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四年级语文《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的教案

时间:2021-05-09 13:18:53 四年级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的教案

  靳家彦老师的教学示范课《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既体现了靳老师深信每个学生都有可供开发潜能的乐观态度,又体现了他在真正意义上重视学生的价值和尊严,更体现了他依靠创造性教学手段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乐观教学思想。靳老师的乐观教学思想是通过以下教学策略付诸于实践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的教案

  一、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是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所谓学生的精神生活就是指学生在积极活动过程中,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需要和兴趣得以发展、形成和满足。在本课教学中,靳老师高度尊重并适当满足学生各方面的正当需要,如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既促进了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初读课文解决生字的过程中,一个学生把“裸露”读成“lǔlù”,其他同学发现后纷纷举手给他纠正,通过其他同学的帮助,该生也能够正确认读这两个字,这时靳老师问他:“你以前不会读,现在会读了,你知道是谁帮助了你吗?”“是同学。”“那你应该怎么做?”“谢谢同学。”靳老师又进一步启发:“你帮助我,我帮助你,这叫--”同学们齐声回答:“互相帮助。”通过这段看似无关的教学活动,靳老师成功地引导了学生之间的交往,提高了学生之间交往的质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和交往能力,共同组成集体网络,以产生学习的“共生效应”。

  二、“精”“深”“新”的教学内容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乐学,就要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体现“精”“深”“新”的特点。《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这篇文章描写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肆无忌惮的乱砍乱伐,最后被咆哮的洪水冲走了,“什么都没有了”,通过描写,作者告诉人们必须要提高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做出贡献。这篇文章与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环保活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充满了时代气息,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课堂上,靳老师通过“小村庄原来什么样,现在什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人类应该怎样做”三个问题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含义,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分段、写段意、归纳中心内容、中心思想的旧框框,既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又有助于减轻课堂负担,也体现了教师处理教学内容时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系统性、逻辑性、连贯性的原则。在处理教学内容中,靳老师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使之具有适当的难度,让学生觉得“高而可攀”。例如,在分析生词“郁郁葱葱”的`意义时,他先请同学说出“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树林的”,学生答是“郁郁葱葱”。靳老师接着问:“这说明树林是怎样的呢?”学生答:“树林很茂盛。”“哪个词形容茂盛?”“葱葱。”“除了茂盛还有什么呢?”“还有苍翠。”“那么,哪个词形容苍翠?”学生异口同声的说:“郁郁。”这时靳老师并没有马上指出同学们的错误,“是这样吗?请大家查查字典。”通过查字典,学生们发现事实是“郁郁形容茂盛,葱葱形容苍翠”。在教学中设计此类适度的认知冲突,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促进教学过程的积极化

  乐学的本质是通过合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积极化。即,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始终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教学过程的性质是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是乐教与乐学的和谐共振。靳老师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首先,在教学启始环节上,靳老师通过故错法,使学生抓住关键词“这样”,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是什么样的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怎样好或怎样不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快速进入“学习角色”,以高效率参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其次,在教学目标确定上,三个问题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提出的;在教学时间的分配和利用上,80分钟的课上,几乎有1/2的时间用于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使学生具有充分活动和互相合作的时间与机会;在教学效果达成方面,靳老师从未给任何一个学生以负面刺激。在教学过程中,靳老师利用学生自读时间帮助个别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教学在顾及全局的同时,满足学生个别差异的需要,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间的矛盾。正如阿谟纳什维利指出的:“教育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致力于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

  四、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使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非认知系统,让学生从学习本身享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既要重视教的内核又要重视乐的形式。靳老师在《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教学中把二者较好地统一起来。靳老师通过绘画的形式把小村庄原来的样子和以后的样子形象地展现在黑板上,给学生以生动的直观感受,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这种形象化的东西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开发右脑潜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靳老师还有意识地运用表情、眼神、姿态、语调等非言语表达手段。当有的同学因以前答错问题不敢继续回答时,靳老师不但鼓励他“你一定行”,还亲自把他领到黑板前,鼓励他在黑板上画出清澈的河水,并对他的画予以充分的肯定;为了帮助同学区分“犁”和“黎”两个同音字,他生动地表演犁地的动作;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他在范读中有意识地运用了声调、重音、节奏的变换。特别是读到最后一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依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头”,靳老师的声音低沉,充满了惋惜、心痛之情,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由于缺乏环保意识,乱砍乱伐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巨大灾难。

  五、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文明在于创造,现代文明尤其离不开人们发挥创造性。创造性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和创新意识,它是学生乐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在《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教学中,靳老师通过巧妙的设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化。例如,在请同学们到黑板上画了“原来小村庄很像样”,有山坡、人家、树林、小河后,又要画空气清新。根据常识,我们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根本无法画。但靳老师故意问大家:“怎么画空气清新呢?”没想到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认为要画上小鸟、白云、太阳、花草等。靳老师问大家:“为什么要画这些呢?”同学们争着说:“因为只有空气清新的地方才有小鸟、白云、太阳、花草,所以画上这些就可以表现出小村庄的空气很清新。”对于同学们的独特见解,靳老师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在课堂上,靳老师还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借助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完成各种认知性作业。

  在教学中,靳老师有意识地增强了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使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他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道理,更强调师生情感的交融。他认为,在学生面前矗立着两本书,一本大书是老师,一本小书是教材,学生既要读小书,又要看大书,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教材师生生命相互融合的过程。在正式上课前,为了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借班上课),他带领同学们唱歌、做游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创造融洽和谐的气氛。在教学中,对指出老师错误的学生,他予以赞扬--“你勇于给老师指出错误的精神特别可贵”。对答错的学生,他不仅给予热情鼓励--“你能读好,老师相信你”,还尽量从错误的回答中找出合理的地方予以肯定,使这些学生也能感受到积极的心理体验。例如,在讲“犁”字的意思时,有的同学误认为“犁就是牛拉的车”,虽然答错了,但靳老师并没有完全否定他的回答,他说:“犁是一种耕地用的农具,有时是用牛拉的,但不是牛拉的车,你说是‘牛拉的’还是对的。”靳老师的教学以“情”为基础,“情”中融“理”,在“情”“理”作用下,使学生“乐学”。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课中,靳老师以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为学生乐学的起点;以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合理组织、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为激起并满足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乐学的关键;最终达到了创造性学习的结果。这些教学策略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体现了靳家彦老师乐学的教学思想。

【小学四年级语文《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的教案】相关文章: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01-21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小木偶的故事》教案11-29

小学四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01-02

小学一年级语文这样做不好教案03-28

《海底村庄》三年级语文教案03-07

高一语文教案《我有一个梦想》03-18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同一个名字》教案11-22

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02-24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