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

时间:2022-09-25 04:19:28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计。南朝江淹专门写了一篇《别赋》,赋的一开头就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送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诗开头渭城一语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并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阵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为春雨,这种写法叫做互文见义。这可以使语言更精炼。

  写离情别绪。诗人笔下的景物也往往成为有情之物。代人伤心,为人垂泪。本诗写春朝两,下襄轻尘三字,表明两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接着又说,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这里描绘的是一个空气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种写法。似与送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然而。诗人心甲已先装着一个别字。虽有良辰胜景。也无心流连。别意正是以潜意识的形式笼罩景物、环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观情感在一篇抒情诗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中的关键词语是柳色。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汉代长安城东郊有一条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桥名灞桥,人们在这座桥上送别亲友,要折下桥头的柳枝送给行人,这就是所谓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这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因此,作为文化标志的一事一物写入诗中,就使诗具有十分丰厚的情感意蕴。柳色新三字在诗中有双重含义:既是写时令节候,也是离情别绪的心理映现。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后二句的关节。

  后二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但是这一斟一酌,情意却格外重。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两人对饮,一杯又一杯,主人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是劝客人再饮一杯。这类常情写在此处,读来特别朴实深厚,紧相呼应的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使这杯酒具有极重的分量。那是故人的一片心肠。唐代由于国力强盛,对外的交流往来也空前频繁,因此经常有人西出阳关,或出使,或经商。出阳关向西,面对异域山川,风俗不同,语言有别,而且要涉足杳无人烟的大漠,所以将出阳关的入,内心无限凄凉。前来送客的亲友自然也怀有同样的心情。本诗中的元二的心情,当不胜故国他分之感。此时的故人之情,较之寻常情况下,弥足珍贵。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可谓笔力千钧。

  白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可见此诗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因为这首诗说出每个出关、送行人的内心感情,得到许多人的强烈共鸣,成为广泛传唱的出塞曲。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10-11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08-04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09-23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及译文03-02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03-18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翻译赏析10-20

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07-24

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翻译12-29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拼音03-25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解释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