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步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4-02-19 08:30:26 王娟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步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在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步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步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步诗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鼓(gǔ):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赏析

  七步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作者曹植介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创作背景

  《七步诗》六句体最早载于《世说新语》,四句体最早见于《文选》李善注引《世说》。黄初元年(220)正月,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是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他在称帝后,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根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不过《世说新语》所记载的此诗本事则值得怀疑。作家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是后人虚构的。

  名家点评

  宋·佚名《漫叟诗话》:“曹子建七步诗,世传‘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其工拙浅深,必有以辨之者”。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子建乐府《怨歌行》比《七哀》多十二句,然《七哀》妍至雅洁,似胜《怨诗》。《七步诗》四句者,词意简完,然不若六句之有态。”

  近代·郭沫若《论曹植》:“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