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时间:2021-08-19 13:31:13 高二 我要投稿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俄国作家蒲宁的代表作品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蒲宁小说散文化的特点。

  2、能说出“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

  3、能分析了解风景描写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说出“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

  2、能分析了解风景描写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3、顺畅地阅读全文。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思维练习。

  桌上放置一个苹果。它让你想到什么?

  用抽象思维来想,可能首先会想到这是一个名词。然后想到“苹果”的酸度、甜度,进而想到它的品牌、产地等等。

  用形象思维来想,则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情形:

  一只苹果就放在淡黄的、由树的年轮天然形成的图案装饰的台桌上。阳光斜斜地洒进透亮的窗户,洒在那只苹果上,苹果变得鲜活起来,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女孩顽皮地对你做着鬼脸,我的心狐朋有了被刺痛的感觉,它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个灰蒙蒙的早上……

  (我的心忽然被刺痛,思绪缓缓飘飞到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

  采用形象思维想到的东西,描写下来,往往是故事、图景、情绪,感受等等。俄罗斯作家伊凡·蒲宁的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描写的就是一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

  2、简介作者

  伊凡·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出身贵族。由于家道中落,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做过校对员、图书馆管理员、助理编辑等。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志,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早期作品主要描写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唱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1892)、《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等。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蒲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场景分析。

  课文分四部分。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个个画面。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组织推进,很有一点像散文。

  (俄罗斯文学没有小说和散文的分类,只有散文和诗歌的分类,小说等一切非韵文文体都归入散文。)

  板书:

  第一部分:苹果成熟

  第二部分:田野丰收

  第三部分:深秋狩猎

  第四部分:贵族破落

  1、阅读课文,切分场景。

  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可切分出三个场景:果园清晨、果园入暮和果园夜深。

  2、阅读鉴赏“果园清晨”。

  (1)(朗读第1、2段)哪句话把我们带入清晨的果园?

  “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作者在加快过去的情景。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回忆这“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的?

  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知并且描述。

  视觉:金黄、稀稀落落

  嗅觉:落叶的幽香,苹果、蜂蜜和秋凉的芬芳

  听觉:叽叽嘎嘎的车轮声、果园主的语言

  (3)“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丰收的喜悦、人们在丰年的乐善好施、田园生活的人情美。

  以上是对“苹果成熟季节果园”场景的概述。这个场景有色泽,有声音,有气味,将我们一下子带入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当中。这样的场景描写,为小说定下了欢快的、明朗的、清新的格调。

  (4)(朗读第3、4、5段)蒲宁是懂得绘画技巧的高手,他是怎么具体描绘“果园清晨”的图景的呢?

  背景:大窝棚。“树木后面不时地闪过鲜红的衣裙”,这为果园的绿色色调增添了些许鲜活的色彩。

  前景:人物。而中心人物是“村长年轻的妻子”(由外而内地描写这个典型的俄罗斯农村妇女形象),其他人物包括“小家碧玉”“公子哥儿”和在一旁做买卖的人。

  基调:热烈、欢快,充满丰收的喜悦。

  3、阅读鉴赏“果园入暮”。

  (1)(朗读第6段)这个场景中的主角是谁?

  也许有人会答“篝火”,有人则答“烤火人”,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肯定。关键是要理解篝火、人、影三者之间的关系。

  (2)你怎么认识“在黑魆魆的果园深处,出现了一幅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就好似在地狱的一角一般”?

  这“地狱的一角”是“童话般的画面”,并不带给人恐怖、诡异的心理感受,相反,蒲宁把人影投映在苹果树上的情形写得十分逼真而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觉得很有情趣。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写道“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由于下文紧接着写“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在这样的语境中,提到“鬼”并不让人想到“地狱”的可怕,而是让人想到月下荷塘的可爱。蒲宁在这里写“地狱的一角”,也不会让人联想鬼魅的恐怖,而是让人想起“童话般的画面”的神奇。

  4、阅读鉴赏“果园夜深”。

  (1)先朗读下列两段文字,说说这个场景写声音的特点和作用。

  ①我俩久久地侧耳倾听着,感觉到土地在颤抖。继而,颤抖变成隆隆的响声,由远而近,转眼之间,车轮好像就在果园的墙外敲打起喧闹的节拍了:列车发出铿嚓铿嚓的轰鸣,风驰电掣般奔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声音也就越来越响,越来越怒气冲冲……可是突然间,声音轻下去了,静息了,仿佛消失在地底下了。

  ②我举起沉得像铁棍似的单管猎 枪,冒冒失失地朝天开了一枪,随着砰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道红光直冲云霄,一瞬间,耀得眼睛发花,星星失色,而四周响起的嘹亮的回声,则沿着地平线隆隆地向前滚去,直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才消失在洁净的、对声音十分敏感的空气中。

  特点:动静相宜,出神入化。作用:写出了平常生活场景的诗意。

  (2)“我”“朝天开了一枪”为什么?果园主说“嘿!真棒!”又为什么?

  “我”开枪是“冒冒失失地”,也许是想听听深夜果园的声音,而“果园主”却以为“我”开枪,是为了吓唬糟蹋丰收的果实的人:“少爷再吓唬他们一下,再吓唬一下,要不可够呛!他们又会爬到围墙上来把梨全都摇落下来……”这误会,本来就很富有生活情趣。

  5、遥想“果园场景”。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想清晨、入暮、夜深三个阶段的“果园场景”,果园中的色彩、味道、声音,你感受到了吗?作者对过去的田园生活的沉醉和迷恋,你感受到了吗?

  (三)领会“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

  “安东诺夫卡苹果”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四)作业

  细读第二部分中描写安娜·格拉西莫芙娜姑母家老宅的文字,说说老宅的象征意义。(200—300字)

  “老宅”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作者心目中贵族生活的理想形象:古老、坚固,富有生命力,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门廊的山墙上没有一刻不安详地停着好些吃得肥肥的鸽子”和“数以千计的麻雀却像阵阵急雨,由一个屋顶倾泻到另一个屋顶”,给这个静寂的景象增添了活泼的动感,表现出动静的完美平衡。宅第内部物质空间的揭示了所有人的性格、身份、生活情趣,贵族的华贵、矜持、整洁、气派和排场。在这个背景下,姑母是场景的主角,结实硬朗、傲岸而又和蔼——这正是贵族气度的典型,而丰盛的晚餐则是贵族奢华气派的最好诠释。

  (五)板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

  蒲 宁

  苹果成熟——欢快清新

  田野丰收——心态平和

  深秋狩猎——粗犷温馨

  贵族破落——忧郁悲戚

  “安东诺夫卡苹果”: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动静结合;表达对往日生活的留恋和对贵族衰落现实的不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03-08

《苹果家族》教案03-17

安东尼语录04-03

安东尼与安娜05-28

作家安东尼语录01-17

安东尼经典语录精选05-02

安东尼的经典语录05-02

初中语文《苏珊·安东尼》教案设计04-01

安东尼经典句子摘抄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