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节手抄报的内容

发布时间:2017-01-20  编辑:cgf 手机版

   “春节”:形成于汉代 唐朝成“佳节”

  春节将近,年味渐浓。民俗专家介绍说,春节历史悠久,正式形成是在汉代,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是在唐朝。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据史料记载,春节兴起于虞舜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中国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中就有“旦”的象形字了。

  但春节的正式形成时期应是汉代。汉武帝以前,春节的具体日期不太统一,夏朝的夏历以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夏历的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又以夏历的十月为端月(即正月,为避秦始皇“嬴政”的名讳)。汉武帝时期,才开始将春节固定在夏历的正月初一,并由此逐渐升华为民族节日。

  春节的习俗与功能在唐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盛唐气象,百业兴旺,思想昌明,文化繁荣。从这个时期开始,春节慢慢从驱邪祈愿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过春节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可以说,在唐代以后,春节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万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明清时,春节习俗的礼仪性、应酬性逐渐加强。人们在春节之际相互拜年,馈赠礼品。此外,游艺性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此期间,耍狮子、舞龙、演戏、说书、扭秧歌、荡秋千、踩高跷、跑旱船、做手工、玩游戏、比才艺等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各地举办的庙会活动丰富多彩,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欢乐。

 

  民俗专家表示,现代的春节活动中仍有一些相关的习俗和信仰,比如耍狮子、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便是这种古老文化保留至今的历史遗存。

2013102912521841.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民俗专家春节话春联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欢声”……为庆祝新春的到来,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把精心挑选的春联贴在门两旁,并配以“福”字。民俗专家说,春联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至今不衰。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春联来源于古代的桃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长期延续下来的民族风俗文化,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环。

  桃符演变为春联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到了宋代时,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在当时仍称为“桃符”。如王安石诗中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明代时,春节贴春联的民俗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在民间推广春联,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清代时,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又有了很大提高,春联开始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贴春联呢?民俗专家表示,这涉及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观念。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自古就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很好选择。人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同时中国人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手段。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1.2016欢天喜地闹元宵黑板报资料

2.2016欢庆元宵节黑板报

3.2016年元宵佳节闹花灯黑板报资料

4.元宵佳节闹灯会黑板报内容

5.正月十五闹元宵黑板报资料

6.2016年最新元宵节黑板报内容

7.2016年恭迎新春黑板报资料

8.2016最新春节黑板报图片资料

9.2016猴年春节黑板报资料内容

10.2016春节黑板报图片资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