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27 08:36:11 五年级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的教学反思

  导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只教不思,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思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

五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的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反思

  古诗《寻隐者不遇》,语言简洁,文字精练,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 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 “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 山何处的问题。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反复阅读从诗句体会人物情感,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准备。

  第 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第三句:只在此山 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理解诗句的 其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我们再次静心与文本对话,融入其中,仿佛读者就是寻隐者。但是,我在引导学生 揣摩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时,还未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得有些生硬。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反思

  教学前,觉得两首古诗没什么好教的,本打算一课时教完。等到走进课堂,才发现一首诗可以教的内容很多,于是就整整花了一课时教《寻隐者不遇》。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理解,昨天,我布置预习作业:查阅《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上一检测,学生十分准确地说出了“言”“深”“不知处”等词的意思,每句诗的意思也说得很清楚。

  在此基础上,我重点站在“鉴赏”的角度,引领学生深入学习:课前诵读贾岛的《题诗后》,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理解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

  1、课上,让学生讲讲诗中的故事,逐步完善故事内容(完成补充习题三),从而明确“一问一答,藏问于答”的独特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主要写谁?通过比较“诗人、童子、隐者”,学生明确了歌咏的对象是隐者。原来书写的对象竟然隐藏在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之中,体现出构思的精妙。

  3、进一步思考:隐者有什么特点?从字里行间推敲推敲。学生抓住“云深不知处”“言师采药去”概括出“学问高深、神秘莫测、飘忽不定”的特点。教师接着从“隐者”这个社会现象谈起(联系学生熟悉的“姜子牙”“诸葛亮”“陶渊明”等人物故事),了解隐者的性格特征。在古诗里,诗人也通过一个字隐隐地赞誉了隐者的高贵品格,是哪一个字呢?(松)“松竹梅岁寒三友”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称颂,贾岛在诗中用“松”描写了隐者居住的`环境,隐藏着对隐者高洁品格的赞美。

  4、从课题入手,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寻隐者”?从而领悟诗人对隐者的崇敬、仰慕之情。“寻隐者不遇”有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对隐者的赞誉,通过“不遇”之行,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更深了。练习朗读、背诵。

  5、拓展阅读《补充习题》四中宋朝诗人魏野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与书上的诗互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贾岛一路上的所见,为课后编写这个故事服务。

  总结这堂课的经验教训: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拓展同类同题诗歌,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五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范文03-22

有关《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06-27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范文04-26

寻隐者不遇09-18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11-25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04-24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03-30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通用10篇)04-08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3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