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目不见睫文言文的翻译

时间:2022-12-17 11:44:40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目不见睫文言文的翻译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目不见睫文言文的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不见睫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译文: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规劝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越国)政治混乱军的队软弱。”

  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就)像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大王你的军的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的队软弱。庄跻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你的国家)政治混乱军的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

  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

  所以认识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所以说:“(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注释

  (1)欲:想要。

  (2)谏:直言规劝。

  (3)患:担心。

  (4)如:好像。

  (5)目:眼睛。

  (6)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7)禁:阻止,制止。

  (8)下:在…之下。

  (9)乃:于是。

  (10)故:所以,因此。

  (11)曰:说。

  目不见睫的意思

  目不见睫,指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没有自知之明;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以把握眼前的情况。

  成语寓意

  楚庄王只看到了越国的软弱,却没有用他衡量越国的标准去衡量一下自己的国家是否也同样软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生活中任何人都有缺点,所以在批评别人的缺点时,应该转换角度,低头看看自己是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缺点;生活中如果考虑问题常常只想将来的事,却忽视难以把握眼前的情况,这种脱离实际考虑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

  目不见睫出处

  目不见睫(拼音:mù bù jiàn ji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

  “目不见睫”的原义是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含贬义。

  韩非子·喻老

  《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在短篇幅中,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分别解释了《老子》十二章,其中《德经》八章、《道经》四章,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同时也使他的刑名法术之学有了比较精深的理论凭藉。

  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目不见睫文言文的翻译】相关文章:

目不见睫文言文翻译和注释01-20

目不见睫文言文阅读试题03-30

《目不见睫》文言文阅读答案02-15

目不见睫02-27

目不见睫典故08-23

目不见睫的典故04-17

文言文翻译03-31

文言文的翻译12-28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