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13 15:38: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写物喻人的文章,文章表面是赞美樟树蓬勃生机和具有永久拒虫香气的高贵气质,实则赞美樟树主人宋庆龄具有让敌人畏惧的正义之气和不凡的高贵气质。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借物喻人,通过樟树写宋庆龄同志的高贵品质。写樟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重点写樟树内在美。

  “人们总爱在宋庆龄故居樟树前留影纪念,为什么?”从这个问题出发,在讲课过程中,我从外表美和内在美两方面入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划出关键字词,说出自己的感受。樟树的外表美中,重点从“蓬蓬勃勃”入手,学生说出了“枝干粗壮”,“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这几个关键词。在讲内在美的时候,重点从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入手。在这里,渗透写石榴树的作用。学生能够讲出来是为了突出樟树的不易招虫,但是没能说出“作对比”的写作手法。正是因为樟树有这样一种可贵的品质,宋庆龄才舍不得它们。

  最后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上来,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仅仅是为了纪念樟树吗?学生都能够说出来是为了纪念宋庆龄。那么,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我给学生介绍了宋庆龄的有关生平故事,也让学生分享了他们自己知道的故事。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宋庆龄同志坚强不屈、恒久不变的革命情怀,感受到她和樟树的共同之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凭借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本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中之重,主要写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并能永久保持”的可贵品质。学习这段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从品读樟树的可贵品质,进而启发学生将“樟树”与宋庆龄紧密地联系起来。引领学生找出樟树可贵品质和宋庆龄高尚品质的相似之处。由于学生平时对宋庆龄的了解毕竟很浅显,文中也没有做详实介绍,因此对人物形象较为模糊,更不用说具有怎样的伟大品格了。教学中,我借助收集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使学生对宋庆龄高雅气质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她的坚强不屈的品质。

  整篇课文内容非常简单,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教学反思3

  在准备备课的时候,我认真的阅读了教材,觉得本文的内容本身并不难,意在写樟树,实际是借物喻人,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在执教时我抓住了樟树的外形特点、可贵之处以及人与树的关系展开分析。

  外形特点从“蓬蓬勃勃”入手,抓住“枝干”、“树叶”、“四季常青”等三个方面,让学生从“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来体会樟树顽强的生命力,并对进行了了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关联词语“无论……总是……”想象樟树一年四季所经受的磨难,体会樟树却依然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的特点。

  樟树的可贵之处是在它枝枯叶落,做成家具之后,依然能保持香味并且驱虫,这是其他树木所没有的可贵之处。从品读樟树的可贵,进而启发“树与人”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难点。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是要表达对是宋庆龄尊敬和爱戴。宋庆龄是一个怎么样的女性?人们为什么纷至沓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学生对宋庆龄的了解毕竟是浅显的,文中也没有做详实的介绍,如何让树与人之间架起桥梁呢?教师就得详细地向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在这点上我做的有所欠缺。正如杨老师和我说的那样,学生对宋庆龄还是没有真正的了解,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教学其实是不能真正渗入学生的心灵的,如果在课堂上多补充一点宋庆龄的伟大事迹就好了。

  在执教本课时,我还着重渗透了词语解释、写作方法、关联词语等方面的教学。让学生通过造句子来体会关联词语的用法,并且粗略的引导学生知道具体描写、对比以及借物喻人等习作方法,我希望学生能初步掌握,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运用。

  课后再反思这篇课文,我觉得似乎没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在学习如此简单的文本上,因为本身课文没有一点的难度,而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写话。这里可以提供话题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倾诉的话题一吐为快,或者可以设置一个说话情境:如小明的爸爸来到了宋庆龄的故居也和樟树合了影。回去之后拿给小明看,小明就不明白了问爸爸为什么要和樟树合影,爸爸就说……这样既可以写出樟树蓬勃、可贵的一面,又可以写出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品行。

  由此再做一点联想,我们其实在教作文的时候总是向外求作文方法和范文,其实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宝库。因为教材中的课文就是一篇最有价值的范文。我们如何把课文中的写法迁移到我们所教的写作上呢?我们就要把课文教透。想办法让学生懂得迁移运用课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04-27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03-3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精品教学设计04-27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学设计03-18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03-06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教学案例03-07

小学四年级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4篇11-23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片断+教学案例05-05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设计04-30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