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文必修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24  编辑:林仪 手机版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2、理清作者行文思路、行文线索;

  3、学习文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4、掌握作者刻画景物以及情景交融的独特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作者多角度描摹荷塘月色所运用的手法;

  2、体会作者创作此文的情感基调及其在文中的表现。

  【教学方法】

  1、教法:

  ⑴ 激趣法。

  ⑵ 诵读法。

  ⑶ 启发讨论法。

  ⑷ 分析讲解法。

  2、学法:

  ⑴ 合作学习法。

  ⑵ 问题探究法。

  ⑶ 知识迁移法。

  【教具】

  《荷塘月色》彩色配图一张。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创作此文的情感基调及其在文中的表现。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一篇文章《荷塘月色》,同学们以前已经学过他的《春》、

  《背影》,但大家看文章的第一段第一句话是什么?(学生齐读“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与文章题目是否相违背了?(学生做疑问状)

  这是一句描写心情的短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有关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我们一一分析。

  二、深入分析,体会作者情感

  1、学生分别念找到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作者的总体情绪是“低落”的。

  2、一个个句子分析,层层把关:

  ⑴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否作者家庭闹矛盾了?

  不是家庭矛盾,因为文中描写的是孩子安详地睡觉,母亲还哼着民歌,很平静、温柔。

  进一步联系文章的写作时间、背景,得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痛苦。此文写于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作为一位小资产阶级出生的知识分子,作者经历了艰难曲折,走过了坎坷不平的路。如今面对大革命失败,自然生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苦闷之情。

  ⑵ “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反映在现实世界中,作者有可能是“不自由”的,自由与苦闷的冲突!

  ⑶ “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心情随笔锋一转,大为改变,流露的是怎么样的感情?请回答。

  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哀。

  ⑷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独自又回到了家中,回到了现实中来。

  三、回味“心情”句子,与作家所到之处有什么联系

  1、学生自由分小组讨论,共同商定初步答案;

  2、师生共同概括出作者的行走路线;

  家门────小路────荷塘四周────家门。

  (颇不宁静)(自由与苦闷)(空虚、哀愁)(回归现实)

  3、分别对应找到的“心情”句子,得出以下结论:

  作者的感情是随着其立足点的变化而变化的。

  四、全班齐诵句子,再次体现把握文章情感基调的教学重点、难点

  五、作业布置

  预习荷塘描写的段落,下节课我们深入分析。

  〖板书设计〗

  家门────小路────荷塘四周────家门

  (颇不宁静)(自由与苦闷)(空虚、哀愁)(回归现实)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的设计考虑到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这样一篇美文,蕴涵了作者特殊的时代背景与情感,是一篇抒情的散文,要做到这一点,忽略了抓住重点授课。但是,毕竟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比较容易的掌握并理解了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掌握作者多角度描摹荷塘月色所运用的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