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1-08-08 11:02:26 四年级 我要投稿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本解读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名作,诗中的作者身处瓜洲,遥望故乡,虽然是隔山隔水,但作者却认为是近在咫尺,“一水间”“只隔”等词把作者的心早已带回了“故乡”钟山,此为全诗的起势,营造氛围。此时作者的情感也似那平静的江水,缓缓而来。待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作者的情感也似这盎然生机、绿意萌动的江南,积蓄着丰富的情感力量。萋萋的青草和作者的思乡之情一样滋生、蔓延,茫茫而不可摸状,幽幽而又缠绵。到一个“又”字,作者的情感慢慢激涌;春风再来,而我却……,再到“绿”字,那浓浓的伤别情就如勃勃的春草一样奔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只有遥望问明月:何时能伴着我回家。借着淡淡的月光,作者的心也回到了故乡,月光如水,情感如水,静静地倾泻在家乡的大地上。

  教材解读

  1、理解“绿”“春风”“明月”等特殊含义,体会作者思乡之情。2、学习作者对故乡的一种人文情感。

  学习目标

  a类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了解钟山、瓜洲、京口这些地名。

  b类

  1、说出“数重山”“绿”“春风”“明月”等词的特殊含义,理解作者思乡之情。

  2、接受作者思乡情感的熏陶。

  c类

  1、学习其它有关明月思乡的诗句,在古典诗句中感“家”的情感。

  预习作业

  1、熟读这首诗,达到能诵的程度,注意间、数、重、还等字的读音,按节奏朗读。

  2、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作者曾在南京为官多年,南京在作者眼中就是故乡。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始终让作者牵挂,作者来到长江边看着那江水、那青山,一切都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熟悉。查阅资料,了解钟山、瓜洲、京口这些地名,理解“一水间”“数重山”的意思,想想真得是“一水间”“数重山”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的感觉。

  4、读“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特殊含义。

  5、对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理解“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明月”的特殊含义。完成以下句子:

  a作者的情感就像这明光一样………

  b作者的希望自己的情感能透过月光……

  c作者想到故乡的明月是不是也………

  d作者想到故乡的亲人也许也在明月下…

  6、读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诗,想想“明月”在表达作者情感中的作用。

  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 【目标a\5分钟】

  1、指名读这首诗

  a提醒间、数、重、还等字的读音

  b划分节奏

  c标出韵脚。

  2、试背古诗

  3、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第二板块——【目标b\10分钟】

  1、京口、瓜洲、钟山之间真的是“数重山”“一水间”吗?

  a 说说这三者之间的实际距离。

  b说说当时的交通条件。

  2、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是“数重山”“一水间”。

  第三板块——【目标b\10分钟】

  理解“绿”的特殊含义。

  1、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想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出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等句子,理解“绿”的特殊含义。

  3、谈“绿”字的用法。

  a出示教材上“资料袋”上的材料。

  b说说对描写景色的作用

  c说说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第四板块——【目标b\10分钟】

  理解“明月”的特殊含义

  1、作者此时的强烈思乡情感奔涌而出,面对一轮明月,他禁不住大声呼唤:

  2、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理解“明月”的特殊含义。

  a作者的情感就像这明光一样………

  b作者的希望自己的情感能透过月光……

  c作者想到故乡的明月是不是也………

  d作者想到故乡的亲人也许也在明月下…

  第五板块——【目标c\5分钟】

  1、读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诗,想想“明月”在表达作者情感中的作用。

  2、故乡是人们心中的永远的牵挂。它生命的起源,更是我们的情感寄托。

  反思一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对“绿”追崇有加,认为此字非常生动地描写出了春景。但我认为就全诗的情感来,“又”所起的作用更大,记得我几年前上课时抓住“又”字,对比作者自身,老师顺势一导,引读出“明月”一句,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诗中的情感。但此次,我是以"绿”字为重点,却花了很大的气力,引用“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等诗句,让学生感受“绿”字所蕴含的离别情。自我评价是前者设计更易学生接受,后者设计更具文学色彩。前者设计教学流程更顺畅,后者设计学生学得更多。

  反思二

  按理想课堂教学框架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之间能实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整个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更加有实效性。但我们应该清楚的这还只是一个框架,就像房屋建筑,这还只个毛坯房。框架完成后,还须进行不断完善,进行精装修。如各板块之间的导语过渡,以及对学生发言的预设点评等,这既有备课时精心设计,也有课堂上随机应变。在教学《泊船瓜洲》这一段时,我就发现自己有点对整堂课的完整、流畅性设计不足,就一板一眼地按照框架中设计的问题一个一个地问,没有注意各板块之间的过度连接,结果上课堂上总会时不时地“卡”住。本来这是一首感情不断推进,最后达到高潮的好诗,意思完整清楚,情感起伏连贯,但上时总觉得自己在做分解手术。问题可以还是在于自己准备不充分,过于框架没有做到灵活运用,上课时还总在想在框架里的问题。其实那些框架里的问题,只是课堂上的一个个节点,应该是随着课堂的推进,自然,水到渠成地提出,而不是为了提出而提出。

  反思三

  由于前一个单元我一直利用课堂的时间,重点抓好学生预习习惯培养,如要求他们做好批注等,因此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前半节课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课上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行为习惯,倡导学生学会询难问疑。近十分钟后,还是很多学生能比较流利、准确地说出诗句意思。

  反思四:古典诗词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好感情,融入了作者对于审美的独特感受。诗无达诂,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会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感悟和体验,因此在古诗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努力使学生的理解贴近作者的实际思想。王安石诗句中的“明月”就是中国传统的思乡的意象,我抓住这一意象做足文章,通过品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让学生知道“明月”往往是在外漂泊的游子思乡的寄托,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来理解诗歌的情感。这一点比“绿”字教学更顺畅,是不是学生原有的基础更好。很明显这种思路又走到唯学生基础论的错误上去了,如果学生原有的基础很好,还要我们教师干什么。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过程,无疑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的特殊性,首先在于教学的直接目的,是要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获得素质的提升。在某个教学时间段里,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其终点是教学指向的应有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这个现有水平和应有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作“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要强调的是,“教学的价值正是体现在消除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应有发展水平的差距上”。因此,教学不应当顺应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水平达到理想中的水平。因此,关键不在于学生的基础,而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否让学生进入有效的思考,能否尽快地认学生从原有基础提升到理想状态。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08-08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和反思05-24

小学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带反思」04-03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11-16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04-15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04-06

小学古诗《泊船瓜洲》优质教学设计05-18

泊船瓜洲古诗赏析04-07

古诗《泊船瓜洲》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