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教学设计两篇

发布时间:2017-02-20  编辑:飞艺 手机版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1】

  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前所未有地对学生的阅读名著提出了量化指标,体现了新课标对名著阅读的特别关注。名著阅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名著阅读。针对大多数学生不爱读书(尤其不爱读名著),不会读书的现状,利用名著阅读推荐课,用以将阅读效果落到实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过程中,掌握分析人物、赏析片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童真的可贵,同情弱者,能够全面地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把握本书主要情节,概括本书内容。②掌握评价人物的方法。

  2.难点:赏析精彩片段,感受“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童年,是生命起步的摇篮,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它永远像梦一样珍藏在我们的心中。有的人把它写成歌曲,有的人把它画成图画,也有人把它拍成照片,但是童年的时光却注定不能随生命远航,它像一朵秋天的花,在生命的起点独自摇曳,感伤而又美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城南旧事》这本书,和作家一起感受她童年的快乐与迷茫!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中,在自我融入地过程中激发他们阅读书籍的兴趣。)

  二、走进书本,感受“我”的童年:

  1、孩子的目光:展示一张《城南旧事》当年的电影海报。

  (利用电影海报,继续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透过观察图上内容,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也为下文关于小说内容的讨论奠定基础,同时也帮助学生找到阅读小说的一个方向。)

  ①这是《城南旧事》的电影海报,同学们能从这张海报里看到什么?

  可以看到:天空、房屋、城市、人群,还有一双孩子的眼睛。

  ②这双眼睛让你看出了什么?(一双清澈、纯真的眼睛里透出点疑惑和迷茫,似乎在为某些事情感到不解。城市的上空有一双孩子的眼睛,这双眼睛在审视着这个世界。)

  (一双眼睛,一双孩子的眼睛,抓住这双眼睛,适时地帮助学生能够了解到整篇小说的描写角度。给他们阅读找到一个正确的角度。)

  ③那么这双眼睛又看到了什么呢?在《城南旧事》这本书中,一共写到了哪些故事?(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④在这五个小故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呢?为什么?

  2、推荐《我们看海去》,“以一带多”读小说:

  在这五个故事中,第二个故事《我们看海去》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出示:《我们看海去》。

  (1)让生自由读。

  (2)问:“你们读过这首诗后能猜出这个故事中讲的是什么内容吗?”

  (3)老师最初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是想着这个故事讲的肯定是英子和小伙伴一起去看海的故事,但作者给我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出示课件)

  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4)讨论:在这个故事中,你觉得“厚嘴唇”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根据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设计)

  (厚嘴唇,他是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乱世中的一个普通小人物, 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贼,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艰难,养家糊口,供应弟弟上学。他爱护弟弟,立志培养弟弟成材,为人和善,身上有善良的一面。-他败光了家产,不得已做了贼,又有不光彩的一面。小英子分不清海和天,分不清好人与坏人。我们应该看到厚嘴唇青年他身上的淳朴,他沦落为贼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原因,作者不赞同他的行为,但同情他的遭遇。)

  (5)对于他的遭遇,大家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试写人物分析。这就是大家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融入我们的阅读过程中,这样来读书会更加有效果。

  (利用五个故事中的一个,既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让他们窥视到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和描写风格,从而树立通读全本,了解人物的兴趣,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例如对于人物评价的一些方法等等,从而可以更好地阅读剩下的内容。)

  3、总结阅读方法:除了厚嘴唇,书中还有《惠安馆》中的妞儿、秀贞,《兰姨娘》中的兰姨娘,《驴打滚儿》中的宋妈,还有整本书的主人公小英子,他们都是真实可感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书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去了解他们,去认识他们。(启发引导)

  三、播放影片,具体可感:

  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的视频,从英子到医院探病开始。

  (1) 这是《城南旧事》的结尾部分,从这段视频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有什么感想?

  (3)英子长大了,经历过童年的很多事情,结识过童年很多人们,英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播放:《送别》

  淡淡的哀愁萦绕在我们心间,英子趴在马车上深深地凝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刚刚我们看到的那张电影海报,除了疑惑和迷茫以外我们还看到了一次又一次离别所留下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伴随而来。

  小说的结尾这样写到,“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的,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中英子长大了,与朋友“疯女人”秀贞的离别,与和蔼又憨厚的小偷“厚嘴唇”的离别,爸爸的离去,与宋妈的告别,始终带着一切离我而去的淡淡的哀愁,确是深深的思念。

  四、联系实际,留住我们的“童年”:

  多媒体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对,童年可以逝去,但我们可以保有一颗童心。“林海音

  (1)自读。

  (2)在这段话中,作者林海音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3)总结:有时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也是如此,长大意味着一次又一次的离别,长大儿时的伙伴慢慢的不见,上了大学与亲人的离别,工作了离家越来越远,离别也越来越实在。只有远行者才有对家的殷切思念,因此只有远行者才有深刻意义上的家。不过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一颗真善美的童心我们可以保有。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永久地保留住这一个炽热而又善良的童心!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洽。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送别》,师生同吟唱,进入《城南旧事》的境界。

  二、我读我猜

  1我读我猜——人物

  她急着追问:“后来呢?”

  “哦,还生了个孩子?”

  “噢,再后来呢?”

  她唱着,用手扳住燕燕的小手指,又唱快板: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姑娘都来到,就差我的姑娘还没来……

  2我读我猜——人物

  他穿着一身短打裤褂,秃着头,浓浓的眉毛,他的厚嘴唇使我想起了会看相的李伯伯说过的话:“嘴唇厚厚敦敦的,是个老实人相。”

  “我那瞎眼老娘是为了我没出息哭瞎的,她现在就知道我把家当花光了,改邪归正做小买卖,不知道我别的。我那一心啃书的弟弟,更拿我当好哥哥。可不是,我供弟弟念书,一心要供到他漂洋过海去念书,我不是个好人吗?你说我是好人?坏人?嗯?”

  “记住,我可不是坏人呀!”

  3我读我猜——人物

  她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

  她一笑,眼底下鼻子两边的肉就会有两个小漩涡,很好看。

  她撩起袖口,撩起裤脚,轻轻地说:“看我爸爸打的!”

  她伏在我耳边小声而急快地说:“我不是我妈生的,我爸爸也不是亲的。”

  4我读我猜——人物

  她圆圆扁扁的脸,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欢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就很合适的露出来。左嘴巴还有一处酒涡,随着笑声打漩儿。

  她的麻花髻梳得比妈的元宝髻俏皮多了,看她把头发拧成两股,一来二去就盘成一个髻,一排茉莉花总是清幽幽、半弯身地卧在那髻旁。她一声轻俏,掖在右襟上的麻纱手绢,一朵白菊花似的贴在哪里。

  5我读我猜——人物

  “六岁!”她很惊奇地叫了一声,低下头来,忽然撩起我的辫子看我的脖子,在找什么。

  她从桌上拿起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

  她在打扫蚕屎,她把蚕屎一粒一粒装进一个铁罐里,她已经留了许多,预备装成一个小枕头,给思康三叔用。

  她浑身都瘦,后脊背,平板儿似的,两块膝盖骨成了尖石头。

  她笑时眼下有泪坑儿。

  6我读我猜——人物

  他说:“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玩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

  他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子儿来给我。

  7我读我猜——人物

  他总是不理我们小孩子。他的脸太长,戴着大黑框眼镜。

  他是我们的同乡。在北大读书。爸很喜欢他,当作自己的弟弟一样。他能喝酒,爱说话,是个一坐下就不起身的客人。妈骂他“长屁股”。

  8我读我猜——人物

  我伸出手去调顺她的揉乱的刘海儿,不由地说:“我喜欢你。”

  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写一本书的,但绝不是像妈妈说的这么写。我要写的是:“我们看海去”。

  9我读我猜——人物

  她绷住脸,抓起那匹布的一端,大把地一攥,拳头紧紧的,像要把谁攥死。手松开来,那团绸子也慢慢散开,满是皱痕。

  10我读我猜——人物

  他来拉着一匹驴,栓在门前的树干上。他有一张大长脸,黄板儿牙。

  他每年来两回,小叫驴栓在院子里墙犄角,弄得满地的驴粪球。

  11我读我猜——章节

  那马车越走越快了,扬起一阵滚滚灰尘,就什么也看不清了。我仰头看爸爸,他用手摸着胸口,像妈每次生了气犯胃病那样,我心里只觉得有些对不起爸,更是同情。我轻轻推爸爸的大腿,问他:“爸,你要吃豆蔻吗?我去给你买。”

  12我读我猜——章节

  我忽然想起好些事情来了,我跟一个人,还有一个人的事情,但是妈妈为什么那样慌慌忙忙的不许人问?现在我是多么的思念他们!我心里太难受,真想哭,我忽然翻身伏在枕头上,就忍不住大声的哭起来。我哭着,嘴里喊:“爸爸!爸爸!”

  13我读我猜——章节

  爸是多么喜欢花。

  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自来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花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我有四个妹妹,只有两个弟弟。我才十二岁。

  14我读我猜——章节

  爸爸很高兴,他说我这次期考居然进到十名以内了,要买点儿东西鼓励我,爸说:“要继续努力啊!一年年地进步上去,到毕业的时候,要像今天那个考第一的学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想一想,那位同学的爸爸坐在来宾席上,该是多么高兴呀!”

  15我读我猜——章节

  宋妈把弟弟抱到床上去,她轻轻给弟弟脱鞋,怕惊醒了他。她叹口气说:“明天早上看不见我,不定怎么闹。”她又对妈妈说:“这孩子脾气犟,叫老爷别动不动就打他;燕燕这两天有点咳嗽,您还是拿鸭梨炖冰糖给她吃;英子的毛窝我带回去做,有人上京就给捎了来;珠珠的袜子都该补了。还有……我看我还是……唉!宋妈的话没有说完,就不说了。

  三、我读我评

  1. 你怎么看书中这些灵动的人物?试选一人谈谈你的认识!

  (小英子、秀贞、妞儿、兰姨娘、爸爸、妈妈、小偷、宋妈、黄板牙、德先叔)

  2.你怎么看《城南旧事》这本书?你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认识?

  四、我读我感

  挑你摘抄的印象深刻的句段谈谈你的感受

  五、我读我荐

  1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写童年的书籍,谈谈理由。

  2师推荐《呼兰河传》

  六、总结

  真正的好书,拥有一册足以感动一生,孩子们,开卷有益,接下来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继续你的书之旅吧!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课后反思

  读书课我想就应该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要做的是通过各种形式有效地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为了上好这节读书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我称之“我读我猜”。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书中人物性格或相关事件的描述,来其他学生来猜猜它是谁,也可以说它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谜语”,这样的形式学生喜欢。实际教学中,学生有的能敏锐的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说“谜面”,有的能用流畅的语言描述发生在这个人物身上的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的目的是以次来了解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情况,让学生能及时反馈读书的信息。当然,在这样的形式下,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每组的四号是各组的学习最弱的孩子,但他们的表现很精彩,足以说明每个孩子把书读透了。

  第二个环节我称之为“我读我评”。书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人物,学生们会怎么看呢?借助这一环节,我和学生一起交流了对他们的看法。其中重点谈论了小英子、秀贞、妞儿、兰姨娘、爸爸、妈妈、小偷、宋妈、黄板牙、德先叔

  。鲜活的人物想象已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他们的有些认识很是深刻及深入,反映了他们读书的思考深度,是学生的读书所得,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读书就应该对某些人物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思想,哪怕是挺幼稚的,那也是一种收获呀,况且读书交流还应以鼓励为主,刺激他们读更多的书。

  第三个环节我称之为“我读我感”。如果说刚才的两个环节学生还站在书外,看书中的人物,那么这一环节我想是应该让学生走进书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中。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有了跟书中人物近距离的接触,学生以“当……时候,我……”这样的形式,说出了自己读到某一情节的感受,我想这样的读书已经入情入境了。

  第四个环节我称之为“我读我荐”。

  读书课的另一任务,我想也应该包括从一本书辐射开去,指导学生读更多的书。课后,从学生的言谈中,我发觉很多学生都有了购买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