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课内阅读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10-27  编辑:林仪 手机版

  第十六课《化石吟》答案:

  1.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林木葱茏、幽雅。2.因为人们可以从化石中发现许多信息。3.指代“事件的推移和生命的进化”;相应的句子为“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的向近代迸发”。4.人们可以从化石所表露的信息中探索历史发展的秘密,让人们去探究。5.构成反复的关系,强调化石为我们提供的信息。6.诗歌将化石拟人化,讲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变化历程。

  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答案:

  (一)1.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2.打比方;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3.形态、特征。4.总-分-总。5.看云可以识天气。(二)1.D 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3.第⑽句: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4.说明、描写;分类别、打比方 5.B 6.云的形态;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7.第五句;第九句 8.这两个词在句中都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和“经常”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表达得很严密。(三)1.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情况。(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晕、华、虹、霞 3.B 4.“晕”是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红色,外层紫色。 5.“华”是比晕小的彩色光环。里紫外红。 6.日晕和月晕出现在卷层云上,是大风雨的征兆。 7.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8.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9.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明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10略。(四)1、总分 概括上文 提示下文。 2、(1)介绍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共同点:都很美,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2)介绍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共同点: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略。

  第十八课《绿色蝈蝈》答案:

  1.《昆虫的故事》 法布尔 法 昆虫学 2.⑴自言自语的小声说话,形容声音细小。 ⑵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3.介绍蝈蝈的歌声 4.如:“……蝈蝈在窃窃自语” “……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声再响一点,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形象地描绘出蝈蝈的歌声时而尖锐急促,时而柔和悠扬的特征。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可读性。 5.⑴“窃窃自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喑哑”“尖锐”“短促”“清脆”“柔和”(能写出四个即可) ⑵喜爱、赞美之情。

  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答案:

  (一)1.呼 减速 平稳2.(1)天快亮的时候。(2)内心向往已久。3.时间地面指挥中心发出登月指令,两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执行登月计划,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登月成功。4.略 5.这两个数字特别重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6.略。(二)1.树 舒 2.A指阿姆斯特朗;B指奥尔德林 3.他们共做了九件事:(1)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3)立纪念碑;(4)安装摄像机;(5)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6)安装测距激光仪;(7)安装测定月震的月震仪;(8)插美国国旗;(9)与总统通电话。4.B。

  第二十课《山市》答案:

  1、《聊斋志异》 蒲松龄 聊斋先生 清 山市蜃楼 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略)2、mīng mng yun chn y gn shū pn 3、经常 青天、天空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匆匆 同“无” 高 连绵不断 有的人 靠着 同“才” 突然 于是 店铺 广大 隐隐约约 4、D 5、看见几十座宫殿,青绿色的屋顶,高高的屋脊好像要飞起来的样子;城中有像楼一样的、像厅堂一样的、像街巷一样的,景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倚靠着、有的人站立着,形状各不一样;突然间变得像拳头、像豆粒,于是什么都看不见了。6、D 7、时间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遂不可见。” 8、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9.前者孤塔耸立,少顷换一幅图景,这时蜃景的物象是逐步增加的;后者五座楼的情景,逐渐变化,依次消失,这时蜃景的物象是逐步减小的。10.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会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所以在文中将此幻象称为“鬼市”是可以理解的。(允许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