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23 09:35:59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答案

  现如今,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答案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

  【注释】

  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怼(dui):怨恨。

  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祭田。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晋侯赏从亡者 亡:逃亡

  B.禄亦弗及 弗:没有

  C.能如是乎 是:这样

  D.以志吾过 志:志向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①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译文:

  ②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译文:

  5.读了本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请参考: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3.(D)(3分)

  4.(6分)

  ①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把贪天的功劳作为是自己的贡献呢?(3分)

  ②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3分)

  5.(3分)

  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之人(1分);孝敬母亲不遗余力(1分);最重要的是,他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现在外,绝对不做心口不一的事情,(1分)这种品行是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的。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流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因此爵禄也没有给他。

  介之推说:“献公之子九人,只有君侯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近之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天不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是谁呢?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力量,不是骗人吗?偷别人的财物,还被称为盗,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同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赏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赏赐?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大。并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可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答道:“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同去隐居。”于是他们隐居而死。

  晋文公寻找介之推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记载我的过失,并表彰好人。”

  创作背景

  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发生内讧,公子重耳出逃至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他只逃往齐国,途中没有吃的,大家只能吃野菜充饥。重耳咽不下野菜,侍从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瘸一拐,经过追问才明白经过,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重耳对跟随他出逃的人都重重封赏,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也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重耳一样会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此文即为记叙介之推决定隐居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作品鉴赏

  故事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叙事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这是《左传》文学艺术特色之一。介之推追随晋文公流亡在外长达十九年,曾割股之肉给晋文公充饥,但在回国后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向晋文公索取封赏,而是超然隐遁,可谓高人。此文通过介之推与其母的对话来表白介之推的心迹,颂扬了他不居功孤高自守的`品德。全文共一百九十四字,却生动地刻画出功成身退、正直清高的介之推形象。介之推认为君王上应天命,功臣不应邀功请赏,这一出世高蹈的思想,成为后世清高淡泊的隐士所奉行的准则。

  全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叙事写人,主要通过介之推母子的三次对答,细致入微、系统完整地揭示了介之推不言禄、隐而死的前因后果,再现了他在仕与隐、进与退之间抉择、徘徊的心路历程。介之推选择隐,直接起因是“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但是如果仅凭这个原因,那么介之推未免也太过意气用事,逞一时之气而不能做到真隐。实际上,其深层的原因则是他认为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回国即位,“天实置之”,而晋国从亡大臣却“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晋文公又赏罚不明,所以这时朝政是“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即是说晋国此时是“无道”,因此介子推选择了隐。有其心不见得有其行,他的母亲曾三次设问试探。开始他言辞过激,只批评他人;第二次他语言明快,反躬自省;第三次语言缓和,将是非名利置之度外。他的母亲由怀疑到相信,最后尊重、支持他的选择。三次设问,从为文的角度看是故作波澜,从言行的角度看是考验,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内在选择,三问三答,犹如层层剥笋,最终露出了笋心。

  全文语言凝练,概括性强,不少句子如“天实置之”“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已成为成语。文中对话亦写得十分巧妙,细致入微。

  名家点评

  清代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一:“最是清绝、峭绝文字。写其母三段语,是三样文字,细玩味之。”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一约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说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说过: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见孔子把他引为同道。汉代史家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相传他鉴于鲁史《春秋》太简,恐后学弟子各持异说,失其真意,写成《左氏春秋》,后世称为《左传》。还编著有《国语》。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03-01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及翻译07-25

《介之推不言禄》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2

颜之推教子文言文翻译及阅读01-24

《富人之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3-30

《害之而反利》文言文阅读答案01-26

何之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03-30

黔之驴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03-30

《何之元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