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创造社代表诗人郭沫若简介

时间:2021-08-09 19:03:13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创造社代表诗人郭沫若简介

  创造社简介:

  1921年1月,聚居北京的一群知识分子作家发起成立了我国现代第一个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一群留学日本的作家学者,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也不甘落后,决定也成立一个文学团体。于是,经过酝酿,创造社于同年7月在东京发起成立。以后,其成员陆续回国,创造社的主要活动地点则在上海。

  为什么叫“创造”?郭沫若在《创造》季刊第一期首篇的《创造者》一诗中说,他们要怀着“创造的孤高”、“创造者的苦恼”、“创造者的狂欢”,和“创造者的光耀”去“努力创造”,以促使那“火山之将喷裂,宇宙之将狂飙”。

  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五四运动期间便陆续发表了各种创作,如郭沫若的《女神》,就已公开发表,郁达夫、成仿吾等也都在其他报刊发表过作品。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大多是留学日本的青年学生,在日本读大学,有的还读过中学,这个共同的.经历促成了创造社的共同倾向。郑伯奇在《略谈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一文中写道:“在中国新文学运动中,创造社是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进步文学团体之一。但是,它和新文学运动的开山祖师《新青年》没有直接关系;和另一个最大的进步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无论在文艺思想上和创作方法上,都俨然形成对峙。一般认为文学研究会是人生派,是现实主义者,而创造社是浪漫主义者,是艺术派。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根据,但是,若把它绝对化了,并由此而得出结论,以为创造社是和文学研究会对立的团体,甚至怀疑创造社和五四运动的主流思想没有关系,那就完全不合符历史事实了。”

  创造社的成员所以提倡浪漫主义而不提倡写实主义,这与他们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们由于长期在日本留学,接受了日本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影响,加上国内五四运动的冲击,便很自然地抒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而他们在文艺思想和创作方法上,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欧洲文学的影响。创造社从一开始,就其主要倾向而言,便具有鲜明而强烈的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它的主流始终是积极的、反抗的、革命的。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他与成仿吾、田寿昌、郁达夫、张资平等人于1921年6月下旬成立创造社,1922年3月15日《创造季刊》问世。出版的诗集有《女神》(1921)、《瓶》(1927)、《前茅》(1928)、《战声》(1938)、《凤凰》(1944)等。其他作品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剧。年谱和研究资料主要有:《郭沫若学生时代年谱(1892~1923)》(李保均编),《郭沫若年谱》(龚济民、方仁念编),《郭沫若著译书目》(上海图书馆编),《郭沫若著译系年目录稿》(〔日〕中岛碧编),《郭沫若著译系年》(苏川、倪波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郭沫若专集》、《郭沫若著译系年目录》、《郭沫若评介目录》(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编)。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盘》、《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44年,郭沫若歌颂明末女军事家秦良玉《咏秦良玉》。

  生平

  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的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的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在这期间,郭沫若写了许多迎合时代的文字,因此受到后人诟病,理论专著《李白与杜甫》一书更是令人齿冷。因此郭沫若其人在中国文化界成为人格方面的反面例证。曾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

【创造社代表诗人郭沫若简介】相关文章:

创造社代表诗人郭沫若诗选11-24

创造社代表诗人:宗白华简介05-27

现代诗人郭沫若简介03-24

诗人于濆的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04-30

诗人阳枋简介及代表作品04-24

诗人刘勰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04-27

诗人独孤及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04-27

诗人于瑰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05-01

郭沫若屈原简介谁有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