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知识点

时间:2021-03-30 19:18:21 高二下册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知识点

  【重点语句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知识点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①<名>小而高的山。

  【引】高;尖锐。《孟子·告子下》:“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②<名>崖岸。《庄子·徐无鬼》:“夜半于无人之时而与舟人斗,未始离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

  2、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名>细切的肉食。《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辛延年《羽林郎》:“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①<动>浸没。李肇《国史补上》“以(笔)头揾水墨中而书之。”

  ②<动>用手指按;揩试。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重点内容探究】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或语言文字,以说事为由头,使词句变得含蓄与典雅,即称“用典”。《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所写的年代不同,分别是辛弃疾中年时和晚年时的作品,但用典抒怀却是一致的,具体说来这两首词的用典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一、把历史故事用入词中,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阕,诗人连用数典,表达了他的理想、抱负和万般无奈的矛盾心情。“休说”三句,用晋人张翰典,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再用三国许氾典(“求田问舍”三句),作者登临远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也许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可惜流年”三句)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光阴虚度,壮志难酬的痛苦又怎么能忍受呢?这三个典故,孤立看来,可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辛弃疾巧妙地将其连为一体,不仅深刻真挚地表达了自己欲图抱负而不能的`痛苦心情,而且三个典故含意逐步加深,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使典故有了新的生命力。

  二、把历史人物融入词中,借古人来表达自己的爱和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词人运用了四个典故: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刘义隆——借古讽今,暗喻南宋现实;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他要古人出来代他说话,他对这些古人或爱或憎,或鄙视或仰慕,他把这样强烈的情感倾注于早已僵死的古人身上,重新赋予他们以生命,从而使他们个个都立体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把前人诗句化入词中,来表达自己胸中意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阕,“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山如碧玉”,是此句用语所出。那山就像一个饰以玉簪,梳着螺髻的满面愁容的女子,前人固有用“玉簪”“螺髻”写山的,可“献愁供恨”,却惟有辛弃疾可得。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借用杜甫《后出塞》诗“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妙用刘孟节诗“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化用这些诗句,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云:“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这句话既说明了用典的目的是引用古代来验证现在,又揭示了用典的特点是根据具体的事例来比照抽象的义理。辛弃疾是用典高手,大量运用社会和人事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写忠愤感慨,不是口号,不是概念,而是用了许多典故来体现的,不同于那些肤浅叫嚣的词。好的词要有含蓄蕴藉、委婉曲折之美,在婉约中要有寄托寓意,豪放中要有委婉曲折,辛弃疾全做到了。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知识点】相关文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03-05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三首》ppt03-3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大全06-14

高中语文《劝学》ppt(必修四)06-01

高中语文《雷雨》ppt(必修四)06-01

高中语文《过秦论》ppt(必修四)05-26

高中语文《师说》ppt(必修四)06-01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ppt07-29

高中语文《苏武传》ppt(必修四)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