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长恨歌》教学设计带反思

时间:2021-04-02 18:34:46 高二 我要投稿

《长恨歌》教学设计(带反思)

  一、教学目标

《长恨歌》教学设计(带反思)

  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了解《长恨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风格。

  二、作品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

  三、问题设计

  1.应该怎样看待始终的主人公形象?

  提示:抛开政治因素,仅仅把此诗当作一首爱情诗来看。汉皇不是一个荒淫误国的昏君,而是一个痴心的男子;杨女也不是祸国殃民的红颜,而是对爱情忠贞的痴心女。

  2.应该怎样理解《长恨歌》的主题?

  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这从“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等语句中可明显看出。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这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转蛾眉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踌躇不能去”、“不见玉颜空死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等大量饱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获得非常明显而强烈的感受。

  3.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提示:皇之长恨——

  (1)“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2)“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景色愈丽,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3)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于快乐中写悲情,愈见情悲。

  (4)“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回长安后,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风来了,雨过了,花开了,雨落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梨园弟子,阿监青娥,如果杨女尚在,又是如何面貌呢?

  杨女之长恨——

  (1)“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以“揽衣推枕起徘徊”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李隆基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

  (2)“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这段描写,把杨贵妃不忘旧情,感恩报德,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划得淋漓尽致,使这一形象平添光彩。

  4.写作特点

  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叙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如以第三部分为例:首两句含情叙事,由“信马归”引“归来池苑皆依旧”的感叹;又由“池苑皆依旧”自然转人对“太液芙蓉未央柳”的描写,再由景物联想到人——“芙蓉如面柳如眉”,由景而及情,引发出“对此如何不泪垂”的伤叹哀悼。总之,作者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的需要,充分发挥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的长处,使它们既各尽其责,又互相配合协调,共同为表现主旨、刻划人物而服务。

  教学反思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这是《长恨歌》中片段,写的是马嵬兵变、贵妃之死。在教学中,我将这段文字提出来,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自由表达。一方面深化了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另一方面,给学生自由写作训练提供了绝好的历史素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

  第一步,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段文字,整体感知是个表现的历史事件、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应该说这段文字并不长,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大多数的学生读了一两遍以后,自我感觉比较好,认为读的不错或者很好。其实,是一种很肤浅的认识,老师有必要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

  于是,我设计了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之前,我未作任何提示,只是鼓励学生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的回答均比较笼统,如有的学生说“感人”,有的学生说“比较惨”,还有的学生说“读起来很舒服”等等,多数是一些表面化的东西,对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下,唐玄宗的心理状态、杨玉环的言行容貌、六军将士的表现,均缺少了生动而形象的认识。也就是说,学生并没有读出这段文字的味道来。记得上课时,我对学生的发言做了一个比较苛刻的评价,我说“如此好的文字就这样被你们给糟踏了。杨玉环伤心,唐玄宗也伤心,还有一个人更伤心”,学生急忙问“谁啊?”我乘机说道“还有谁呢,当然是我啦。”学生见我这样一说,顿时来了精神,向我投来期待的目光。这样很自然地将学生引进下一个教学环节,也是这节课教学中重要环节:情境想象。只有情境想象才能真正把握这段文字的文学韵味。

  可是,怎样想呢?从哪里想起呢?学生一时间比较困惑。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想象马嵬兵变的场景。二是想象主要人物的言行活动。三是合理想象故事发展的情节。

  先说马嵬兵变的场面描写。马嵬兵变的场面描写是非常精彩也非常富有感染力。如“动地来”是写叛军来势汹汹和唐玄宗等人惊慌失措。“烟尘绝”是写战火弥漫,浓烟滚滚,也表现逃亡的唐玄宗等人混乱不堪,文字之间暗含了讽刺的意味。“西南行”则与前面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一方面是紧张激烈、惊慌失措的,一方面是队伍庞大、、士气低落和行动迟缓。教学中,扣住这些字眼来思考,学生脑海中间就会再现当时战争的场面。

  其次主要人物的言行活动。马嵬兵变中出场的人物当然多,我们没有必要关注太多,只要关注三个主要人物就行:陈玄礼、唐玄宗和杨玉环。教学中,我是这样启发学生:“陈玄礼多大的岁数,是个什么样子呢?能不能说说?”这个问题学生自己阅读时可能疏忽了,一听颇感兴趣。一时间议论纷纷,有的作善意的描述,也有少数同学开玩笑似的丑化。有一位学生这样描述“:苍老的面容,沙哑的声音,布满血丝的红肿的眼睛。”还没有说完,就有同学反问“怎么会是这样啊?”。这位学生答道“陈玄礼本来就是一位老将,此时,流亡在外,既要保护皇上,又要安抚群情激愤的士兵,如此操心,自然是这样啊。”我趁机启发学生“陈玄礼是一位老将,发生了六军不发的大事,见到唐玄宗会怎样说话呢?同学们模拟一下”教室里先是一阵喧哗,继而是一片沉默,学生突然拘谨起来。为了打破这种腼腆,我拿出一副苍老而又沙哑的嗓子即兴表演。

  说道“皇上,老臣有话说啊?请皇上听臣一言”(唐玄宗沉默好久,)开口道“说吧!”“可是臣不敢说,除非皇上赦免臣之罪。”唐玄宗“陈爱卿,你我戎马生涯,知彼知己,知道你对朕忠心耿耿,朕赦免你不死”

  老师开了个头,学生就放下了包袱,纷纷模拟那种说话的语气,课堂再次活跃起来。

  在想象了陈玄礼言行之后,我要求学生设想唐玄宗和杨玉环的言行举止。有一位同学这样描述唐玄宗:唉,毕竟是50多岁的人了,佝偻着腰身,黯淡的目光,不住的咳嗽,紧缩着双眉,整日里不言不语,一副深沉思考的样子:每每想到杨玉环、想到动乱的国家,他就忍不住唉声叹气,嘴里喃喃道“要是重头再来就好呵”听到学生如此描述,我暗自高兴:学生对诗歌语言理解与加工大大超出了我预期的目标。

  再者,合理想象故事情节。上课时,我出乎意料地问了一个问题:“杨玉环是怎样死的?是皇上赐死还是自刎而死呢?”,一是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有的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想从字里行间了解杨玉环的死。在这种情况下,我当时学生种种猜测,归纳杨玉环之死的几种可能:一是皇上下令处死;二是杨玉环自尽;三是杨玉环未死。要求学生围绕着三种情况展开讨论。讨论后多数学生认为,皇上处死杨玉环可能性比较小,因为皇上对杨玉环真有感情;即使是迫于压力皇上也下不了狠心,在这种情况下,倒是有可能杨玉环顾全大局自刎而死。还有一位学生想象力更丰富:陈玄礼面见皇上,将三军将士要求处死杨玉环的愿望告诉皇上,皇上非常生气,执意不肯并将陈玄礼痛打一顿;外面的士兵知情后齐刷刷跪在地上,请求处置杨玉环,正巧,杨玉环来了,看到这些,便对皇上说“臣妾一死,能拯救大唐,能拯救皇上您,臣妾死而无憾。”趁皇上不注意时自刎而死。也有学生认为,三军将士要求处死的是奸臣杨国忠而不是杨玉环,只是迁怒于杨玉环,才导致杨玉环之死。

  课上到这个份上,我已经很满意了。学生也很满意。他们没有想到如此短的诗句里竟然有如此多的形象和故事。但教学中,我没有就此停顿下来,而是继续深化课堂教学,又设计了一个环节——情境表达: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当时的情形表述出来。这是训练口语表达的有效环节,能够提高学生自由能力。

  经过刚才几个步骤的研讨,学生有了许多形象性的认识,表述起来难度并不大。问题是多数学生描述性的语言不够生动。为了贯彻自己的教学意图,我临时选择《项羽之死》“霸王别姬”这段文字: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根据这段文字,展开想象,作了这样描述:寒风萧萧,阵阵楚歌。虞姬和项羽对坐帐中,无语。虞姬斟满酒,项羽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无语,还是无语;虞姬又满满地斟上一杯酒,项羽依然一饮而尽,无语,还是无语。外面喊杀声越来越近,可项羽依然注视着虞姬,一言不发。虞姬再也沉不住气了,晶莹的泪光中隐藏着无限哀怨“大王,你快走啊!”项羽坐在那儿,不吭声,仿佛一尊雕塑。外面风越来越猛,喊杀声越来越大,虞姬道“大王,再不走,臣妾就死在你面前。”项羽仿佛没有听见,仍然坐在哪里,一句话也没有说。虞姬“大王,虞姬为你歌舞吧!”虞姬翩翩起舞,项羽见此情景,不禁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虞姬猛地拔出项羽的佩剑,自刎,倒地!这一幕让项羽惊呆了,他猛地砸碎酒杯。抱起虞姬,一步,一步,走出帐外,双膝跪下,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一点点,终于挖出一个坑,慢慢地,将虞姬放进去。周围项羽的部下、远处刘邦的士兵好像都怔住了,没有一句话。

  受到老师的影响,学生激发出很强的表现欲望,几个人一组,你一句我一言,说个不停,语言也比较刚才有表现力了。看到这些,我水到渠成地说道“有兴趣的学生将这节课的内容写成文章”。

  至此,这节课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我想学生得到的收获一定很多,对于怎样阅读诗歌也有自己的体会。

【《长恨歌》教学设计带反思】相关文章: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03-12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带反思)03-05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带反思)03-06

《假如》优质教学设计(带反思)06-03

《幸福鸟》优质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06-30

《尊严》课堂教学设计(带反思)06-16

《黄河的主人》原创教学设计(带反思)03-28

小学古诗《出塞》教学设计(带反思)03-28

《雾凇》表格式教学设计「带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