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清代诗人袁枚是怎样修炼成富豪的

时间:2021-03-05 08:01:04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清代诗人袁枚是怎样修炼成富豪的

  中国古代士人,受孔孟道义利观影响,重读书科举之途,轻赚钱营生之道。不能及第的读书人,除非家业深厚,不然由于不谙生计,常陷入穷酸不堪的状态。就是科举中第,投身宦海的,也要一生小心,摸爬滚打多年之后,放得安享太平。其中鲜有能主动选择退出官场,并自食其力者。袁枚则是中国古代士人中的比较特别的例子:壮年之际,他主动退出仕途,此后却过着逍遥自得的生活,并成为当时的顶级巨富。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清代诗人袁枚是怎样修炼成富豪的。欢迎大家阅读!

  少时袁枚即享有才名,二十四岁中进士后先在翰林院三年,后出京外放县令,先后在江苏溧水、沐阳、江宁等地当了七年县令。任满后,三十三岁的袁枚,以要照顾母亲为由辞去官职,从此过着他所向往的陶渊明式的生活。辞官后他甚至兴奋地高吟“陶潜归去来兮”。

  辞官之后,袁枚携带母亲及亲眷入住他在江宁任上所购买的小仓山随园。虽然谚语中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袁枚为官清廉,当了七年县令,辞职归隐时却所积不多。辞官后袁枚频繁出游,既要供养母亲及家中一堆亲眷,又要藏书、购买古董,还要修缮扩建随园,这些都耗资不菲。那么,袁枚靠什么支撑他的生活呢?

  袁枚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是润笔费。由于袁枚名声在外,常有人出高价请他写传记、墓志铭之类。袁枚在《小仓山房尺牍》中说:“子孙欲展孝思,大辇金币,来求吾文。”此类文章润笔费颇高,时常有富户为一篇墓志铭而送千金者。袁枚所写墓志铭抑扬跌荡,自成一派,为当时文人所效法。其所写的《重建于忠肃庙碑》铭文,刻石立碑后,每天有数百人过来观摩。

  除了写墓志铭外,帮人题跋作序也是袁枚的生财之道。扬州有安姓的巨富,刻了一部书,以二千金的价格请袁枚题跋。袁枚仅书“乾隆五十七年某月某日随园袁某印可,时年七十有七”,共计二十二字给他,可谓是一字百金了。袁枚的诗作书法也被时人所推崇,常有出重金求购者。扬州有吴姓画家,画了幅《秋山读书图》,请袁枚帮题句。袁枚做绝句一首,题于画上。随后此画即被某盐商以重金强行购走,“盐商不惜重金者,以先生二十字题句故也”。

  袁枚还通过印刷售卖他的各类著作获取收入。袁枚是当时诗坛领袖,文名沛然,其著作广受欢迎,堪为当时的畅销书。《清史稿·袁枚传》载,袁枚所著《随园集》有三十余种,上自公卿王侯,下至市井小贩,皆知其名,甚至海外琉球也有慕名来求其书者。高丽使臣团来中国时,偶尔读到袁枚的诗集,无不为之倾倒,便购买了数十部回国赠人。此后高丽来中国以高价购买袁枚书集者络绎不绝,袁枚的书一时洛阳纸贵。

  由于袁枚文名重于当时,又著《随园诗话》评判当时各家诗作,每逢他出游,各地达官贵人均争相与之结交,并馈赠各类昂贵礼物,以求结交袁枚,并请他在《诗话》中予以褒扬,这也是袁枚收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为当时文坛领袖的赵翼,一次酒后作文调侃袁枚道:“有百金之赠,辄登《诗话》谕扬。”

  每次袁枚要出行的消息传出后,各地达官贵人均提前做好准备,邀请其至家中小憩,并赠送礼物。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近八十的'袁枚乘船出游,途经镇江、无锡、苏州、松江、湖州、杭州等地,沿途达官贵人无不馈赠礼物。袁枚在日记中记道:“伍制军送鼻烟二瓶、衣料四匹、神曲四合、洋香二百元。”“李太守送元宝一个,米一石,炭一石,金腿、红烛,共四种。”“南汇胡公送银二封,约一百两。”“华、娄两县各送程仪一封,约重十二金。李公又送诗笺八匣。”所赠礼物之丰之多,以至于袁枚自述“几船礼物几封金”。

  收入丰裕之外,袁枚还善于理财。袁枚一直推崇通过经营陶器致富的范蠡,反对空谈心性,坐吃山空的文人。袁枚曾批评其老友程鱼门“高谈心性,不事生产”。他主张读书人既要将读书成名当作大事情,同时也应该重视“治生理财”之道。袁枚认为读书人不该自命清高、不问生计,而应“开源节流,量入为出”。

  在购下随园之后,袁枚又将随园东西两面的山林田地池塘也购置下来,并分租给十三户人家种植各类粮菜果木,饲养家禽。此后袁枚不但可以坐收地租,且每日所需之菜肴也由租户供给。随园中食物,除鲜肉豆腐需要外出购买外,其它均可自备。乾隆十六年(1751),袁枚还曾在安徽滁州购买田地,并将土地出租,收益颇丰。在江北,袁枚也广置地产,并亲往察看。有次一个朋友托他帮忙卖画,但画作拙劣。袁枚就以在江北察看田地,不能及时处理为由加以推脱。

  袁枚还开设学堂,广收门生。因为袁枚名盛于世,故而学费颇高,但送子弟随袁枚读书者仍络绎不绝。当时江淮之间好附庸风雅的盐商富户,无不以将子弟送到袁枚门下为荣。袁枚为人特立独行,不惧世人流言蜚语,其学生中多有女弟子。吴江有个才女严蕊珠,为了到袁枚门下就读,“典耳环为束修(拜师费),受业门下”,成为袁枚门下三大女弟子之一。

  正因为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袁枚才能不断增修随园,并四处游历,过着“临山登水,寻花问柳”的逍遥生活,并通过经济收入来满足自己的收藏癖好。五十一岁时,袁枚在一封信中说起自己平生最得意的事情之一,便是家中藏书已有万卷之多。同样是玩藏书,他的老友程鱼门却将万贯家财消耗殆尽,死时还欠袁枚五千金。重视友情的袁枚免去了程鱼门所欠的五千金,并照顾其后人,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

  郑板桥在赠袁枚的诗中曾说他“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点出了袁枚的两大收藏癖好,即一爱西方玻璃,二爱收藏各类古物。当时从西方进口的玻璃极为名贵,价格高昂,紫禁城中只有皇帝所居住的地方才装有玻璃。扬州盐商以富裕闻名天下,在盐商所建园林中,只有何园才有法国进口的玻璃。袁枚爱极玻璃,在随园内建有一室名“玻璃世界”,室内窗户上均镶有五色玻璃,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另有一室,全以白色玻璃镶嵌,名“水精域”。袁枚又筑有一室,名“金石藏”,专门收藏他所收集的周鼎汉瓦六朝砖等,藏品极称富有。至于他所收藏的书画图章发帖等各类文物古董,更是琳琅满目了。

  在袁枚八十二岁去世前,留下了“田产万金,余银二万”,并托给其学生帮助经营生息。正是在雄厚财力的支撑下,袁枚才能供养族人读书,并耗巨资不断改作随园,过着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隐居生活。更有条件得以四处交游,寻探各类趣闻轶事,从事创作活动,成为乾隆年间的文坛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