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咏史》唐诗原文及注释

时间:2023-11-28 09:05:25 芊喜 唐诗三百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咏史》唐诗原文及注释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龚自珍《咏史》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史》唐诗原文及注释

  【原文】

  咏史

  作者:唐·王昌龄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

  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

  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

  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

  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译文

  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

  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

  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

  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注释】

  ①此诗所咏乃晋十六国时王猛之事。《晋书·苻坚载记》载: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寿光县南)人。少贫贱,以鬻畚为业。桓温北伐,‘奇之,欲与之还,未果。后符坚闻猛名,遣人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苻坚称帝后,以王猛为中书侍郎,后迁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一岁中凡五迁,权倾朝野。率兵伐前燕,屡建奇功‘俄入为丞相,宰政公平,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后病卒,“葬礼一依汉大将军霍光故事。谥曰武侯。朝野巷哭三日”。此诗篇末全诗校:“本集《咏史》云:‘荷畚至洛阳,胡马屯北门。天下裂其土,豺狼满中原。明夷方济世,敛翼黄埃昏。披云见龙颜,始蒙国士恩。位重谋亦深,所举无遗奔。长策寄临终,东南不可吞。贤智苟有时,贫贱安所论。唯然嵩山老,而后知我言。’”

  ②“天下”二句:指晋武帝死后爆发的八王之乱及五胡十六国割据中原的纷乱局面。

  ③明夷:《周易》卦名。孔颖达正义:“夷者伤也。此卦日入地中,明夷之象。施之于人事,阁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其明智,亦明夷之义也。”遘患:构成祸患。遘,通“构”。

  ④国士:一国之中才能出众之士。

  ⑤“西北”二句:《晋书·苻坚载记》载:王猛“病笃,坚亲临省病,问以后事。猛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殁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⑥保躬:保全自身。

  ⑦触藩:此言其不畏艰难,不求利己。

  ⑧“叹息”二句:《晋书·苻坚载记》载:王猛年少时曾售畚于洛阳,被人引至深山,“见一父老,须发皓然,踞胡床而坐”。王猛拜之,“父老曰:‘王公何缘拜也!’……猛既出,顾视,乃嵩高山也”。

  赏析

  题为《咏史》,实则伤时,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庸俗苟安之状。他们或依附权门,窃踞要职,或明哲保身,埋头著书。结句才接触史事,以田横抗汉的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知识分子的用心。借古讽今,含意深邃,深刻而又辛辣地把对“名流”的揭露提高到对清王朝统治的批判上,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咏史》唐诗原文及注释】相关文章:

《荷花》唐诗原文及注释07-27

《蜂》唐诗原文及注释04-01

《泪》唐诗原文及注释11-16

《风》唐诗原文及注释10-24

《少将》唐诗原文与注释09-11

《到秋》唐诗原文及注释07-26

《王昭君》唐诗原文及注释08-16

《闺情》唐诗原文及注释08-18

《谴疟鬼》唐诗原文及注释10-27

《斤竹岭》唐诗原文及注释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