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下册《枣儿》教案表格式

时间:2021-04-07 10:05:37 九年级 我要投稿

九年级下册《枣儿》教案(表格式)

 
 

教学
目标
《枣儿》
 
知识目标: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分析
戏剧的方法。
能力目标:品味剧本的主题,感悟人生中体验成长带来的思考。
德育目标: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
教材
分析
重点 1、品味语言,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往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记忆的长河里。有人说,它象一幅画,充满种种绚丽的色彩;有人说,它象一首歌,闪烁着串串快乐的音符;它天真烂漫纯洁,时时给我们带来美好的遐想。然而,《枣儿》中的小男孩却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经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鸿的戏剧──《枣儿》。
 
二、学生初读,老师指导。概括剧情。
1.问题导引:说说写了什么事?老人和孩子各有怎样的心情。
2.学生读文讨论后,教师引导概括剧情。(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小男孩,他们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充满了对自己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理清情节
1.浏览剧本,从老人和孩子的交谈中,你感觉
文章主要写了那些有关枣儿的往事?(提示:从老人的角度,从孩子的角度。)
(明确:儿子名字的由来。“枣儿”尿老人一脖子尿。“枣儿”到枣树下撒尿、枣树的来历落枣吓跑了鬼子、靠枣活命)
 
2.分角色阅读这些情节,体会人物形象(品味人物)
(1)生三人分角色读剧本《枣儿》:生1读老人,生2读男孩,生3读舞台提示
(2)评价三人读文情况,深入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提示: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
3.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善良和蔼饱经沧桑、孤单无助
孩子:天真可爱又可怜
4.师小结:看来无论是从人物对白,还是从舞台提示,都可以认识剧本中的人物。(即从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中体会人物性格。)
 
四、分析主题思想
1.这部剧本有什么启示意义或者剧本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
讨论明确: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老一辈对故乡的深厚乡情、青壮年离开家乡,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2.很好,同学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传达出自己对作品的主题及社会意义的理解,很有说服力,看来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刚才大家说舞台提示主要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作用,那么除此以外,舞台提示还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剧本故事发生的环境及背景。还有就是为别人表演提供了示范与提示。)
3.我们知道剧本除具有文学欣赏的价值以外,还有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舞台表演提供最详细的依据。下面就请同学再读剧本,找找作品中哪些地方最适合表演?
4.请大家再读剧本,想想开头和结尾的儿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结构上有前呼后应的作用。儿歌的内容与剧本所表现的主题基本一致,通过儿歌能强化剧本的主题。
 
五、小结拓展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剧本的情形。请大家想想,我们该如何去关心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
 多办一些活动,邀请他们参加,这样他们就不会孤单。、在节假日里,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我们也可以呼吁全社会来关心关爱老人与孩子。我们也可以向那些经常不回家的人提出倡议:常回家看看。

 
 
板书设计

 
枣儿
老人——盼——儿子
亲情    男孩——盼——父亲    家园
家乡——盼——游子
 



 
 
同步训练

【九年级下册《枣儿》教案表格式】相关文章:

九年级下册《枣儿》教案设计04-2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教案04-23

枣儿12-29

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枣儿教案设计10-16

九年级下册《枣儿》教学设计03-16

九年级下册《枣儿》导学案04-24

九年级下册《枣儿》教学反思04-24

经典散文:枣儿04-14

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教学设计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