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龙门亮剑》复习检测试题

时间:2021-02-27 14:33:58 高二 我要投稿

高二《龙门亮剑》复习检测试题

  一、基础过关

高二《龙门亮剑》复习检测试题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丈人行(辈) B.阴相与谋(暗地里)

  厚赂(赠送礼物) 治其事(审理)

  会缑王与……谋反(适逢) 恐前语发(揭露、暴露)

  C.此必及我(牵连到) D.当相坐(相连坐治罪)

  见犯乃死(看见犯罪) 畔主背亲(背叛,离弃)

  果引张胜(牵攀,招供) 斗两主(使……相斗)

  【解析】 C.见犯:受到侵犯、侮辱。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左右欲刃相如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C.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D.欲因此时降武

  【解析】 B项中“目”与例句中“刃”皆为名词用作动词;A项中“奇”为意动用法;C项中“廷”为名词作状语;D项中“降”为使动用法。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公车特征拜郎中

  D.上下肃然

  【解析】 B.古义“方向”,今义“就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说,叫方面”;C.古义“汉代官署”,今义“公用车辆”;D.古义“秩序井然”,今义“恭敬的样子”。

  【答案】 A

  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②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①以精铜铸成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①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②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D.①宦官惧其毁己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解析】 B项中“以”皆为介词,用;A项中“乃”分别为“于是,就”/“才”;C项中“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表转折”;D项中“其”分别为“代词,代张衡”/“代地动仪”。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B.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C.臣请完璧归赵 D.既来之,则安之

  【解析】 B.是名词作动词,其余均为使动用法。

  【答案】 B

  6. 下列句中“因”字的用法与“相如因持璧却立”的“因”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入京师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D.伺者因此觉知

  【解析】 例句中的“因”有“于是,就”的意思。A有“接着”的意思。B译为“通过,经由”。C译为“于是,就”。D译为“靠,凭借”。

  【答案】 C

  二、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1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 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 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媪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见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解析】 A句的“阴”作“相与谋”的状语,是“暗中、私下里”的意思。

  【答案】 A

  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 第①句的“会”是恰逢、恰巧的意思。第②句的“会”从会合中引申为共同、一起的意思。第③句的“生”是活着的意思,作状语。第④句的“生”也是活着的意思,但是动词,作谓语。

  【答案】 D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空以身膏野草

  A.欲因此时降武 B.单于壮其节

  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D.其一人夜亡

  【解析】 例句中的“膏”本是溶化的油脂,引申为肥的意思,此处用做动词,给野草施肥的意思。C项的“壁”也是名词作动词,驻扎的意思。A项的“降”是使动用法,使苏武投降的意思;B项的“壮”是意动用法;D项的“夜”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 C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解析】 他想杀卫律的目的,是想使在汉朝的母亲和弟弟受到汉朝的赏赐,这是谋取私利,不是爱国行为。再则,他的计划还没有付诸实施,还不应叫做“行动”。

  【答案】 B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以汝为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汉朝也扣留他们来作抵押。

  (2)被侮辱以后才死,就更加对不起国家。

  (3)为什么要见你呢?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先祖事略

  □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于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瑯公。后逊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霁,公于尘垒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螺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优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瑯公孟子,善人最少,姓醇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以次受糜,放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颍川王府教授,称颍川公。颍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读。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颍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瑯公王孝,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颍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都。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亚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颍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选自《渔洋山人自撰年谱》,有删改)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久既霁,公于尘垒中得之 霁:明朗

  B.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 数:屡次

  C.劝学兴行,为多士式 式:榜样

  D.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 以:凭借

  【解析】 D项,以:因为。

  【答案】 D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的是 ( )

  A.①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②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①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②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

  C.①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②诸饿者以次受糜,放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①颍川公卒,哀毁如礼②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解析】 A.②勤于持家。B.对兄弟们的尊敬。D.对待事情的态度。

  【答案】 C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琅瑯公的婚姻颇有传奇色彩,夫人初氏从天而降,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于是令其结为夫妻。

  B.善人公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人称“王菩萨”,在琅瑯公五个儿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

  C.颍川公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为官即赴颖川王府任教授,刚到任就患病,一年后去世。

  D.忠勤公忠孝双全,在上司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家乡父老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而有礼貌。

  【解析】 C项,“为官即赵颍川王府任教授”错。

  【答案】 C

  15.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性孝友,为颍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繁叶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颍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参考译文】

  我名叫士祯,姓王,字子真,青州诸城人。始祖名叫王责迁,济南新城藉人,世人称琅瑯公。后来避乱居住在新城的曹村,给某大姓人家做佣人。有一天刮起大风,天空昏暗,一女子从天而降,好一会儿风停了,天空明朗,始祖在尘土中看到她。她自称是诸城县初氏之女。早晨起来取火,不知不觉就来到这个地方。 当时始祖正好孤身一人,女子十八九岁。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就叫他们结为夫妻。

  二世祖名叫王伍,有善良的德行,人们称他叫“善人公”。琅瑯公有五个儿子,善人公最小,他生怀淳朴谨慎,对待父母和几个兄长,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他尤其喜欢施舍,时常勤于治理家务,按人定量供给粮食,剩余的全部拿来救济乡里贫困缺粮的人。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繁叶茂,(善人公)时常在下面煮粥给饥饿的人吃,那些饥饿的人依次得到粥。(善人公)还在槐树下编织斗笠,常常像这样。 乡里人称呼他叫“王菩萨”,而称呼他家叫“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名叫王麟明,官至颍川王府教授,世人称颍川公。颖川公是善人公的第二个儿子,生来机警聪明,记忆力强,对于书无所不读。十四岁补博士弟子员,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后来屡试不第,随着常例参加地方官推举选拔,官至永平郡司训,他勉励人们学习并努力实行,成为许多士人的榜样。最后升任颍川王府教授。到任后,疾病发作,一年后去世。志传上称他为公内廉行修。他长幼尊卑分得极细。对大伯父琅瑯公最孝顺,遇到哥哥兄弟们很尊敬,天天如此。

  高祖名叫王重光,字廷宣。颍川公去世后,他十分哀伤尽其礼节,补缺升任户部员外郎。因为他做事能干,晋升为佥事,做云中郡守。他强硬耿直,奉公守法,军队百姓都信赖他。不久升为参议,驻守上谷。呈奏上谷应该做的十二件事,完全符合法则。因为违背了上司的意图,调任贵阳。丁巳年,皇帝新建三大殿,要用大木料,在贵州一带采办。他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所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他深入险要的地方(调查勘采)。 冒着寒风瘴疠,劳累过度而死去。皇上听说后,特地加以抚恤,赐祭文以厚葬。壬戌年的秋天,三殿落成,因为他先前有功,皇上下诏追赠太仆寺少卿。他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颍川公的第二个儿子,刚换牙齿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后来奉养三个继母常氏、岳氏、卢氏,就像对亲生母亲一样。两个弟早亡,抚养他们的孩子,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住在乡里,小心谨慎,谦虚退让,是君子啊。遇到事情十分慷慨,不避艰险。到去世时,没有一句话说到家事。祠堂祭文,有皇帝“忠勤报国”的褒奖,所以称为忠勤公啊。

  三、语言运用

  16.1934年,国际奥委会决定以后举办的奥运会都要按统一仪式采集火种,并且以接力形式传递到举办国的主体育场。

  ①为了给人一种万众跟随奥运火种的神圣感,国际奥委会对火种和火炬接力的要求十分严格。

  ②国际奥委会相信这种纯净的火种能够代表奥运会所倡导的和平、友谊、团结和进步。

  ③如果火炬熄灭,也只能用火种灯里的火种点燃。

  ④而在火炬接力过程中,只能有一个传递队伍、一条路线。

  ⑤火种必须是在奥林匹亚山脚下用凸透镜采集的太阳光。

  请把上述对“奥运圣火采集、传递”内容的句子组成前后连贯、语意完整的一段话。

  正确顺序:__________

  【答案】 ①⑤④③②

  17.某学校高二年级将赴贫困山区进行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年级学生分会发起了一个“多背一公斤”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准备行李时多带点书籍、文具等捐给当地贫困的学生。请你以组织者的身份,用“多背一公斤”开头拟写两句宣传词。要求句式整齐,运用修辞方法,能体现活动的宗旨,有感召力。

  多背一公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背一公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多背一公斤,就多一片关爱的绿阴;②多背一公斤,就多一盏希望的明灯。(本题意在考查情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简明连贯,切合情境对象,能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有文采有创意)

  18.请你用对联形式为下面新闻拟一则标题。

  今年以来,上海各媒体努力探索,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推出了“文明从我做起”等一批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栏目和报道。为了拯救患白血病的留美学子余健,文汇报举办了骨髓捐献志愿者验血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心中有读者 笔端含深情

【高二《龙门亮剑》复习检测试题】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上册《龙门亮剑》复习检测试题09-17

亮剑精神高二作文05-10

学会亮剑11-15

选择亮剑11-03

观《亮剑》后有感04-23

观《亮剑》有感范文05-07

《亮剑》的读后感03-08

读《亮剑》有感范文04-05

《亮剑》观后感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