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艺术特色及特点

发布时间:2017-11-24  编辑:林仪 手机版

  《雷雨》艺术特点

  1、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构成强烈的人物性格冲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周朴园与侍萍相见的重场戏中,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对自己的人物是多么熟悉。他仅以三言二语就使人物活生生地站立起来。同时,也表现了曹禺特别注重于描绘人物内心微妙的感情波动,善于以最准确,最形象的言语挖掘出人物灵魂深处的隐秘。侍萍已经知道面前就是三十年前的周朴园,周朴园却并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谁。第一层的几句责问,还只是封建家长惯使的威风;第二层的查询旧事,则持续着三十年来怀念亡妻的“多情”,此刻的语言舒缓、顺畅、夹带着“沉思”“眷念”;发展到第三层,侍萍微露端睨,他急切地要探问真情,但事关“大人物”的身份地位,因此用语必然吞吞吐吐、假假真真,以遮掩自己的隐恶。随着侍萍一步步揭出真相,周朴园一步步陷于被动,两个人物内心交锋越来越紧张,戏剧冲突也随之激化起来。侍萍沉重的叙述,三十年前的悲惨景象再现了,周朴园再也维持不住道貌岸然的面孔,只能“汗涔涔”地说出了一个“哦”字。当侍萍问到:“老爷,你想见一见她吗?”二个急忙的“不,不,”吐露了他内心深处的恐惧。最后,弄清侍萍就站在面前,他徐徐立起:“你,你,你是……”这是他很怕承认又无法否认的本能反映,一声低而拖长的“你是……”展现了周朴园此刻剧烈的心理活动。他在迅速思考着侍萍的存在对自己的利害关系,这中间经历了一段不很短的思想路程。在一个刹那的停顿之后,他脱口而出的话是:“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那套多情、怀恋再也装不出来了。刹那的停顿,反映出对于经常思念的少女,已经被折磨成连他都认不出的贫苦老妇人而感到的幻灭;两句质问,则深入地揭露了他自私、冷酷的阶级本性。这一段对话,精炼而又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内心十分复杂的思想情感,细致入微地揭示了人物深藏在心底的心理活动。

  2、人物对话中潜台词含义丰富

  巴金曾说过:“《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雷雨》的可读性固然由于其构思精妙,情节曲折、戏剧冲突尖锐、鲜明等诸种因素,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其对话中潜台词具有极其丰富的含义。剧中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且又十分深沉、含蓄,读者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去体味那些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进一步去想象,去思考,以更好地理解台词所包含的实质性的内容。如:“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其实并非闲事,而是自身的痛苦经历。这是明知故问,借以试探。)“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用“我们”而不用“我”,故意掩饰。)“亲戚?”(哪是什么亲戚!意外、震惊。)“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忏悔心理,伪善面目。)“哦,──那用不着)。”(冷冷地刺向对方)“怎么?”(不解)“这个人现在还活着。”(你想赎罪吗?)“什么?”(意外,一种威胁感猛然袭来。)“她没有死。”(你打算怎么办?)“她又被人救活了。”(步步进逼)“你想见一见她么?”(既然你那么怀念死去的侍萍,那么对受尽苦楚、飘零在人海中的侍萍又怎么样呢?)“不,不,不用。”(急忙逃避,惶惑不安。虚伪、冷酷。)“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至此,侍萍已完全看清了周的伪善和冷酷,怨恨、伤心、悲愤、痛苦交织在一起。)“我是从前侍候过老爷的下人。”(声泪惧下。门第悬殊,这就是30年前酿成这场悲剧的原因。)《雷雨》中人物的对话能收到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雷雨》艺术特色

  其一,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在课文中人物在用词、语气上都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而各有特色,而且随着剧情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如周朴园的盛气凌人,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等都符合人物特有的身份。而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后的对话,更表现了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侍萍。他也并没有想到侍萍还会出现,因为他以为侍萍早已死去多年了。在这特定的情境下,周朴园开始了同鲁侍萍的对话。他用对待下人的态度,不经意地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他忽然从侍萍关窗的举止看到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发出询问:“你──你贵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