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兴高采烈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2-03-30 19:44:19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兴高采烈的成语故事

兴高采烈的成语故事1

  南北朝时期,评论家刘勰撰写了著名的《文心雕龙》,这其中的《体性》是专门讨论文章的内容,它的论点主要是说:一个作家,他的作品在风格文体方面跟作者的个人息息相关。为此《体性》中把汉、魏、晋等朝代的著名作家的作品作为例证来说明:“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滤周而藻密;促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幹(gàn)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俶(chù)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隽(jùn)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噤重,故情繁而辞隐……”这里所说的“叔夜隽(jùn)侠,故兴高而采烈;”说的是嵇康是一个富有个性的.侠客,他的文采如高山流水般富有旨趣。

兴高采烈的成语故事

兴高采烈的成语故事2

  【成语】: 兴高采烈

  【拼音】: xìng gāo cǎi liè

  【解释】: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成语故事】:

  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晋之间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风度翩翩,文才超群,当时便有许多人倾慕他。稽康一生写了不少诗和论文。他在诗中曾一再提到环境的险恶。“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心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险峨。”这些诗句对当时的现实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论文,则观点鲜明,论点集中,具有根强的论辩力,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和对礼法之士的批判。如他在《养生论》中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过着“声色是耽”的`纵欲生活,尤其对又想长寿又要享乐这类人的心理刻画更是特别精采。他说,这类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惧其失,苟患失之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那!”稽康就是这样,把魏晋士大夫那种得失急聚、生死无常所产生的极为贪婪的变态心理一语破的,刻划得淋漓尽致。

兴高采烈的成语故事3

  【注音】xìng gāo cǎi liè

  【成语故事】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风度翩翩,文才超群。他在《养生论》中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批判当时的纵欲生活和长寿的贪婪心态。南朝梁著名的文学批判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评论他“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出处】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解释】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高兴

  【近义词】欢天喜地、喜气洋洋

  【反义词】无精打采、闷闷不乐

  【英文】beallcock-a-hoop

  【成语例句】

  日间捕鱼的.成绩,着实不差,船友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

  沈上,手提了一条钓来的鱼,兴高采烈地。

  去时忐忑不安的歌仔戏团,回来变得兴高采烈。

  然后成千上万人汇集于风景秀丽的河边、山谷、林篁、庙观,来来往往,挨挨擦擦,兴高采烈。

  送行者与被送行者,都兴高采烈的牵放着五色花带

兴高采烈的成语故事4

  [成语拼音] xìng gāo cǎi liè

  [成语解释]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典故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成语故事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晋之间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风度翩翩,文才超群,当时便有许多人倾慕他。稽康一生写了不少诗和论文。他在诗中曾一再提到环境的险恶。“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心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险峨。”这些诗句对当时的现实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论文,则观点鲜明,论点集中,具有根强的论辩力,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和对礼法之士的批判。如他在《养生论》中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过着“声色是耽”的纵欲生活,尤其对又想长寿又要享乐这类人的`心理刻画更是特别精采。他说,这类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惧其失,苟患失之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那!”稽康就是这样,把魏晋士大夫那种得失急聚、生死无常所产生的极为贪婪的变态心理一语破的,刻划得淋漓尽致。

【兴高采烈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兴高采烈的成语故事及释义10-13

成语故事11-19

经典成语故事11-04

成语故事范文11-18

有关成语故事11-20

动物的成语故事11-22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1-24

推荐成语故事11-27

中华成语故事12-01

中国成语故事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