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人生三步骤》教案

时间:2021-03-07 16:19:04 高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生三步骤》教案

  《人生三步骤》是钱穆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所作的关于人生问题的演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人生三步骤》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人生三步骤》入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生命真谛。本文体现出一种大家风范,一方面,作者语气随和,娓娓道来,如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全然没有说教的成分。另一方面,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文辞也非常简明。因此,对于字词句方面的理解,学生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同时,本文又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本课引发的人生思考是否深入,必将对后面几篇文章的学习产生影响。本篇课文的思想价值,在于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职校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特别是关于人生的三步骤说,相信学生会在学习中引起共鸣。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上中遵循切实立足文本、紧密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则。尽可能抓住课文的主要观点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处理上,让学生整体的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关键词句的研读,将课文人生见解同现实相联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精神相交融,从而达到感悟生命真谛的目的。设计为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所带班级为中职一年级学生,电子电工专业,均为男生。该班同学语文学习总体情况比

  较薄弱。语文学习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在阅读的时候,功利性比较强,只停留在完成几个题的层次上,因而,缺少发现,不善于思考,尚不能运用所学观点解释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阅读习惯较差,并不能专心地读完《人生三步骤》整片文章,更谈不上联系实际思考。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就要体现课堂的分层教学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一定的收获,对于阅读习惯好的同学,不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而且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阅读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了解三个步骤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的基本观点,能例举相关的实例,说出自身应当具备的追求。

  三、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揣摩和品味。要做到揣摩和品味,就要注意融会贯通和联系实际。揣摩和品味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做深入的解读。揣摩与品味,要求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披文入情,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去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具备创新思维的素质。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知识与技能:说出人生三步骤中每个步骤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不同形式的朗读,课堂交流、重点语句的`圈划与品读、讨论,了解认识三步骤的内容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物质享受与人生价值、精神追求三者关系

  为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点定位为:

  揣摩和品味关键语句,解释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为:

  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形成对物质享受与人生价值、精神追求三者关系的明确认识。

  四、教法与学法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我采取以下教法:

  朗读体会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

  引导探究法、

  讨论交流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感知语言材料,对学生做了如下方面的学法指导:朗读理解法

  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法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味、感悟,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

  五、 教学程序

  为了让教法、学法得到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课堂教学程序设计成了如下“三部曲”。

  (一)认识与感知

  (二)揣摩与品味

  (三)拓展与感悟

  现在就具体说一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课间准备:播放汪峰《怒放的生命》一曲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

  设计思路:

  学生比较喜欢这首歌,舒缓学生心情,使学生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问题,为课堂铺垫。

  (一)认识与感知

  1、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语的设置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设置了如下导语:同学们,你认识他吗?介绍比尔?盖茨,让我们一起了解比尔?盖茨的快乐认识?(出示课件资料)。

  设计思路:引出世界首富(物质财富的充盈者)会有怎么样追求,为此后环节作铺垫。

  2、接下来从宏观的角度,整体感知,了解人生三步骤的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文中找出人生三步骤的内容,及基本观点的句子。(出示板书内容)。设计思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找出关键词句的能力。

  3、围绕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研读,从微观的角度去透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1)请全体学生读文章第一部分。

  (2)思考:生活的层次中,作者所举事例意在说明什么观点?

  (3)请一位同学读文章第二部分。

  (4)思考:行为和事业层次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作者更强调哪一方面?说说其具体的内涵?

  (5)请两位同学依次读第三部分。

  (6)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德行圆满是人生的最终归宿?

  设计思路:本教学环节中设置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解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生疏感。同时,男生班的特点,齐读声音响亮,营造课堂气氛。通过圈划,倡导“不动笔墨不看书”,培养男生低头看书的习惯。

  针对职校学生阅读习惯,采用分三部分学习,带着问题品读文本,减少学生由于篇幅过长而产生的畏难情绪。

  二)揣摩与品味

  4、整理出文中的关键句子,联系学生学过的知识,拓展延伸 ,以加深对人生境界内涵的理解,达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突出教学重点。

  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出示学生课前预习收集的关键句。学生反复品读、自由交流感受。

  并要求学生注意加点词语的用法。

  (1)我们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命才有生活,并不是我们的生命就是为了生活。生活应该在外层,生命则在内部。生命是主,生活是从。

  (2)安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字。安了才安乐。看看社会上大富大贵的人,或许他不安不乐,而极其贫贱的,或许反而安乐?富贵贫贱只是人生的一种境遇,而我们要的是安与乐。只要我们的行为合乎我们的天性,完全可以不问境遇自得其乐。

  (3)做人第一要讲生活,这是物质文明。第二要讲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文精神。最高的人生哲学讲的则是德性。德性是个人的,同时也是古今人类共同的。人生的归宿也应在此。

  设计思路:在课前,我都会让学生将自己在初读时,自认为关键的句子,做一个摘录,在备课中,我将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课前初读时搜集的关键句,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重点揣摩,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三)拓展与感悟

  5、课堂讨论,联系自身实际

  你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物质的享受”还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追求精神的完善”?请举出中国历史上的例子,引用文章中的句子加以佐证。

  设计思路:理性地参与、评价“物质享受与精神完善的关系”在讨论中提高口头交际能力和辨析能力。

  6、作者介绍。(出示课件资料)

  设计思路:学生在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之后,再来认识作者,更容易接受作者。同时为课后作业的设计做铺垫。

  7、课内小结

  结语设计:一个人的一生除了物质的财富外,还有一些更值得追求的东西,诸如品性正直、人格高尚、心地善良、精神愉悦等等。

  请学生用一句话,用一句话人生格言小结自己的课堂体验,写在教材中文题下方空白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用凝练的语句,说出自己在本堂课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检验对教学难点的落实情况。

  8、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进一步了解钱穆,与《钱穆的精神资本:天、人、史合一的内心感受》及池莉的《人生三境界》进行比较阅读。

  (2)上网收集电子电工方面的杰出科学家人生追求的小故事,做一次摘抄。

  设计思路:课外延伸,扩大阅读面,榜样引领,以使学生能进一步地把课内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倡导课堂与所学专业的相结合。

  教学过程,分为“认识与感知——揣摩与品味——拓展与感悟”三步进行。第一“认识与感知”主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内容及基本观点。第二“揣摩和品味”,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就重点语句进行更近距离的把握。第三“拓展与感悟”环节中,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生动、活泼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六、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在一堂课中,板书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整体把握。本堂课中,板书设计主要采用漫画的形式,简单几笔描绘人物头像,在脑部的位置是一架梯子,用几个关键词由低到高一次描述人生三步骤的主要内容,寓意为人们对于人生三个步骤的认识,体现出简洁、直观的特点。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设计,我主要基于以下认识所做:

  1、 突出 “以学生为主体” 的育人观念

  课文研究、问题设计、材料运用、拓展延伸,都以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为目的。问题深浅搭配,联系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也要充分关注学生不同层次的差异。

  2、 体现“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学活动以人为本,所引的材料渗透人文内涵,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熏陶,提升审美境界,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 遵循“师生互动”原则

  教学过程基本采用对话形式,教师主要是启发、点拨,使教科书的知识和参考资料的知识与学生的知识、老师的知识相融合,相互修正,再生发展,形成新的知识。学生经过自己的思索、体验,真正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当然,教师教学预案只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教学的一种预设,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