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美猴王》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9 18:25: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美猴王》语文教学设计

  《美猴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接下来小编整理了《美猴王》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美猴王》语文教学设计

  《美猴王》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初步文学欣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体会美猴王勇敢机智、敢说敢做、深受众望的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美猴王的艺术形象,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

  对文学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突破:

  调动多种方法揣摩艺术形象,引导学生抓住美猴王的动作、语言描写进行感悟。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幼稚转向成熟的阶段。他们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不喜欢被动的听课,而是想做课堂的主角;他们不喜欢被动的接受教者的指问而是想向对方提问题;他们不喜欢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是想用自己的观点解释问题。那么,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适合学生的要求,给了学生说话的机会,驰骋的空间。

  设计思路:

  1、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加强个体尝试,培养参与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而我们的学生已具备搜索信息的条件,但应在能力方面加以培养。

  3、中学生应加强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4、《西游记》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应让学生增加对该书的了解。同时也是让学生接触、阅读文学名著的契机。

  5、美猴王是作者热情赞颂的英雄形象,也为中学生所喜爱,甚至佩服得五体投地。今日有幸争做美猴王,不也是快乐的事吗?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资料。电影《西游记》片断、歌曲《猴哥》。

  学生:查阅《西游记》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定向

  (一)导语设计

  预测:出示图片、讲故事、谈《西游记》、说说孙悟空、唱歌

  (导语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开课伊始,就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确立目标

  预测:扫清文字障碍、把握情节、分析形象、体会语言特点。

  (目标由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结合本课特点、综合教者的意见共同归纳认知并明确重点。体现自主与合作的有机结合。)

  二、自读

  (一)播放故事片《石猴初问世》,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二)整体感知:标注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扫除文字障碍,进行必要的字词教学。同时理清情节思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讨论

  小组交流学生自读过程中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小组代表发言汇报。以学生自提问题、自解问题为主,教者适时引导。围绕课文情节分析美猴王性格特点,解决重点,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设计。(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航作用。)

  四、点拨

  设计问题如下:

  1、请说出与孙悟空有关的故事,并简单分析其性格。(至少两个)

  2、请说出《西游记》中其他几个典型人物。(至少六个)

  3、请说出与猴有关的成语或歇后语等。(至少三个)

  4、假如孙悟空来到你身边,答应送你一根毫毛,满足你一个心愿,你的愿望是什么?请说明原因。

  (在学生自读、讨论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课外知识加以储备的兴趣。)

  五、总结

  1、在《猴哥》的歌声中作画。

  2、编排现代版《西游记》。

  3、瞑目遐想,再现课文情节。

  4、根据课文内容为《猴哥》歌曲改词。

  (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自选内容进行才艺表演,巩固知识,迁移能力,体验尝试的快乐。时间有限可课后完成。)

  《美猴王》语文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给课文的生字词注音释义,扫除文字障碍。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本文故事情节,了解课文内容。(重点)

  3、认识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形象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头曲《猴哥,你真了不得》)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大家都会想起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的一个可爱可敬的英雄形象——孙悟空。这个孙悟空,他还有个外号叫什么呢?(齐天大圣/美猴王)那么,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他有怎样“美”的英雄气概?(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美猴王》。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是《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共100回,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2、字音字形

  镌(juān) 迸裂(bènɡ) 麋鹿(mí)

  瞑目(mínɡ) 石碣(jié) 涧(jiàn)

  径(jìng) 遂(suì) 开辟(pì)

  3、词语解释

  天造地设: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

  滔滔不竭: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力倦神疲:指肉体和精神上都很疲乏。

  天真地秀:天地间的灵气。

  日精月华:太阳和月亮的光华。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那怎么可以。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文章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请标出,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

  明确: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全文共4段,按情节脉络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端。石猴出世。

  第二部分(2~3):发展。石猴山间生活,众猴发现瀑布。

  第三部分(4):高潮结局。石猴发现水帘洞,率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研读本文情节开端、发展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写美猴王破仙石而出有何用意?

  明确:石猴出世,不比众猴,是破仙石而出,虽不是母体所生,却四肢俱全。起笔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也为后面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间生活?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分别从行动、饮食、交往、行踪四个方面展开,集中表现他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这样既照应了石猴的神异出众,又为下文写发现水帘洞做铺垫。

  (二)深层探究

  你觉得我们今天应从猴王身上学习些什么?

  明确: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避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

  四、课外拓展

  在《西游记》中,一只出身神奇的石猴当上了美猴王,后来又成了唐僧最得力的徒弟孙悟空。孙悟空降妖除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你能简单说一个吗?

  示例:真假美猴王:悟空因打死强盗被唐僧赶走,去见观音被留。六耳猕猴乘机假冒悟空打倒唐僧,抢去文牒,去西天取经,沙僧求助观音。观音与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恶战,真假难辨。如来使他现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观音送悟空回唐僧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重点)

  2、感受美猴王“美”的品质。(难点)

  3、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一同了解了石猴的来历和被拥戴为王的过程。吴承恩用神奇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自由自在、顽皮可爱的石猴。文章题目叫《美猴王》,它究竟美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余下部分。

  二、自主预习

  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现了“神”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的特点。

  明确:

  (1)从石猴出生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美猴王“神”的特点。

  “那山顶上有一块仙石,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一段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好一个神奇的仙境宝地!石猴不比其他众猴,从句中“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语,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神异出众,一开头就为后文甚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

  (2)从石猴的生活中表现美猴王的“猴”的特点。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

  这一段写石猴的日常生活。石猴一出生就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些词句表现了石猴“神”的特点;“为伴”、“为群”、“夜宿”、“朝游”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石猴作为“猴”的特点。

  (3)从石猴探洞的过程中表现猴王的“人”的特点。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喜不自胜,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欠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从石猴的“跳”的动作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中,以及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聪明、善于观察,这全是“人”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一)问题探究

  1、通过上文的学习,说说“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化而为猴,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做铺垫。

  ②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

  ③美在行为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动作敏捷,胆量超群。

  ④美在语言形象——“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2、美猴王有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他是一个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猴王。

  (二)品析语言

  1、品读文章第二段,请指出本段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语言特色。

  明确:本段使用了排比、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短句的排比写出了石猴的活泼、伶俐;对偶使句式整齐;引用使行文有文采又有趣。生动地反映了石猴的山间生活。

  2、细读文章第四段,赏析以下句子。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明确:这句话写石猴进入瀑布泉,只用了十六个字,就生动地刻画出了他的高强本领和勇敢精神。使用动词“蹲”、“纵”、“跳”,十分贴切,读者如闻猴声,如见猴形,生动形象,通俗、简洁、恰如其分。

  (三)写法探究

  1、小说创作讲究伏笔与照应,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第三段,发现瀑布后,众猴约定能找到水源而不伤身体者即拜他为王,这为下文石猴被拥为王埋下伏笔。第四段结尾处,写石猴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与之照应。

  2、本文综合使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美猴王这一形象,请举出一例并加以赏析。

  明确:第四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的过程时,先写他跳入泉里,进洞察看,再行出动,使用了动作描写。再写他向众猴报告洞内所见,赞美这是他们的“安身之处”,使用了语言描写。以上两点可看作正面描写。后写石猴为王,群情悦服,从侧面表现了它本领过人,深孚众望。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的美猴王形象活灵活现。

  (四)深层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石猴赤条条地在花果山水帘洞这美丽如画的背景上活动呢?

  明确:表达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人们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课外拓展

  充分发挥想象,请以《假如我是孙悟空》为题,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示例: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用我的本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人们过得更幸福。

  漫步在大街上,灌入双耳的是接二连三高分贝的噪音,一气之下,我抽出金箍棒要把噪音赶走。但噪音听得见却摸不着,我急得直搔头。嘿,有了,“变!”我念念有词,不一会儿,高速公路就让我铺成了吸音路面,能把路上汽车行驶发出来的噪音统统吸走,街道两旁、公共场所我给它装上了吸音降噪墙;人口密集的地方出现了“请不要高声喧哗”等字样的广告牌……真不愧为齐天大圣,经我略施小计,环境变得和谐了,连老奶奶、老爷爷的听力都明显上升。“嘿,老孙去也。”

  《美猴王》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小说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模仿、表演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能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现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的特点。

  难点: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教学设想

  1、教法设计

  ①设置情境、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

  ⑴、课前准备

  ①阅读《西游记》,搜寻与课文相关资料;通过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美猴王》的故事梗概,准备复述。

  ②让学生分组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的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和外貌来描写,突出这位同学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课前对其他组保持神秘感,交上来让其他组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

  ⑵结合上课内容,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备讲故事、速背、模仿配音、表情朗读。

  3、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正确读出以下词语:

  镌迸裂麋鹿瞑目石碣天造地设滔滔不绝力疲神竭喜不自胜

  2、文学常识简介

  (1)小组派代表介绍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各组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与拓展: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美猴王》这篇文章是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节选出来的。《西游记》共100回,小说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全过程。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西游记》——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西游记》内容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1回至第7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及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8回至第12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13回到第99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玄奘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化险为夷,平安到达西天;第四,第100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修成正果。

  二、激情导入:

  请一生演唱《西游记》的片头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小声跟着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音乐的余声中给学生介绍《西游记》的背景材料

  导语设计:

  大家听着这优美动人的旋律,在了解了《西游记》的背景材料后,我相信“猴哥”手舞金箍棒,大闹天宫、除魔降妖的身影一定又在你们的脑海中腾挪跳跃。那么,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的第一回——《美猴王》。(板书:《美猴王》)

  三、整体感悟:

  1、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概述课文。看谁说得简洁,说得生动。学生讲完后教师适当点评

  2、让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再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每段内容。

  石猴出世——山间生活——自荐探泉——发现洞天、被拥为王

  3、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怎样按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划分层次。

  开端(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自然段)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

  高潮、结局(第4自然段),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教师稍加点拨,鼓励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

  四、说故事

  1、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的话讲述“石猴出世”的故事

  2、讲故事比赛(可适当加入动作、表情、语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大家的精彩表演,大家应该对猴王的出世已经有了深入了解了,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处?“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语,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二、分析人物形象:

  1、“山间生活”:速背。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这一段内容,然后分组派代表进行速背比赛,看那一组背得好、背得快

  提问: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美猴王作为“猴”这种动物的特点。

  2、“自荐探泉”:模仿配音。教师和学生一起模仿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石猴自荐探泉这一情节中李扬给孙悟空的配音,看谁是这节课的模仿秀

  教师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跳”的动作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中,讨论总结石猴“人”的特点:胆大超群,不同一般。

  3、“发现洞天、被拥为王”用第四种方式:模仿配音,表情朗读。要求把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勇于当王的果敢表现出来。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找出描写石猴的动作和语言的词语,然后分析总结出这一部分石猴的特点。

  师生互动分析如下:

  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4、组内小结人物形象,探明主旨

  石猴: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三、问题探究: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师问: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请大家从身世、言行、性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明确。

  身世美——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有灵通之意

  行为美——瞑目蹲身,将身一跃,入瀑布泉中。

  性格美——胆大心细、聪明过人、见识超群。

  四、拓展迁移:

  1、让学生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等表达方式来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不署名,交上来让教师和其他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

  让学生分组派代表出示自己的作品,读一读,再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2、教师在适当点评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想通过语言描写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必须注意语言的得体。语言的得体,就是说话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合。

  示例:以前,我的两位学生这样写道:

  ①课堂上,一位学生跳起来对老师说:“你连这个答案都不知道?你真笨!”

  ②住在农村的八十岁的老外婆一见到我就说:“Oh,my god!宝贝,好久没和你比跳绳了!Let's go!”

  以上两个例子就是没有注意在运用语言描写时,不仅要考虑说话的场合,还要考虑说话者的身份。如果大家学会了正确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的方法,你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构造你们心目中的“猴王”!

  五、拓展与作业布置

  1、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睿智”、“读诗使人灵秀”。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还是写美猴王少儿时期的生活,如果大家还想知道石猴称王以后像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故事,就请回去继续阅读《西游记》。

  2、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大胆发挥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3、“你的故事千家说”,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讲《西游记》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火焰山》、《流沙河》、《高老庄》等等。

【《美猴王》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美猴王》语文教学反思06-08

语文《爬山》教学设计10-23

语文《白鹅》教学设计05-13

语文《挑山工》教学设计04-14

语文祝福教学设计03-19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02-12

语文翠鸟教学设计01-31

《语文乐园》教学设计01-15

语文《画风》教学设计01-04

语文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