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东汉感伤的五言古诗

时间:2021-04-17 13:09:10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东汉感伤的五言古诗

  乐府民歌的兴盛,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同辞赋一样,都表现了批判意识和对传统的反叛;歌功颂德的风气渐趋衰落,重视了个人的情感抒发,尤其反映了生命短促的悲伤和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政治国家不再成为诗歌的主题,对人生的表现成为魏晋时期的诗歌主题。

关于东汉感伤的五言古诗

  第一首可考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歌咏了汉文帝时期临淄孝女缇萦请求免除父刑,自己甘愿为奴的故事。谴责了残酷的刑罚暴政,表现了对仁德之政的向往。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作者能歌颂一个奇女子,难能可贵。“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那众多的男儿是何等糊涂昏庸啊,他们远比不上这个缇萦),敬佩与盛赞之情溢于言表。

  首先将男女之情引入诗歌的是张衡,他的《同声歌》,以一个新嫁娘的口吻,夫妇的鱼水之乐。诗中唱道:庭堂洒扫,卧具整洁,重门落锁,华灯尽燃,香气融融。我愿化作花纹的细席,铺展在舒适和方正的床上,使郎君高枕无忧;我愿化为绫罗的暖被和帐幕,为郎君你啊护卫那风霜雪雨。

  不过,文章的男尊女卑的倾向还是比较明显。汉代的世风由此大变,谈情说爱的话题如雨后春笋。东汉后期的秦嘉夫妇互相赠答的诗歌,特别引人注目。秦嘉奉旨前往洛阳参加审计活动,未能与妻子徐淑见面,很是悲伤,作《留郡赠妇诗三首》,遥寄徐淑。诗中唱道:

  奉旨原离啊,不得相见;人生苦短啊,世事艰辛。欲想见人一面啊,发人去接;抱病缠身几日啊,不得东还。忆当年孤苦,沉默寡言;想今日眷恋,始终不渝。顾恋不舍,人心迷茫,马不忍前行;愁云遮路,悲风惊心,车踯躅不行。忠诚的人儿痴情终身,真正的爱啊不会短促。临空房,遥想妻容颜,怀惆怅,远寄相思物。

  得到回信,徐淑回信作答,《答秦嘉书》一片款款深情:

  疾病缠身,滞留娘家许多时日,何时能够举案齐眉,长久侍奉你的身边?恩爱惜别,遥望家乡几许时日,哪日才能高飞追随,终日相随在你的左右?

  令人悲痛的是,生别竟然成为死离。秦嘉在进入洛阳后,被授予黄门郎的职务,未能与妻徐淑相见,不久,病卒于津乡亭。也许,徐淑的心中,缱绻缠绵,灯火之时更见思恋;在盼望的日日夜夜,手把芦笙,低吟伤曲:

  东风破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浪漫的情怀转化为痛苦的现实,秦嘉与徐淑的恩爱化为永恒的同心结,令世间的有情人难以解的开。

  那位自恃才高的蔡邕,也采用乐府诗的形式写了一首五言《饮马长城窟行》,首开了思妇诗的先例,开首两句“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被琼瑶的小说《婉君》改写为歌词。

  旋律的轻快与活泼,一扫原诗的相思之苦。思妇的孤独与寂寞,谁人能解?只有那心中的人儿,书函的到来,引起了意外的惊喜,“长跪”的表现,可见书信的重量。庄重和虔诚,如同捧着福音书,默默的祈祷,激动的期盼。展信的刹那,笑容凝滞;信中的内容,平板而直白,如老生常谈。回来的日子,遥遥无期,只得煎熬等待。泪水化作了小溪,流向了心底,与其在荆门外遥望千日,不如伏在爱人的肩上痛哭一晚。

  在蔡邕被杀死后,他的儿女都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各自溃散;十六岁嫁给卫仲道,不久丈夫死亡,抑郁回家。内乱更遭外患,匈奴趁机抢掠,蔡琰被匈奴骑兵掳掠,被迫嫁给匈奴左贤王,生二子,生活了十二年。后来曹操统一北方,想起朋友蔡邕,悲念其女,于是,对匈奴软硬兼施,用黄金白璧赎回了蔡琰,最终嫁给董祀。数年之后“追怀乱离”,用血泪凝成了震撼人心的《悲愤诗》。

  蒙难

  华丽的宫室化为断壁残垣,熊熊的火光照亮了人们张张恐惧的脸庞;车水马龙的街巷市肆,疯长的荆棘绿化了恶狗和豺狼横行的巷道。手足无措的百官,饥寒交迫,倚在苍莽丛生墙角,沉沉睡去。饥饿横行,人们互相食骨肉,绝弃天理;街头倒毙者。尸骸相承。

  董卓的残暴,繁华顷刻死寂,财物妇女,掳掠一空。“马边悬马头,马后载妇女”,长途跋涉,痛苦而不敢言;无端的杖打,恶意的责骂,成为家常便饭。掳掠者的威吓,即使骨肉相近,也是噤若寒蝉。一鞭鞭的敲打,似乎击在亲人的心上;痛苦的泪水强行咽下,猛烈的仇恨压在心底。祈祷偷生的人们,被活活打死,义无再辱的贞士,被严密的看管,只能度过生不如死的日子。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问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

  囚禁

  冰雪之地,严寒酷不可挡,野蛮与暴虐统治着这块蛮荒之地。文明,无法根植于此,教养被驱赶到鄙陋之地。文化的差异,语言的不通,生活的不习惯,折磨着被掳掠的汉家女子们,思乡的意念被强压在心里,惟有苟且偷生,忍辱活着。

  儿女们的大漠情怀,草原气质,冰雪般的心,深深的刺痛了汉家的母亲们。她们咬紧牙关,努力的,一点一点的用汉家的礼仪和思想教育他们,让他们去懂得文明,让他们去追求和平。多年的灌输虽然没法与环境的影响相提并论,毕竟,还是在这些流着汉匈两族血液的`混血儿们的心底萌动了对南方的感情。又经过多年,这群手无寸铁的汉家女人们用思想和文化熏染了匈奴的下一代,和平的曙光在她们手中绽放。

  文姬回家的愿望终于实现,那泪水包含着一种喜悦和幸运,但,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痛?回归,竟然意味着离别。亲生骨肉的号泣,撕裂了做母亲的心。归,还是不归?归,难舍十年养育的亲骨肉;不归,难以了却十二年的乡思之苦。

  车马催发,最终母子哀号,拖衣拽手,观者泪下沾襟,车辘滚滚……

  登高远眺呀,魂飞离别处。

  回归

  三千里的路程,三千里的忧郁。十二年后的归来,仍是孤身一人。近乡情更怯,路上不见人。“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断壁残垣,枯藤老树昏鸦,豺狼仰天长啸,杳无人声。繁华的往昔历历在目,今日的荒凉恐怖令人心惊。

  虽然重入闺房,嫁做董祀妇,但卑贱的地位和冷酷的世情,不时袭击过来。董祀的被诬陷,使得文姬顾不得廉耻礼仪,乱发披衣,哭诉曹操。快乐已经成为消散之云;忧愁变成无地的现实。人生如朝露,苦于短暂。念天地之悠悠,何时是个尽头?

  梦,成为她的终生伴侣,回到了与父亲之间的天伦之乐中,回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场景中,回到了大漠草原冰川雪地的异域生涯……

  蔡琰的诗,是用悲愤铸成的,用生命的血和泪铸成的。还有更为悲怆的音乐史诗,也是描写了蔡文姬的悲痛经历。它的名字叫《胡笳十八拍》,我们不必计较这是谁的作品,历史学家,文学家,金石学家郭沫若说:“如果在蔡文姬之后有过那么一位诗人代她拟出了,那他断然是一位大作家,但我觉得就是李太白也拟不出,他还没有那样的气魄,没有那样沉痛的经验。”它是一部深切动人的楚辞体作品,如大江大河,如滚滚的钱塘江潮,如阿尔卑斯山上火山的喷发,用整个灵魂哭诉的歌唱。

  根据《胡笳十八拍》而创作的同名琴曲,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它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士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我们可以想见,蔡文姬在夜色寒辉下,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血液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据说,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当然,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选*古诗十九首》。统治思想的崩溃,社会的动荡,不在皓首穷经,不在报效君国,节操伦常失去价值,崇高的显露出了荒谬和虚伪,牢固的变的摇摇欲坠。反复咏唱的生命与人生成为古诗的主旋律。悲哀成为古诗的感情基调。

  生命短促,人生无常。被强烈的表现。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命的短暂往往有参照物,自然的永久事物往往成为悲怆的存在,看到青青的柏树,磊磊的涧中石,不怕水火锤炼的金石,千年的乌龟,不觉悲从中来,悲伤的情绪更加加重。曹操的《龟虽寿》对此彻底的进行了否定,将高昂的精神张扬,批判了悲观无度的情绪,希望及早建功立业。

  光阴似箭,时间的更替和季节的变化,如同朝代的更迭,容易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应。时间成为人的可怕事物,那滴滴的声音,日光的转移,星斗的更替,引起了悲伤的情绪。“回顾四茫茫,东风摇百草”“回风动地起,秋草萋以绿”,时间成为人的恐惧的意向,而且,“绿”也成为人的悲伤主题,每次遇到春草发绿,人们动辄思乡,动辄怀旧;诗经《王风*黍离》旧时的宫廷败落,都被种为黍稷,引得周朝的臣子心中悲怆。

  诗人对景物的描述,往往把视角投向坟墓和白杨,用悲凉的氛围渲染死的气息。“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坟墓与住所近在咫尺,一天三见,能不引起伤感?正常的人也就罢了,那些家遭难,身孤独的自然更加引起他们的伤感,他们不愿生活在阳光下,对人事和喧嚣的厌恶导致他们喜欢躲在阴暗的角落和冷清的角落,坟场等荒凉的地方都成为他们的首选。

  死神的阴影下,人们迫切的需要找到对短暂和痛苦的人生的解脱方法,最现实和最直接的就是及时行乐。于是,古诗里大量的描写了人们对物质和各种欲望的追求,为了节省时间,他们一群群秉烛夜游,或者沉溺于整日整夜的宴饮中,或者倾尽钱财买大量的华贵的服饰,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掷千金。疯狂的追求物质和荣誉,而不再信守“君子固穷”的陈腐理论。在肆无忌惮的各种欲望的追求中,死亡的恐惧稍稍得到忘怀。

  人生的短促,使得人们更加珍惜现在,尤其是现有的爱情和友情,因而,描写离人相思的诗歌就多,几乎占了古诗的一半还多。诗人们呼吁要及时享受爱情,不要因为生活的忙碌而疏远或背弃爱情。那些游子们,翻阅千山万水,在外漂泊,或客死异域,而“犹是春闺梦里人”;或功名未就,“无颜见江东父老”;或高榜得中,移情别恋,变成陈世美,另觅新欢,攀山高枝;或穷困潦倒,山川阻隔,回家难,难于上青天。只留下那些思妇们独守空房,翘首等待,甚至孤苦一生。于是诗人们替她们呐喊,呼唤游子的归来,停止漂泊,在这有限的人生里及时享受爱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一别,前途莫测,何时再相见,樽酒慰离颜?念关山迢迢,旧友重逢,何谈容易?!欲将心中之思念倾情相告,又谈何容易?不求永久,但求朝朝暮暮。高山流水的音曲是患难与共的心曲,管鲍之交是追求的楷模,陈余和张耳的友情决裂是永远的伤痛。汉代的诗人没有唐朝诗人的豪迈和洒脱,他们的眼神中充满着忧郁和无奈,生离死别成为汉代末期人的常有的事。难怪江淹《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古诗十九首》历来受到文学及评论家们的赞颂。刘勰《文心雕龙》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钟荣《诗品》称赞其为“一字千金”。感谢昭明太子的慧眼识文章,使得百姓的民间文学,微贱文人的血汗之作得以流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增添了灿烂的一页。虽然他的数量仅仅是十九首,但它所给于后人的,不仅仅是这些。

【东汉感伤的五言古诗】相关文章:

东汉末年07-13

东汉末年07-13

东汉之前是哪个朝代03-31

东汉后面是哪个朝代01-17

东汉文人诗04-29

东汉诗歌的特点04-24

东汉结束后是哪个朝代06-20

假如我生在东汉末年07-07

东汉王烈知耻迁善的典故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