无法阻挡的。老宅的好,老宅的亲,老宅的贵,老宅的不可复得,只能在懂得、体恤、珍惜它的人那里,才能得以保全并延续。

  ⑦也有老宅被移植。它们远离了自己植根多年的村庄,整体标记后迁至新地,再按标记组装起来。移植者,多是承包了某一村落旅游业的投资者。他们出于打造景区的目的,将一座古村的村民迁空后,再填置进一些移植来的老宅。看起来整个村落的古宅生态更加丰美,可被抽空的村庄,还能葆有多少本真的活泼泼的生气?

  ⑧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过程中,也被修复。朽败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撑。门头檐角,借用日益高端的修旧如旧的技术,老的与新的、真的与假的,混淆一体,看起来面目无异,可气息不对。那种走进老宅可以闻见的,从老宅骨子里、木缝中散发出的天然木香,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气取代。

  ⑨我静静地望着这些被拆骨又接骨的老宅,不知它会否在夜深人静时发出压抑的呻吟,又会否在体内留下反复发作的伤痛。这些,都只有老宅来默默地承受了。

  ⑩颓败的老宅与簇新的门牌,存留在相机里,那一点亮蓝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在按下快门的一刻,我记得有风吹过,轻轻摇动它们。这一切构成了某一时刻的记忆,留于感觉,留于影像,留于文字。但,这不是完结。

  (选自《人民日报》)

  (乙)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

  杨(主持语):冯骥才在为全中国56个民族做一次地毯式的文化普查和整理保护。这个听起来十分庞大的目标,冯骥才在酸甜苦辣中,一点一点靠近。

  杨:从什么时候开始,你的这根神经被触动了?

  冯:触动我应是在上世纪1990年到1991年的时候,我去周庄。那时候周庄没名气,正面临改造。我看见老远河岸边上有一幢房子探出来,它留下一个倒影,房子边上还系着一叶小舟,简直跟画一样。他们说,这幢房子马上就要被拆了。旧房主现在都在拆老房子,要把木头卖掉,然后用那个钱来盖一个水泥的新房子。我说这么好的房子拆了不觉得可惜?他说你还不知道,这幢房子不仅好看,柳亚子当年搞南社就是在这里。当时我说,好,需要多少钱?他说需要3万。我说我在上海正办画展,原先我办画展是不卖画的,现在刚好有些台湾人找我买画,我卖两幅小画,准备几万块钱把这房子买下来。我回到上海就把画卖掉,跟当地联系,当地一听说是我买,马上就涨到15万。

  杨:啊,我以为是降到1万。

  冯:结果涨到15万。

  杨:这回来了个冤大头。

  冯:我说怎么办,那就再卖掉几幅画。后来他们说你别卖了,如果你再卖的话,它还会涨价;但你已经做了一件好事,他不会再拆了,因为他已经知道它有价值了。后来这幢房子果然保留下来了。

  杨(主持语):相对于“保护”的艰难,民间文化“消失”的速度,却快到不可想象。冯骥才奔走呼号、上山下乡,只为用最快的速度摸清民俗文化的家底,即便如此,这项计划也将耗时十年。然而从2003年“遗产抢救工程”开始,冯骥才都是靠着自酬资金,在支持着几乎所有的经费支出。

  冯:后来又一次,我们决定开有关年画的全国性旅游会议,当时我觉得没有办法开,也没有那么多钱。有山东人说,冯先生,那你到潍坊来开吧,所有的费用都由我们花销。我们就到山东去了,在开会的时候,北京有一个出版社叫学苑出版社,那个社长也是山东人,挺义气,他说:“那么《杨家埠卷》(木版年画全集之一)这本资料画册我来出版。”他说他给我出书一分钱不要,他走后,到了第三天,我忽然得到一个消息,他被调动工作了。我当时觉得一切全都落空,那时候我想,我必须得有一笔钱,正好国家允许搞私人基金会,我来做这件事吧。但是我怎么办,我必须画画,因为我手里的画已经不多了。那时候,我白天要跑到各部门去,我管着各式各样社会上的事情,又管着小说协会的事情,我必须夜里画画,那几个月画到什么地步,你看,这手有这么大一疙瘩。

  杨:真是啊,非常突出。

  冯:非常突出,就是那么画到十月份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腕子弯不过来了,有个东西挡着,我一摸已经起来那么一疙瘩。可我觉得我还必须继续画,才能把这两百万卖出来。后来我的好朋友赵文瑄,他是台湾的演员,喜欢看我的散文和小说,有时候到天津来找我要一本书。他知道这个事了,他说冯老师感动我好几次了,就让我也感动他一次吧,他正好有一笔一百万的稿酬,他说全交给我的基金会。

  杨:他也很棒。

  冯:非常棒,我当时眼泪都快下来了,我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杨:您说过,没有情怀,就传不了文化。

  冯骥才:让青少年热爱,迷恋传统文化,根底在教育。或者说,人文精神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反过来,自觉而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则可以促使一个人心清目远、富于责任、心灵充实、情感丰富而健康。只有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关切社会难点、加强心灵修养与审美素养,深化校园里崇尚精神的人文氛围,才能使我们的“80后、90后”热爱传统文化,具有文化情怀。

  【初读】

  5.阅读《木质的村庄》﹐思考老宅面临着哪几种命运?请根据全文分点概括。(3分)

  6.请阅读《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根据上下文补全第段杨澜的采访词。(3分)

  【品读】

  7.结合语境,赏析《木质的村庄》第④段的句子。(4分)

  进门的一侧厢房里,也有木匠师傅在忙,木屑散布在老人稀疏的头发、圆眼镜片和脸颊、鼻端。他端举着一张被木屑粉尘“装饰”的脸,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我们。

  8.《木质的村庄》第⑦段写到“看起来整个村落的古宅生态更加丰美,可被抽空的村庄,还能葆 有多少本真的活泼泼的生气?”明明村庄被“填植”后更“丰美”,为什么又说“被抽空”?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9.阅读《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4分)

  A.第③段周庄的老宅主人不断涨价,是因为他知道了老宅的文化价值,从而有了保护它的意识。

  B. 第⑨段冯骥才谈到出版社社长赞助落空一事,意在说明抢救文化遗产自筹资金的艰难。

  C. 第段写赵文瑄赞助一百万,因为冯骥才不遗余力保护文化遗产的举动感动了他。

  D. 第段冯骥才说“我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指像赵文瑄那样仗义疏财、对朋友慷慨相助的人。

  E. 第段冯骥才认为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

  【联读】

  10.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准备邀请一些致力于“挽留记忆”的人士到学校做讲座,《木质的村庄》的詹姓老人和《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的冯骥才相比,你更愿意听到谁的讲座?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说说原因。(5分)

  11. 《木质的村庄》第③段末尾写道:“无法,却又拼力想去挽留。”《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写到:“相对于‘保护’的艰难,民间文化‘消失’的速度,却快到不可想象。”请结合两文分析“文化保护”为什么举步维艰。(7分)

  三、古诗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18题。

  (一)中秋步月(5分)

  南宋翁卷

  幽兴苦相引,水边行复行。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

  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

  欲归犹未忍,清露滴三更。

  [注释]:翁卷,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

  12.诗歌首联中“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等短语(或词语),形象描写出诗人受月色吸引,流连月色的情状。(2分)

  13.有人认为颈联“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的景物描写与作者中秋赏月的愉悦是矛盾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3分)

  (二)三峡(1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王命急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6、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7、第4段写秋水,由哪句可知?划出描写三峡秋天景象的语句,这些语句突出了三峡的秋天_______的特点,其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了_______气氛。

  18、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四、语言运用(68分)

  19.阅读下面新闻,结合孔子做人名言“不学礼,无以立”,按要求写一则微评论。(8分)

  4月20日,泰国网民在Twitter(社交网络推特)上贴出照片,称数名中国中年女游客在泰国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候机大堂内围着一个纸箱打扑克。该网民批评称中国客不顾他人异样眼光,也不关心泰国的法律是禁止赌博的。而泰国警方事后发表声明称,中国游客这样做虽不犯法,但不应该。

  要求:

  ①100字左右;

  ②正确书写,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

  ③观点明确,内容完整;

  ④不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等。

  20.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60分)

  题目一:相逢是首歌

  题目二:寂寞是首歌

  题目三:守望是首歌

  要求:

  ①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②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隐含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评分,请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

  初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2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竹筛(shāi) 静谧(mì) 菡萏(hàn dàn) 黄晕(yùn)

  B、 撑伞(chēng) 贮蓄(chǔ) 缠络(chán lào) 安妮(nī)

  C、 莅临(wèi) 攒成(cuán) 倜傥(tì tàng) 攲斜(qī)

  D、 分歧(qí) 熬过(ǎo) 瘫痪(tān huàn) 竦峙(s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孙权言辞恳切的劝告使得吕蒙开始发愤,他契而不舍地读书,终让鲁肃引为知己。

  B、 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在膝盖里半响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

  C、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于他,是当之无愧的。

  D、 紫藤萝的花朵从来都稀疏,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今社会,经营者应怀有悲天悯人的胸襟,并以正义为前提。

  B、 这对相声演员一上台,那滑稽相就让观众们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

  D、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B、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C、 阿长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D、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吃过的粮食还给谁?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

  B、 杭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淳安县常住人口数量比桐庐县少两倍。

  C、 造成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国家为了一己私利而搅乱亚太格局的结果。

  D、 各大媒体报道青年女教师张丽莉舍身勇救学生的事迹后,人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她身体的恢复状况。

  二、语言应用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

  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香的阳光;

  如果你是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扑朔迷离”源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以“雨”为主题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重阳后菊花(之一)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①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②一日花。

  【注释】①靥:yè,笑脸。②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民间在这一日常以登高、赏菊等风俗来表达求福求寿的愿望。

  1、本诗一、二句精于描写,“______”一词写出了菊花受冷落的境遇,“______”一词写出了菊花灿烂美丽的姿态。

  2、全诗借花讽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仙则名(出名) B、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C、 乃引客就观之(靠近) D、 信乎其似巢也(相信)

  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 )

  A、 无丝竹之乱耳 吾室之内

  B、 或陈于前 尝射于家圃

  C、 而乱书围之 结友而别

  D、 乃亦大笑曰 蒙乃始就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4、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的主人借托居室所表达的情志。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改变。

  2、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 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 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与社交网络中的人交往,而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能力日益下降。

  D、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洗手间里的晚宴

  女佣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她是单身母亲,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每天她都早早帮主人收拾完毕,然后返回自己的家。主人也曾留她住下,却总是被她拒绝。因为她是女佣,她非常自卑。

  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客人们个个光彩照人。主人对女佣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女佣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不好意思今天情况有些特殊。那时已是黄昏,客人们马上就到。女佣急匆匆回家,拉了自己的儿子往主人家赶。儿子问,我们要去哪里?女佣说,带你参加一个晚宴。

  四岁的儿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一位佣人。

  女佣把儿子关进主人家的书房。她说,你先呆在这里,现在晚宴还没有开始,然后女佣进了厨房,做菜切水果煮咖啡,忙个不停。不断有客人拉响门铃,主人或者女佣跑过去开门。有时女佣进书房看看,她的儿子正安静地坐在那里。儿子问,晚宴什么时候开始?女佣说,不急,你悄悄在这里呆着,别出声。

  可是,不断有客人光临主人的书房。或许他们知道男孩是女佣的儿子,或许并不知道。他们亲切地拍拍小男孩的头,然后自顾翻看着主人书架上的书,并对墙上的挂画赞不绝口。男孩始终安静地坐在一旁,他在急切地等待着晚宴的开始。

  女佣有些不安,到处都是客人,她的儿子无处可藏。她不想让儿子破坏聚会的快乐气氛,更不想让年幼的儿子知道主人和女佣的区别,富有和贫穷的区别。后来她把儿子叫出书房,并将他关进主人的洗手间,主人的豪宅有两个洗手间,一个主人用,一个客人用。她看看儿子,指指洗手间里的马桶。这是单独给你准备的房间,她说,这是一个凳子。然后她再指指大理石的洗漱台,这是一张桌子。她从怀里掏出两根香肠,放进一个盘子里。这是属于你的,母亲说,现在晚宴开始了,

  盘子是从主人的厨房里拿来的。香肠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她已经很久没给儿子买过香肠了。女佣说这些时,努力的抑制泪水。没办法,主人的洗手间是房子里唯一安静的地方。

  男孩在贫困中长大,他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见过洗手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淡淡香气,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他盯着盘子里的香肠,为自己唱起快乐的歌。

  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突然想起女佣的儿子。他去厨房问女佣,女佣说她也不知道,也许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女佣躲闪着的目光,就在房子里静静的寻找。终于他顺着歌声找到了洗手间里的男孩。那时男孩正将一根香肠放进嘴里。他愣住了。

  他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男孩说,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现在我正在吃晚餐。他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男孩说,我当然知道,这是晚宴的主人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他说,是你妈妈这样告诉你的吧?男孩说,是的,其实不用妈妈说,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

  不过,男孩指了指盘子里的香肠,我希望能有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

  主人的鼻子有些发酸,用不着再问,他已经明白眼前的一切。他默默走回餐桌前,对所有的客人说,对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们共进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两个盘子。他来到洗手间的门口,礼貌地敲门。得到男孩的允许后,他推开门,把两个盘子放到马桶盖上。他说,这么好的房间,当然不能让你一个人独享,我们将一起共进晚餐。

  那天他和男孩聊了许多。他让男孩坚信,洗手间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他们在洗手间里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的苹果汁和烤成金黄的鸡翅。他们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一起挤到小小的洗手间里,给男孩唱起了歌。每个人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场闹剧。

  多年后男孩长大了。他有自己的公司,有了带两个洗手间的房子,他步入上流社会,成为富人。每年他都要拿出很大一笔钱救助一些穷人,可是他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更不让那些穷人知道他的名字。

  有朋友问及理由,他说,我始终记得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有很多人,小心地维系了一个四岁男孩的自尊。

  1、根据作品情节及男孩的情感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______

  男孩:______

  晚宴开始前,女佣把儿子关进书房等待晚宴的开始:______

  多年后获得成功,行善不留名:______

  感激:______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或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任选一句)

  ①女佣说这些时,努力的抑制泪水。

  ②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他盯着盘子里的香肠,为自己唱起快乐的歌。

  3、文末写男孩长大后,成了富人,每年都向社会捐款。这一结尾有什么用意?

  七、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梁启超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自然是责任尽完了。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你的担当是否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快乐?或许还未来得及被你身边的人认可,就早已被忙碌的生活淹没了。想一想,你把它藏在哪个角落了?找出来,和大家分享。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初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08-10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08-10

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08-10

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08-10

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08-10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06-08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01-17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人教版03-21

五年级语文考试卷及答案12-04

语文A版六上《语文乐园八》第三、四课时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