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鹦鹉》的唐诗鉴赏

时间:2024-01-12 14:20:13 唐诗三百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鹦鹉》的唐诗鉴赏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鹦鹉》的唐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鹦鹉》的唐诗鉴赏

  鹦 鹉

  罗 隐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罗隐诗鉴赏

  三国时候的名士祢衡有一篇《鹦鹉赋 》,是托物 言志之作。祢衡为人恃才傲物,先后得罪过曹操与刘表,到处不被容纳,最后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在一次宴会上即席赋篇,假借鹦鹉以抒发自己托身事人的遭遇和忧谗畏讥的心理。罗隐的这首诗,命意亦相类似。

  “莫恨雕笼翠羽残 ,江南地暖陇西寒。”“陇西”, 指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 ,延伸于陕西、甘肃边境)以西,旧传为鹦鹉产地 ,故鹦鹉亦称“陇客”。诗人 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子里,所以用上面两句话来安抚它:且莫感慨自己被拘囚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话虽这么说,“莫恨”其实是有“恨”,所以细心人不难听出其弦外之音:尽管现在不愁温饱,而不能奋翅高飞,终不免叫人感到可惜。罗隐生当唐末纷乱时世,虽然怀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大半辈子,无所遇合,到五十五岁那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鏐,才算有了安身之地。他这时的处境,跟这头笼中鹦鹉颇有某些相似。这两句诗分明写他那种自嘲而又自解的矛盾心理。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的 特点是善于学人言语,后面两句诗就抓住这点加以生发。诗人以劝诫的口吻对鹦鹉说:你还是不要说话过于明晰吧,明白的话语反而难以出口呵!这里含蓄的意思是:语言不慎,足以招祸;为求免祸,必须慎言。

  当然,鹦鹉本身是无所谓出语惹祸的,显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况。据传罗隐在江东很受钱鏐礼遇。但祢衡当年也曾受过宠幸,而最终仍因忤触黄祖被杀。何况罗隐养成的愤世嫉俗的思想和好为讥刺的习气,一时也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对钱鏐产生某种疑惧心理,完全是可理解的。

  这首咏物诗,不同于一般的比兴托物,而是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己的心曲,劝鹦鹉实是劝自己 ,劝自己实是抒泄自己内心的悲慨,淡淡说来, 却耐人寻味。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雕笼:雕花的鸟笼。

  ②翠羽残:笼中鹦鹉被剪去了翅膀。

  ③陇西: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以西,古传说为鹦鹉产地,俗称其为“陇客”。

  ④君:指笼中鹦鹉。分明语:学人说话说得很清楚。

  ⑤出转:指从笼子里出来获得自由。

  白话译文

  不要怨恨被关在华丽的笼子里,也不要痛恨翠绿的毛被剪得残缺不全,

  江南气候温暖,而你的老家陇西十分寒冷。

  劝你不要把话说得过于清楚,

  话说的太清楚,人就愈加喜爱,要想飞出鸟笼就更难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罗隐投靠江东,受到钱镠(liú)礼遇之时。罗隐在晚唐恶劣的生活环境中,经常会产生危机感,再加上他常年抑郁不得志,所以就形成了他愤世嫉俗,关注现实又不断批评现实的个性。这首诗也不例外,他尽管投靠了钱镠,选择“偏安江南”,但是他仍然思念唐代国都长安,仍然不忘自己报效唐皇的理想。他很苦闷,但又无从发泄,这首《鹦鹉》小诗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名家点评

  陈新璋(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这首诗(《鹦鹉》)语意亲切,因为诗人作为鹦鹉这一小动物的知情者、劝慰者和开导者出现,仿佛鹦鹉可以听他述说,与他谈心。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道家学者,诗人。他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都没考上,史称“十上不第”,于是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谬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7]

  罗隐著述甚丰,但散佚严重,仅存诗歌约500首,有诗集《甲乙集》传世,散文名著《谗书》五卷60篇(残缺2篇),哲学名著《两同书》两卷(10篇),小说《广陵妖乱志》《中元传》等,另有书启碑记等杂著约40篇(见《全唐文》)。

【《鹦鹉》的唐诗鉴赏】相关文章:

王昌龄唐诗鉴赏11-24

唐诗《野望》鉴赏11-23

唐诗鉴赏论文09-29

《渔翁》唐诗鉴赏08-28

《山中》唐诗鉴赏04-28

唐诗词诗歌鉴赏11-12

唐诗桃源行鉴赏08-28

《阁夜》唐诗鉴赏08-14

《幼女词》唐诗鉴赏04-28

《客中行》唐诗鉴赏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