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假如》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0-08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假如》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儿童诗,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第一节写我给窗前的小树画个红红的太阳。第二节写我给树上的小鸟画好吃的谷粒。第三节写我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它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教学时通过朗读启发学生想像,产生共鸣,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牾真情,自然地表达真情。

  一、读中领悟。

  阅读是一中他人无法替代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阅读者将获得他人所无法取代的心灵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并诊视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将美读与想像紧密结合起来,开启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们在听读,自读过程中体味诗意,于文本的诗情画意间,既培养了语感,又获得了审美熏陶。我们听到了孩子们的充满稚趣的独特见解,显示了孩子们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二、展现图片,拓展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

  语文课,就要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才能实现其育人的价值。学生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不断地去培植这种柔弱的人性,使之慢慢地滋行起来、强壮起来、挺立起来。

  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的发言。课堂上当学生说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海伦画一双明亮的眼睛。”“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学儿童画一座学校和一些书本,让他们能够快乐地读书。”在图片的欣赏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到了重新发掘。

  三、听说读写结合。

  这堂课,听说读写都有涉及,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说一说和小练笔也锻炼了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不足:

  1. 课堂安排内容有点多,时间上没把握好。

  2. 过渡语还用的不够自然,以后要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