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成语典故:刎颈之交

时间:2022-07-18 17:00:44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成语典故: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是指同生共死的朋友,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表现交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语典故:刎颈之交,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典故:刎颈之交1

  成语典故:刎颈之交

  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成语故事:

  蔺相如因为立了大功,被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因此怀恨在心,想要报复,蔺相如知道以后,就处处避着他。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的望见廉颇的马车开过来,连忙叫人把车转到小巷子里避开,让廉颇的车先经过。随从们很不满意蔺相如这种处处忍让的行为,蔺相如解释说:“现在强横的秦国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如果我和他闹起来,秦国就可以趁机侵犯赵国了。我所以对廉将军处处避让,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全。”这番话传到廉颇的耳中,廉颇十分惭愧,就脱去了上衣,背上绑着一根荆杖,步行到蔺相如的家跪着请罪,蔺相如见了,亲自为他拿掉荆杖,请他穿上衣服,两人谈得十分畅快,从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这是一则出自“史记”一书的故事,司马迁在描写廉颇请罪时的情况,曾经用到“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这两句话,后人就引用“刎颈之交”,来说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这个故事也教育我们,必须要先顾到国家的利益,忘却私人的怨恨。像蔺相如这种顾全大局,和廉颇勇于改过的行为,都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成语典故:刎颈之交2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成语典故:刎颈之交3

  获得了在「渑池会」上的外交胜利之后,赵王占了很大便宜,很有面子、很风光的回到赵国,还带了一个人质回来,所以他觉得蔺相如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于是就命令蔺相如为上卿,就是一国最高的爵位,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所以廉颇就很不高兴。

  廉颇说我这样一个将军,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出去打仗的时候风餐露宿,冒那么大的危险九死一生为赵国开疆拓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吾上。蔺相如就这么说说话就爬到我的上面去了。他说将来如果有天见到蔺相如的话,我一定要侮辱他一下,蔺相如听到这话之后就不上朝,为了避免跟廉颇相见。

  有次蔺相如出去的时候,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驶过来,蔺相如马上命令自己赶车的人把车赶到旁边胡同里边去,等到廉颇的车子过去以后他才出来,所以廉颇在外边更加趾高气昂,蔺相如不敢惹我是吧!他觉得自己牛得不得了,那么蔺相如手下的那些门客们就面子上挂不住了,他们跑到蔺相如面前跟蔺相如说,说我们抛弃自己的家庭,抛弃自己的土地,来跟你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你是一个大丈夫啊!那你怎么现在这么窝囊?你的爵位比廉颇高,你不但不敢跟廉颇争,哪怕是在大街上见到他都跟耗子见了猫一样,我们实在是太没面子了,如果你这样懦弱的话,我们就不跟着你了,我们都走了。

  蔺相如说你们先别走,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廉将军和秦王谁更厉害?还用说吗?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啊,他说以秦王如此的威势,我蔺相如都可以在朝堂上喝斥他,而且辱其群臣,像我这么一个人虽然说不怎么争气,但是我难道会怕廉将军吗?我只是想这么一个问题,这在《史记》里边是很有名的一句话,他说「顾吾念之」,我就想这么一件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强秦之所以不敢打我们,「徒以吾二人在也」就是因为害怕我和廉颇,我之所以不跟他争「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我是把国家大事放在前面,把我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

  底下门客听完之后很感动,后来这件事情就传出去了,传到了廉颇那里,廉颇听到之后惭愧得不得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上衣都脱了,光了脊梁在身上绑了一个藤条,然后到蔺相如的家门口,跪在门口,这就是「负荆请罪」,荆就是藤条,意思就是我犯了罪,打我一顿吧。蔺相如一看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也很感动,出了门把廉颇扶起来。廉颇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像我这样一个见识浅陋的人,没有想到你是如此的大度!于是两人握着手就相持泣下,结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这里要说一下,其实蔺相如不是仅仅是有口舌之劳,他也是领军打过仗的,按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他曾经派兵攻打过齐国,一直打到齐国一个叫平邑的地方。其实如果没有蔺相如「将相和」这段故事的话,蔺相如他只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去骗秦王把和氏璧骗回来,完璧归赵,非常勇敢。但是有了他「将相和」故事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他是一个非常宽容大度的人。

  蔺相如靠自己的谦下去赢得别人的人心,谦下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美德,蔺相如可以说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在敌人面前的话刚烈;在自己同僚面前他谦下。老子讲过一句话:「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就是说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河流汇聚的地方,是因为他把自己摆得比所有河流都要低。那么蔺相如就是以谦下赢得同僚真正的尊敬。司马迁对蔺相如有一个评价:「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节录自《笑谈风云》第一季《东周列国》第十九集《完璧归赵》

  成语典故:刎颈之交4

  名言提示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鲁僖公五年》

  快乐阅读

  传说周宣王时,宫里有一位先王时的老宫人,约摸五十多岁,怀孕四十余年产下一女婴,周宣王夫妇认为是不祥之物,就命人将其包裹起来,抛到了二十里外的清水河中。后来周宣王又听说妖气虽已出宫,但并未消除,就命上大夫杜伯督办查找“妖女”之事。在兴师动众查寻“妖女”的过程中,因累及许多无辜,杜伯便不愿再查下去。

  三年后,周宣王因梦见一美貌女子惊扰太庙,心中十分害怕,就逼问杜伯查找“妖女”的结果。杜伯认为“妖女”已被溺死,继续查找下去,会惊扰百姓,于朝廷不利。周宣王听了大怒,斥责道:“分明是怠弃朕命,行止自繇。如此不忠之臣,要他何用!”便立即下令处死杜伯。

  此时文武百官吓得面如土色。忽然文官行列里走出一位官员,忙将杜伯拉住,连连说“不可!不可!”这位不惧君王之威的官员就是杜伯的好友——下大夫左儒。左儒对周宣王说:“臣闻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天变尚然不妨,人妖宁可尽信?君王若杀杜伯,臣恐国人将妖言传播,外夷闻之,亦起轻慢之心。望乞恕之。”

  周宣王听了左儒的话,不但没有收回成命,反倒指责左儒道:“汝为朋友而逆朕命,是重友而轻君也。”左儒回答道:“君是友非,则当逆友而顺君;友是君非,则当违君而顺友。杜伯无可杀之罪,吾王若杀之,天下必以王为不明;臣若不能谏止,天下必以臣为不忠。吾王若必杀杜伯,臣请与杜伯俱死。”周宣王的怒气并没因此消退,仍命令武士将杜伯推出朝门之外杀了。左儒回到家中,也自刎而死。

  言行导航

  刎颈之交,指情深谊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左儒誓死为好友杜伯劝谏求情。所没成功,但对朋友的那份情谊是值得我们称道的,值得我们深思的。

【成语典故:刎颈之交】相关文章:

刎颈之交成语典故11-15

成语刎颈之交的故事08-09

关于成语刎颈之交的故事08-31

刎颈之交的成语故事10-13

有关刎颈之交成语故事10-13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成语典故素材12-24

成语典故05-22

先忧后乐成语典故05-25

曳尾涂中成语典故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