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

时间:2021-08-13 14:34:36 八年级 我要投稿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

  《诉衷情》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

  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是啊,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

  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板书课题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楚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

  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学生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

  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

  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注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

  (胡未灭……)

  a、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请同学们读读这三句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自由说

  好啊,我们读出了一个“白发早如秋霜”的陆游。

  b、看看陆游鬓先秋,泪空流,那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有这样的情感宣泄呢?从那里能看出来?

  (课件出示: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谁对于这两句词还有体会,来说一说?(理解:觅、戍)

  c、是啊,当年,陆游也是一名将军,那样的万里沙场,他也曾匹马戍梁州啊!那该是怎样的场面啊!此刻,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陆游呢?(英姿勃发……)读读这句话。

  d、可而今这样的场景只能在哪儿能看到了?(板书:梦)你是从哪句词看出来的?

  是啊,此时陆游已年近七旬,追忆往昔,他不仅时常让铁马冰河入梦来,还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同学们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词。

  梦里的这些情景说明他心里仍有着一腔--(报国之情)可见这梦都是陆游的报国之梦啊!

  慨叹啊,因为陆游的这种愿望,这种奋勇杀敌、抗击侵略的愿望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而梦醒却又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好,谁再来读读这句词?

  e、可梦境毕竟是梦境啊,回到现实却让人有种丝丝的悲凉,请同学们回到课文,再读读这首词的上阕,你还对哪个字或哪个词句有深入的体会?

  (同学们,当年陆游在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就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在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向我们道出了岁月的流逝,道出了人事的消磨,这样的布满灰尘的暗淡画面,也道出了陆游那惆怅的心情。)

  f、谁来读读这首词的上阕?(前两句读出陆游的豪情,后两句读出陆游的悲凉)指名读

  g、同学们,看,我们就这样读着读着,就读出了那种意境,读出了味道,真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词的上阕。

  h、当年的陆游带着万丈豪情驰骋疆场,可如今的陆游却身在何处呢?出示课件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天山是哪里?沧州又是哪里?

  是啊,诗人的身虽隐居在山阴,可心却依旧征战沙场,他的身和心有着如此的距离,她该是怎样的心情啊?你体会到了吗?那就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i、看看陆游的昔日与今朝,他由青丝变白发,由单枪匹马、驰骋疆场那英姿勃发的陆将军到这满头白发、老泪纵横、壮志难酬却又隐居山阴的陆游。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颜变了,但他唯一不变的是什么?(满腔的爱国热情,满腔的报国志向)

  j、是啊,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样的感慨向我们呈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那强烈的落差。因为诗人终究报国不得志啊!所以诗人“泪空流啊”!板书:泪

  那么,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谁而流啊!(引导体会:为自己而流,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

  (引读)1、是啊,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泣,因为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本来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所以,陆游遗憾哪,也无奈啊!好,就把这遗憾、无奈都融进你的朗读,读:胡未灭……

  2、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可惜啊,可惜,--齐读,胡未灭……

  k、同学们,陆游的泪是同情的泪、愤恨的泪、无奈的泪,可这饱含着这么多意义的泪却空流,(板书:空)为什么空流呢?这些泪怎么就空流了呢?

  l、是啊,陆游空有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却一直报国无门,他那理想的梦破碎了,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这千古绝唱--读《诉衷情》。(配乐)

  四、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看黑板总结)梦,那是陆游的报国之梦;泪,滴洒的是他那报国之泪;空是他理想与现实的强烈落差。诉衷情诉的也是陆游那浓浓的报国之情。

  背诵《诉衷情》。

  《诉衷情》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一、导入:侯老师很喜欢一首词,大家想不想一块来分享一下: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后面的大家一块来)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的确,这首词慷慨激昂,令人振奋,同时也表现作者炽热的爱国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时期另一位杰出的爱国词人——陆游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这首《诉衷情》,与词人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词人陆游有着怎样的了解?可以简洁地介绍一下他的生平经历(也可以交流一下他的诗词作品)。

  2、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明确:陆游(1125——1210)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小组内两两为一组互相诵读这首词,互相纠正字词的读音,并作点评。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最后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2、请一个同学朗读,教师点评,纠正字音、字形和节奏错误)

  教师总结:1.衷:衷——衰——哀; 2. 戍shù:横戌点戍戊中空

  貂裘diāo qiú 鬓bīn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3、教师范读,请同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了怎样的情感?并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

  明确:悲伤、郁闷、无奈——

  明确: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敌寇依旧,自己却已年老体衰,悲愤不已。(或可以细化为三个场景,但对三个场景的分析中涉及到相关的字词,要注意):①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场景;②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③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四、品味词句,入境悟情。

  (一)自读感悟。请同学们结合刚才下发链接材料以及注释进一步阅读这首词,别读别在哪些最能触动你的内心,你有所感悟和体会词句做批注)4分钟

  (二)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与感悟。4分钟

  (三)班内交流

  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陆游年近七旬,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像一下,陆游的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

  (2)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3)朗读这首诗。

  (4)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板书:梦)

  (5)读了“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陆游?(英姿勃发……)

  (6)在“鬓先秋,泪空流”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陆游?(人老体衰、无奈)

  [师:英姿勃发也好,老态龙钟也好,唯一不变的是什么呢?通过朗读来体会陆游报国之梦吧。]

  (7)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诉衷情〉。

  2、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字,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

  1)诗人的梦想实现了吗?

  (2)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什么而流啊!(板书:泪)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自己而流,这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

  (3)在那个时代里,流泪的不仅仅是诗人,我们再来看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明确:为百姓而流,这是同情的泪,痛苦的泪;也为昏庸无能的权臣、皇帝而流,这是失望的泪,气愤的泪。

  [学生有所体会,老师就会让他带着感觉去读〈诉〉

  (4)学生齐读

  (5)到此刻,你理解陆游的心吗?,陆游此刻是怎样的心情?

  3、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1)指导朗读,

  [《诉》一读: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会少一些悲剧的色彩,陆游的情感多么强烈呀!是呀,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生);本来是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把遗憾融进去,读。

  (2)《诉》二读:

  再读: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可惜呀,可惜,一——齐读〈诉〉后阙]

  (3)胡未灭,鬃先秋,泪空流。“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板书:空)

  [67岁,而他活了85岁,算算还要空流多少年,整整18年,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千古绝唱——读〈诉衷情〉]

  (4)十几年过去了,陆游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临死之前,他给儿子留下了一首诗,就是千古绝唱〈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齐读

  (6)如果说“泪空流”是泪白白地流,这里“万事空”的“空”又是什么意思?

  (7)浓缩成三个字,“梦”使我们联想到……;“泪”使我们联想到……;“空”使我们不得不联想到……

  五、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齐读三首诗

  (2)现在,我们回过头再看这三个字:衷——衰——哀,其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含在〈诉衷情〉这短短的44个字里面,衷情——衰败——哀伤,试着用一段话,说出这三个字。

  (3)回扣题目:诉衷情:愤恨、失望、痛苦、浓浓报国之情

  (5)陆游逝世后69年,(1279年)忽必烈就踏碎了南宋王朝,陆游已感知无法体会,但是,正是他的〈诉衷情〉让历史天空璀璨。[品味历史]

  (6)齐读〈诉衷情〉。

  六、作业。

  1、背诵全词。

  2、根据词的意境,自己选配一首与《诉衷情》意境相似的乐曲,配乐诵读。

  古诗词原来可以这样教。

  在本次教学观摩研讨会上,东北师大附小的王廷波老师做了古诗词教学——陆游的《诉衷情》。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先讲授作者简介,然后逐个分析字、词、句翻译,学生明白了大致意思后,学生背诵。这是我在上学时便有的教学方式,在我们课改的大潮中,我们阅读教学有了改变,教师注重了对文本的研读感悟,但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仍是一块死角,至少在我们乡镇是这样。但今天观摩了王廷波老师的《诉衷情》使我茅塞顿开,原来诗词教学可以这样教。王廷波老师以补充式的教学模式,“举一反三,以诗解诗”,抓住了这首词中的“梦、泪、空”等关键字眼,旁征博引出陆游的其他三篇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通过壮年陆游和老年陆游的对比,感悟作者的衷心爱国之梦;通过南宋百姓的泪和陆游的泪对比,感悟南宋的腐败,百姓的凄苦,作者的无奈与遗憾;通过“泪空流”的“空”和“万事空”的“空”对比,感悟作者的豪迈与那颗衷心爱国的拳拳之心。整节古诗词教学随着老师艺术的引导,学生深入的感悟,荡气回肠,使学生自然的走进了文本,和作者产生了深入的共鸣,从学生一遍又一遍充满感情的诵读,从学生那精彩的回答,从学生眼睛中那闪动的泪花,我们知道,古诗词教学不难,离学生不远,他需要的只是我们教师有思想的引,有意义的导。

  王廷波老师不仅教学环节设计精彩,对学生教学方法指导也很到位,给了我很大启迪。这首《诉衷情》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所以我们秦皇岛五年级的学生对他是相当陌生的。而且据王老师介绍,他事先给学生的文章中没有连注解一起发过来,所以在最开始的环节,初步诵读,揭示词意时,学生的理解出现了障碍,这是王老师所始料不及的。面对这一教学事件,王老师没有丝毫的慌乱,而是抓住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了自学古诗词方法的训练。他指导学生第一步通读整篇,把不懂的词语圈下来,第二步,查看下面的提示及和同学交流,获得有意义的信息,帮助自己解决障碍;第三步,自己试着把整句话理解下来。给了学生大致6分钟的时间,他又以“匹马戍梁州”为例,指导学生如何理解整句诗。就这样,正确的方法掌握了,学生们不过10多分钟的时间便初步理解了不得诗句的意思,也正是这课上生成的教学事件成就了本节课堂最精彩的一点,成就了王老师课上最成功的一笔。在这样规模的观摩课当中,能欣赏到这样本色的,常态的语文教学真的不容易,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魅力我想对于所有观摩的老师都是大有益处的。

  最为巧妙的点睛之笔。在王老师在上课伊始,对于题目《诉衷情》中的“衷”字,下足了功夫,让学生分析了字形,并指出了其形近字衰、哀,把字均写在黑板上。且让学生记住了一句顺口溜“横戌点戍空点戊”当时我还有些费解,在这这个环境下的观摩课上有必要对这三个字这样大费周折吗?但到最后真是为王老师匠心独运的设计所折服,在深入感悟体会了“梦、泪、空”三个关键字后,王老师把这三个字分别与衷、衰、哀一一对应,报国之梦体现了陆游的衷心,无奈遗憾的泪充分体现南宋的衰败,“死后元知万事空”的“空”充分展现了陆游一生的哀伤与凄凉。这一点睛之笔,整合了本课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对陆游的忧国忧民,对陆游的壮志末酬又多更深一层的理解。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08-20

初二语文《旅鼠之谜》教案设计04-30

初二语文上册《勉学》教案设计08-20

初二语文《藤野先生》教案设计05-07

初二语文《再塑生命》教案设计02-28

初二语文下册金岳霖先生教案设计05-01

初二上册语文《勉学》教案设计06-29

初二语文上册《三峡》的教案设计04-30

初二上册语文《白洋潮》的教案设计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