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03-16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学反思一】

  今天,我上了公开课,课题是《父亲的菜园》。让我感到特别荣幸的是教研室的袁主任也走进了我的课堂,课后并作了指导性的评价,让我获益匪浅

  《父亲的菜园》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父亲历尽艰难为家人开垦菜园的动人故事。故事中的父亲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用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他带给子女的,不仅是一个菜园,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子女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园,父亲毅然决定开一块新菜地。课文重点叙述了开荒、填土和育肥的过程 ,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因此,通过勾画文中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且指导学生朗读,来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进而感悟父亲坚毅、执着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成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基于体现略读课文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父亲的品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学生初读感知课文以后,我出示练习,让学生填一填,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品读句子,感受品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读文本,找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每天天还没亮,我们还在呼呼大睡呢!”“这位父亲真勤劳、真坚强!”“我太感动了!”“开辟这一块菜地真不容易!”最后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学生懂得了:在父亲的菜园里收获了勤劳、自信、坚强;课文中父亲的精神很值得学习;今后的学习,也应当要勤劳、认真……

  虽然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紧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提升。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许多不足,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盲点。如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没有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在引导学生时,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同时,没有捕捉住学生精彩发言进而展开有效生成。虽然我的预设实现了,实现教学的第一步,但没有抓住学生这个资源,进行生成教学,而这才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教学的制高点。 这将成为以后我的努力方向。

  更重要的收获是大家的评课,特别是袁主任的评价提高了我对语文课的认识,改变了许多习以为常的习惯用语,明确语文教学的方向。

  一、时时刻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设计要规范,表达要准确。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

  四、感性和理性融合。

  这一节课让我看到了许多不足,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真是“上了一节课,胜读一年书”。

  【教学反思二】

  “使学生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和其象征意义”,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个“重点”还比较容易把握,而“难点”就不是那么容易指导了,刚上课时我有点没底,但是上完后,我却像文中的父亲“望着新菜园终于被开出来了”一样,笑了。

  我通过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父亲”的言行来体会“父亲”的品质,加深学生对“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的理解。

  当我们讨论到“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这句话时,我先引导学生们理解了这句话意思:做人做事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打算,文中的父亲是一位有长远打算的好父亲。

  接着,我把话锋一转,联系到班级的实际,说:“在我们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同学,天天只顾着玩,他玩得很开心,可是他却忘了自己来学校的目的和每天的任务了,忘了自己的还有更远大的理想,这样下去,他的‘菜地’将来能长好蔬菜吗?”

  “不能!”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移向班级中最贪玩的小侦同学,高声回答说。小侦低下了头,准备好聆听老师同学们的批评的样子。小侦同学是个聪明的孩子,缺点是贪玩、不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不关心,他喜欢并愿意听课、讨论,但不愿意写作业。他常犯错误,却总能很快地找出自己的缺点,并作检查,但是不一会儿他就能把这些事忘得一干二净,又玩得昏天黑地的了,真应了一句话“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而且自尊心又强,很爱面子,实在很难“对付”。

  我明白他知道自己的缺点了,怕伤他的面子,就点到为止把话题转开:“这是他的缺点,他只顾着眼前要玩得开心,不管以后成绩怎么样,忘了自己还有的理想。但是这也不能全怪他!”小侦低下的头马上抬了起来,好像很感激似的望着我。

  “因为常常有‘暴雨’把他菜地里的‘泥土’都冲走了——你看,每天从四楼下来的‘暴雨’,在窗外打个招呼‘嗨,小侦!’,我们小侦同学的心马上就跟着跑掉了!”同学们听了都大声笑起来。这里说的“从四楼下来的‘暴雨’”,是一位六年级的同学,是小侦同学很好的玩伴,学习还不错,但却不能鼓励和帮助小侦,反而影响到了小侦的学习,同学们都很了解,因为那位六年级的同学老跑到四年级教室来找小侦玩,所以常被老师们批评。

  “结果是该读的书没读,该完成的作业没完成,就像文中父亲的菜地里的泥土一样,被冲得一干二净。这样,他能学好吧?”同学们听了直摇头,小侦同学也直摇头,他没想到的是今天老师把他的缺点讲得那么好笑、有趣。

  我见这样的形势对指导学生理解教学难点“父亲的菜园”的象征意义非常有利。于是,我接着说:“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当老师发现小婷同学每次只考了20多分,老师并没有批评她。”小婷同学的成绩是班上最不好的,虽然他很努力,能用谁也看不明白的字写一大篇的作文,但因为基础不好成绩只停留在二三十分之间。

  “而当老师看到小侦同学考个50多分时,却非常严厉地批评他呢?”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了各种理由:不认真,不够勤奋,贪玩。

  “是啊,是不是他这块地太贫瘠了啊?”我接着问道。

  “不是的,是他不够认真、不专心、贪玩造成的。并不是他脑子不够聪明。”同学们都明白了我的话的意思。“他的好品质、好习惯都被‘暴雨’冲走了。”有一位同学回答说。

  “对啊,一个好品质、好习惯都被冲走了的学生,他还能读好书、取得好成绩吗?显然不能。但是对于这样一块被‘暴雨’冲得一干二净的菜地,是不是就不要了啊?不管它了啊?文中的父亲不要了吗?他是怎么做的呢?”

  听了我的话,同学们放开声读起来:“父亲并没有气馁……”我见学生的兴致起来了,在学生们读完这一段后,我问:“文中的父亲是怎么做的,你能不能从中学到一些方法,来帮助小侦改良改良他的这块“菜地”呢?”

  同学们畅所欲言,通过一番讨论和交流,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父亲顾不上吃饭,马上抢修菜地。“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说明父亲反应迅速,当他发现了问题和困难时,马上采取了补救措施。这提醒我们,小侦同学现在要做的是马上改正错误;告诉我们,当我们发现小侦同学开小差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制止,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

  二、“父亲在坡地边缘砌了一道矮墙”,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泥土再次被水冲走,这告诉我们要给小侦同学制定好学习纪律,鼓励和帮助他养成专心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要防止其他班的同学来打扰他。还有一位同学建议说:“要给他派一位严格的组长管着他。”听到这儿,小侦同学似乎理解了老师为什么把一位学习优秀的组长安排与他同桌了。

  三、“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覆盖住那可怖的岩石”,泥土被冲走了,是不是就不要了,读过的书,没掌握的知识,是不是就不要了吗?不是的,要把它们“挑”回来。所以,小侦同学现在要做的是赶紧把以前落下的功课补上,这样就不会老是考出那些“可怖的”分数了!

  四、要不怕苦,不怕累。“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破了。”学习的道路上一定会有困难,要敢于迎难而上,不怕苦不怕累。你看,当父亲望着新菜园终于被开出来时,多么开心啊!

  五、还有,不单单小侦同学要学习,要补课,我们也要,你看,文中的父亲想了很多办法给新菜地增肥,我们也要给自己的“菜地”增肥,这样才能让我们地里的蔬菜长得更好。

  这时候,全班同学都明白了“父亲的菜园”不单单是文中父亲那块从贫瘠的山坡上开垦出来的菜地,还可以是我们的学习、老师的工作等。要想让学习和工作不荒废,就必须像“父亲”那样勤劳、细心、执著、长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