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01 19:39:21 九年级 我要投稿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项羽之死》观摩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通过比较鉴赏,明确散文与诗歌在塑造形象上的区别。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预习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整体感知,概括场景。

  3.认真研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把握项羽形象。

  4.明确塑造项羽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诗歌,比较散文与诗歌在塑造形象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

  (插入视频,配置导语词,引入到课文《项羽之死》。)

  (导语设计:他是黑夜中陡然迸发出来的一团天火,从江东熊熊燃烧到阿房宫。巨鹿,那闪耀的名字,至今仍镌刻着他的无限荣光.在那片热土,他曾以惊天的怒吼,拔木转石的兽力,席卷半壁江山,锻造出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西楚霸王。透过视频,我们领略到了项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项羽之死》,来共同感受陷入末路的项羽又挥洒出怎样的悲壮与豪迈。)

  二、整体感知,概括场景【板书】

  我们通过预习,已经基本疏通词句,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文章,并思考文章精心刻画了几个场景?用四字短语来概括。

  场景:垓下被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作者在三个场景中给我们精心刻画了一个中心人物形象,是谁?﹙项羽﹚

  三、研读文本

  讨论:项羽形象及其塑造手段。

  【板书】

  垓下被围 惊—起—饮—歌—泣

  绐

  东城快战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何如

  乌江自刎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面目见之 愧于心

  吾为若德

  项羽形象:骁勇善战、刚愎自用、寡谋少断、知耻自尊、重情重义。

  塑造方法: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侧面烘托

  总结:项羽,一个“叱咤风云,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在人间的是历史长河中曾经“卷起千堆雪”的浪花,是群山万壑殷殷不绝的回响,是两千年来无数读者掩卷而思、拍案而起的长叹息。

  作者把人物放在具体生动的场景中,通过抓住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其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突出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比较鉴赏

  乌 江

  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思考:1.该诗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特点?你从哪里找出来的,并作分析。

  2.作者将项羽安放在一种怎样的情境中?

  朗读:请找出《项羽之死》中描写“势已倾”的语句并朗读。

  请找出《项羽之死》中描写“四面楚歌”的语句并朗读。

  请找出《项羽之死》中描写“乌江拒渡”的语句并朗读。

  讨论:散文与诗歌在塑造形象上有何区别?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

  详实具体 凝练集中

  散文 生动细致 诗歌 跳跃省略

  直观明确 想象升华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项羽之死》一文的学习,把握了项羽的形象特点及塑造方法,并通过与咏史诗《乌江》的比较,初步把握了散文与诗歌在塑造形象上的区别。今天所学,只是文学博海中的一瓢,最后,老师借屈原的名句来与君共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六、迁移训练

  《项羽之死》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项羽之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第一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自主赏析的第二篇课文。

  二、教学设想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从学生实际出发,既不拔高或随意拓展,也不降低要求,紧扣文本,突出“从形象入手欣赏散文”这个重点(第一课时),突破文言知识梳理与人物评价两个难点(第二课时),落实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

  求新、求实、体现时代特征。所谓求新,也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一改传统讲法,采用“因声求气”的诵读指导和“提要钩玄”的探究指导来教学;所谓求实,是指把文言文知识梳理落到实处,调动学生兴趣,探究项羽形象的现实意义,联系实际写作;所谓体现时代特征指运用网络资源,增大课堂容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这套教材摒弃了以前“文选式”的体例,引导师生在继承传统品读方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掌握一些有益、实用的鉴赏方法,鉴赏一些经典名篇。通过学习我们的收获很大。《项羽之死》一文按排在这一单元,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从形象入手欣赏散文的能力,准确掌握项羽的性格特点,学习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领悟文章构思、选材的简洁,语言的通俗、简练、生动的特点,了解司马迁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

  (四)学情分析

  学生必修已学完,但对学习文言文依然有畏难情绪,这与已前“解剖麻雀式”逐字、逐句、逐段教学方式有关,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关,因此要把学生引导到“因声求气、反复诵读”的轨道上来,把学生原有的分析归纳能力强的优势发挥出来。

  (五)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多媒体、幻灯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训练学习从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整体感知项羽形象的能力。

  2、训练学生从理清行文思路、抓住关键语句、提要钩玄的方法入手,准确掌握项羽性格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①课前让学生搜集项羽资料,学唱《霸王别姬》这首歌。②查生字,给生字注音。③复习以前学过的司马迁的文章。

  2、合作学习:在诵读指导后,分小组讨论司马迁写了项羽哪几个方面的性格特点?作者在塑造这个形象时,用了哪些手法?并让学生品味文章语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究项羽的形象给我们哪些启示?网上搜索易中天等名家对项羽的评价,增加自己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运用“因声求气”的诵读方法和“提要钩玄”的研究分析方法来阅读文言文。

  2、背诵全文,借鉴司马迁通俗、简洁的语言风格和构思、选材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学习本文后,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

  2、学习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

  六、教学准备

  1、网上下载《霸王别姬》的歌曲,并让文体委员教唱。

  2、搜集项羽的资料。

  3、制作本文生字读音的幻灯片,项羽性格特点归纳的`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把《史记》誉之为悲剧英雄画廊,西楚霸王项羽则是悲剧群像中的绝代典型,“项羽之死”这个片断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喑哑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在人间的是历史长河中曾经“卷起千堆雪”的浪花,群山万壑中殷殷不绝的回响,两千年来无数读者掩卷而思,拍案而起的长叹息,同学们,你们所知的项羽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设计意图:以交流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所取得的成绩,同学们各抒已见,老师及时表扬、点评,教学相长。

  (二)诵读指导

  基本思路:音读→情读→美读。

  ①音读指导

  老师范读之后,展示全文生字读音幻灯片,学生齐读课文。

  ②情读指导

  第一场 垓下之围。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在垓下被汉军重重包围,兵少食尽,穷途末路,当他听到四面楚歌之时,他惊诧了!不曾流过泪的西楚霸王也不禁“泣数行下”,唱起了一曲“虞兮之歌”。悲怆的气氛笼罩全篇,把读者引进苍茫辽远,四顾寂寥的境界,正如《史记评林》引吴贤齐说的那样:“一腔怨愤,万种低徊,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我噙着泪水一字一字往下读,感染学生。

  此时学生齐读第一段,再放《霸王别姬》歌曲,学生再读一遍,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第二场 东城快战。在快战之前,司马迁设计了阴陵迷道这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田父把他指向绝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是丧失人心的结果,与后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语言描写很好地表现他自负直率,粗犷的性格和他狂妄自大造成丧失人心的后果。这里两“左”字独字成句,节奏短促,纸上犹闻其声,显示出当时形势严峻紧张,仿佛那五个追兵已从征尘滚滚中风驰雨骤而至,要读出迫促感,速度感,力量感,而东城溃围,斩将,刈旗又要读出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力和意气。

  此时提一名学生试读,教师点评,全班再齐读。

  设计意图:此处既是诵读指导,又为后面课堂讨论时把握项羽性格特点埋下伏笔。

  第三场 乌江自刎。这一场作者选择了拒渡、赠马、赐头三个细节,为英雄形象补上了最后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场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出项羽的义、勇和悲壮。步骤同上。

  ③美读指导

  提一名学生诵读,请其他学生点评,教师指导从场面描写要边读边想像画面,语言、动作描写要展现性格,把握住节奏,声情并茂几个方面指导。全班再齐读。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课获得完整的印象,从整体把握作者对项羽形象的描写。

  (三)梳理文脉

  1、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①项羽为什么要慷慨悲歌?慷慨悲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②为什么田父绐?

  ③为何说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④项羽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这个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⑤项羽为何不渡乌江?

  ⑥项羽为何自刎而死?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引导学生用提要钩玄的方法,抓关键语句,把握项羽的性格特点,提高阅读效率。

  2、讨论:分小组(四人一组)讨论,每个小组推荐一人在全班发言。

  3、师归纳总结,放映幻灯片。

  霸王别姬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设计意图:以学生说为主,教师归纳为辅,因为一方面有前面诵读指导时的铺垫;一方面我们的学生长期接受“解剖麻雀式”的讲授方式,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这一步看似难点,要放手让学生来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对文章主旨理解的更透彻。

  (四)探究写法

  提几名学有余力的学生谈谈,由学生自己总结以下几点:

  1、以简洁传神的场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2、用语言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设计意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来回答,是因他们有写作经验,容易说到点子上,这样可以引导其他同学,学有所获,这样也让学生自己解决了学生的问题。点到为至,悟在课后。

  八、教学反思

  一堂课下来 我对文言文教学有三点感触。

  (一)诵读更能契合文章主旨,淋漓尽致的展现文章的风情神韵,并逐步在文言知识,文言句式,文章结构,思想认识等方面顿悟而提高,是文言文学习的最佳方法之一。

  (二)运用创设情境和有梯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两次高潮,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曲《霸王别姬》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了,交流讨论,给学生自由,气氛热烈,课堂发言,给学生自信心,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口才。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10-27

《项羽之死》教案设计04-05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设计03-13

《项羽之死》说课稿06-29

项羽之死读后感范文11-29

《项羽之死》读后感范文12-12

项羽之死文言文翻译02-17

《项羽之死》文言文及翻译02-01

高二语文《项羽之死》学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