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三上册语文《心血凝成的作品》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4 11:24: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初三上册语文《心血凝成的作品》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初三上册语文《心血凝成的作品》教学设计

  1、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2、熟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3、初步体会感受本文与《留学巴黎》一文的异同。

  相关课程标准:

  “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讨论、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风”的内涵。

  2、比较本文与《留学巴黎》在写法上的异同。

  3、感受主人公忍辱负重,执着追求的精神。

  评价任务: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重点研读相关的段落,理解“风”的三重内涵。

  3、比较阅读,多角度探究本文与《留学巴黎》在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留学巴黎》让我们了解了音乐家冼星海在巴黎的生活,作家以叙述的形式,给读者介绍了他的生活。当代音乐家马可从另外的角度,对冼星海在巴黎的生活做了细致的描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心血凝成的作品》

  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1、你能词语读准以下词语吗?

  凛冽(liè)清廖(liáo)暴虐(nüè)积忿(fèn)

  布衾(qīn)亵渎(xiè)呕心沥血(ǒu)彬彬有礼(bīn)

  2、简介作者:

  马可,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当代音乐家,江苏徐州人。他写《冼星海传》所根据的是冼星海的自述。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冼星海在巴黎求学的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一件?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三件事:洗星海创作《风》的过程

  《风》在巴黎上演并取得成功

  洗星海投考巴黎音乐学院的情形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标出文中能表示时间的词语,如“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考试的时间到了”。提示学生:每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紧跟着一件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重点写了《风》的创作过程。

  教师追问:

  为什么重点写这件事呢?

  因为这是冼星海在巴黎命运转折的关键。《风》这个奏鸣曲,得到了权威的赏识,他才获得投考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的资格。

  (学法指导:请大家通览全文,看看文章的三件事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从而引导学生认识《风》的创作对于冼星海的重要性,意在把握本文的写作重点)

  四、重点研读,理解“风”的内涵

  如此说来,“风”是冼星海命运的核心意象。在马可这里,仅是《风》的写作过程,就用了两千多字。马可抓住了“风”,把它作为全文的核心意象的同时,又把风的内涵加以扩展,在本文中,“风”具有三重含义,你能具体说说吗?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1———9自然段,画出描写“风”的句子,然后概括总结)

  明确:

  首先,是冼星海住处的“风”;其次,是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风”。这二者凝集起来,成为第三种“风”,就是冼星海作品中的“风”。

  (以学生自读感悟为主,教师只做适当地引导、总结。)

  五、品读课文,比较探究

  1、同样写创作《风》的过程,《留学巴黎》和《心血凝成的作品》两篇文章的写法却不同?请从内容、体裁、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

  内容相同,都是写冼星海留学巴黎时创作《风》的经历;都运用了叙事、描写等表达方式,注重了细节描写。

  不同点:

  (1)内容上:冼星海《留学巴黎》以描写自身生活的真实体会为主;马可的描写更注重用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来突出《风》的创作内容。

  (2)体裁上:冼星海《留学巴黎》是自己的传记,是以真实叙事来打动读者的。马可的《心血凝成的作品》是传记文学,允许有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成分。

  (3)表达方式上:冼星海《留学巴黎》以记叙、描写为主;马可《心血凝成的作品》选段以描写为主。

  (学生再读《留学巴黎》中写创作《风》的过程的段落。启发学生细读文本,读懂文本,以备进行深层比较)

  问题延伸:

  你更喜欢哪一篇的写法?

  明确:

  更喜欢马可的写法。原因是:

  (1)文章对于凛冽的东风、酷冷以及无法抵御风寒的居所,增加了许多富有感性的细节。

  请同学们朗读文中对“冼星海住处的风”的描写。感受马可笔下“风”的特点

  风的特点:严酷、寒冷、猛烈。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富有感性的细节描写,如“寒气从大衣的破洞侵入,像是一些刁滑、顽强的小动物,很快爬满全身”“冷不防一扇窗页被吹落地上,窗页上的玻璃哗啦啦啦摔成碎块”“桌上的谱纸被吹得满屋飞舞”“灯火在这凛冽的冷风威胁下也不断熄灭”等。

  问题引导:

  马可没有到过巴黎,他却把风写得那样富有感性色彩。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借助自己的想象力。

  通过这个问题,再次让学生体会传记文学的特点:允许有大胆合理的想象。

  (2)增加了显现社会苦难、祖国苦难的各种风的描写。把苦难和《风》的创作联系在一起,扩展了“风”的内涵。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冼星海在忍受巴黎的寒风的.同时所联想到的内容。即:“他想起了许多往事”“珠江上的风雨声”“寒风传来远处的枪声和犬吠”“影片上那些大水灾中的场面,作浪兴波,吹裂肌肤的烈风”“就是这些暴烈的、凛冽的、冷酷的风,它带给人们多少灾难,多少痛苦!”这些都是显现社会苦难、祖国苦难的各种“风”的描写。

  (3)细写了音乐形象的创作过程,且作为主要内容展开描写,成为凝结上述各种“风”的核心。

  问题引导:

  作者在细写音乐形象的创作过程时,为什么要插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有什么效果?

  教师补充介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古诗,诗歌叙述了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至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

  学生自读本文所节选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思考、交流后得出结论

  明确:

  冼星海所处的境遇与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的境遇相近,引用诗句,很好地衬托了冼星海创作条件的艰苦和创作心境的悲苦,表达了作者对冼星海伟大人格力量和坚强意志品质的崇敬和赞美。

  我更喜欢冼星海的写法。原因是:

  (1)这是文中唯一一处描写,在一片直白的叙述中显得很突出,给人深刻的印象。

  (2)它的侧重点放在了苦难及其感受上,对读者的情感触动更大,尤其是最后一句“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风述怀,写成了这个作品”浓缩了主人公许多情感、痛苦和当时的情景,引人触动、遐想。

  (3)这是主人公自身经历的第一手资料,因而具有独特的价值。

  (学生对创作《风》的写法,哪篇更好有不同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考场事件也是冼星海留学巴黎经历里最感人的故事之一。

  本文和《留学巴黎》中都写到了这件事。试用以上方法,比较两文在写法上的异同。

  学习成果展示:

  写法不同:

  《留学巴黎》对这件事只进行了简单的叙述。《心血凝成的作品》展开了较大篇幅的文学性的描写。

  《心血凝成的作品》的描写比《留学巴黎》的简单叙述效果更好。至少有三点好处:

  (1)对门警阻止其入考场展开了细致的描写。此处描写越充分,越能反衬出后面戏剧性变化的重要价值。此巨大反差,包括门警后来的惊愕反应,鲜明展现了主人公求学条件的艰难和取得成就的可贵。

  (2)对要饭票一事描写生动,极富感染力。尤其“饭票”这脱口而出之状和再也不知道说什么为好的情态,使主人公三年来挣扎于生存线的艰难历程跃然纸上。

  (3)从头到尾采取了小说的情节手法。故事本身就是极富情节性、戏剧性的,这样写不仅更为引人入胜,而且觉得真实可信。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比较阅读,侧重写法的探究和比较,找出两篇文章的侧重点,进而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阅读《冼星海传》一书。

  板书设计:

  心血凝成的作品

  马可

  创作《风》的过程

  《留学巴黎》《心血凝成的作品》

  自身生活的真实体会内容大胆合理的想象

  自传、体裁、文学传记

  记叙、描写、表达方式、描写

  七、教学反思:

  亮点:

  1、教学环节设计简洁、合理。细读文本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比较阅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多种形式的朗读贯穿始终,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朗读中比较,深入挖掘了文章内涵。

  不足:

  1、本文对考场事件做了大量的文学性的描写,对于这种描写的好处,学生不知从哪些方面分析。缺少必要的点拨指导。

  2、对于《风》在巴黎成功上演一事中的效果手法没有做出分析。

【初三上册语文《心血凝成的作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上册《心血凝成的作品》ppt07-21

九年级语文上册《心血凝成的作品》教案范文08-21

初三语文上册《故乡》教学设计10-23

初三上册语文《心声》教学设计12-21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心声》教学设计12-09

初三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0-22

初三上册语文《孔乙己》教学设计07-15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12-06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2-11

初三上册《心声》教学设计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