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设计

时间:2021-08-19 16:12:00 九年级 我要投稿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是我国女作家张抗抗的名作。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下面是该课文的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

  能力目标:

  1、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x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法。2、美点追踪法3、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地下森林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地下森林)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圃。”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想》。

  二、资料助读

  张抗抗,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在黑龙江一国营农场生活了8年。1972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7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瘠薄(jī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沉湎(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孱(chán)弱:软弱无能。

  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愤懑(mèn):气愤,抑郁不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及其变化。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①请谈一谈文章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②摘录一句你最欣赏的文句,并说说为什么摘选它。

  ③针对这篇文章,谈谈你领悟到的深刻哲理。

  3、学生初步交流阅读感受。

  生1:我被作者深挚的感情感动了,甚至能感受到作者的心跳。她是那样深情地为地下森林歌唱,那么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那么钦佩峡谷坚韧的毅力。

  生2:我觉得这篇文章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几乎难以分辨哪些句子是叙述,哪些句子是抒情。

  生3:她的文章能让你感受到她思想、情感的流动。

  生4:我觉得地下森林是一个神秘的世界,闪烁着智慧和信念的世界。

  生5:我钦佩地下森林的品格,这是我应该学习的。

  教师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谈到了这篇文章艺术特色的方方面面。触摸到了这篇文章的灵魂。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流动。如果用几个词组来概括的话,那就是语言精炼、情感浓烈、哲理深刻。

  四、具体分析,讨论鉴赏

  1、品味语言的精美。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选出来并作简要分析。学生思考、吟诵、交流。

  生1:我喜欢开头一句“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用三个词来描绘森林,虽然简练,但很形象,葱葱郁郁的地下森林在我的脑海中蔓延开来。后面两个比喻句很美、很对称。

  生2:文章还有许多对称句,如:“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七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这些句子读起来很有节奏,很有韵律感,感情也加强了。

  生3:不光有对称句,还有许多叠字。如”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这些叠字用得都非常精致、工整、流畅,显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

  生4:“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流,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这几句写出了地质突变的壮观景象,犹如亲眼所见一般。

  教师小结:本文运用了许多叠字、对称句。它们具有形式上的齐匀性和朗读上的旋律性,在回环往复间又逐步深化思想意蕴,强化感情表达的力度。

  (2)学生涵咏品味这些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仿写。

  2、体会本文叙事与抒情的xx交融。

  (1)教师提示:请大家从理清思路人手探究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惊讶。第二部分(3~20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的特点。第一层(3~8段):写火山爆发。地貌面日全非,所有生命毁于—旦。第二层(9~20段):这部分极写环境的恶劣和地下森林生长的艰辛。第三部分(21~27段):描写亲眼所见地下森林的状貌。表达作者景仰之情。并揭示悟出的深刻哲理。

  教师小结:从理清思路入手,我们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最后写它的胜利。但我们可以感觉到文章处处流动着作者炽热的情感。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读《地下森林断想》有感04-05

地下森林断想阅读练习04-24

《地下森林断想》导学案03-31

地下森林断想主旨是什么?05-24

散文《地下森林断想》课后反思04-27

《地下森林断想》语文教学反思03-17

九下《地下森林断想》教学实录03-31

《地下森林断想》课堂实录范例03-31

《地下森林断想》课文教学设计实录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