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

时间:2024-03-29 14:34:05 美云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通用10篇)

  包青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铁面无私,那么你知道包青天的故事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欢迎阅读!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通用10篇)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 1

  包公是众所周知的“铁面无私”的清官。他生于北宋早期,原名包拯,由于他为人刚直,不怕权势,主持正义,为民申冤,保护贫苦人民和无辜者的权利,所以被人尊称为“公”。

  包拯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宋朝的小官。在青少年时代,包拯刻苦读书,他29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甲科。按照规定,中了进士就可以做官了,因此他便被委任为建昌县官。但是,包拯认为父母年事已高,他有责任尽孝照顾他们,所以把官辞了,在家服侍父母。直到双亲去世以后,在家乡父老的劝告下,他才离家到天长县任知县。那时候,他大约40岁。

  由此可见,包拯并不是一个爱名好利的人。相反的,他牺牲名利,留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父母死后他去当官,也是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实在令人钦佩。

  他把他的人生哲学,当成家训,刻在家里的墙壁上,以训诫子孙。他叫子孙不要欺骗别人,不要贪图他人的财物,或欺负百姓。凡是犯上述这种不检行为的子孙,死后都不得放归本家,葬于祖坟之地。

  包拯的正直清廉,杰出才华,终于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从此,他平步青云,被派到各地去担任要职。他在63岁那年,死于任内,遗下一个晚年才生的5岁儿子包延。

  包拯的刚正不阿,不怕权势,大公无私地主持正义的决心及他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是众所周知,家喻户晓的。他的这些特征,在许多小说故事,戏曲传说里,都有清楚的交代。包公之所以特别受到普通老百姓的.敬爱,是因为他大开衙门,让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向他伸冤。过去的冤案如果要上诉,必须通过初级衙门这一关。这种做法,造成了官府的普遍贪污,使人认为只有有钱人才能享有公道。所谓“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句话,就是这种现象的最好写照。

  有许多故事和戏曲,描述了包公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即使是皇亲国戚,一旦被判有罪,他都一律给予应有的处罚。包拯办案,有两个特点,一是不怕权势,二是为民申冤。两者结合起来,便是包公。

  不怕权势,敢于顶风办事,在宋代不是容易的事。那错综复杂的关系,早已用一根既得利益即特权的绳索,把官僚、贵族、豪绅、恶霸们联系在一起。要冲破这个已经编织好的、保护地主贵族利益的网络,谈何容易。但是,包拯迎难而上,以不怕身败名裂的勇气,使得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这里举一个突出的例子。开封城里有一条惠民河,河的两岸,既有平民住宅,也有达官贵人的住宅。包拯任开封府尹时,天下大雨,河水泛滥,淹没街道,使许多平民无家可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包拯经过调查,了解到河塞不通,不能排水的原因,是在于大官僚和贵族们在河上筑起了堤坝,将坝内的水面据为已有,种花养鱼,并且同自己的住宅连在了一块,成了水上花园。因此,要为民造福,要疏通惠民河,只有将这些堤坝挖掉,挖掉堤坝,冲走水上花园,贵族们能答应吗?包拯画了地图,拿了有关证据,下令将所有堤坝与花园拆毁。有人自恃权大位显,告到宋仁宗那里。包拯拿出证据,证明他们非法建造水上花园。这样,惠民河疏通了。宋仁宗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为皇亲贵戚们说话了。

  包拯办案,不徇私,不舞弊,所以当时的天下百姓,男女老少都知道包公。他们把包公传为救世主。他们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关节就是打通关节,如果你找不到打通关节的路,也不要着急,因为有包拯替我们做主。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包公在担任开封府的高官时,曾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以确保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例如,为了确保有才干的人才可以担任国家要职,他主张朝廷官员到70岁必须离职退休。他也进一步提议,朝廷官员和皇亲贵族的子孙,不能自动出任朝廷官员,而必须通过考试。

  为了保护普通人民的利益,公正的包公也建议向民间购买物资,应该根据市场价格采购。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 2

  包拯,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吧,他就是北宋朝的神探及判官。包拯一生都是铁面无私、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且英明决断,敢于替老百姓伸不平。因此,当时的老百姓都十分敬重包拯,将他称为“包青天”、“包公”之名,后人则将他奉为神明崇拜。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包青天的铁面无私的故事吧!

  北宋时期,有个书生叫陈世美,他上京考了状元,皇帝要招他为驸马,娶公主为妻。当皇帝问陈世美:“你是否娶亲了?”但陈世美隐瞒了真相,与公主结为夫妻。其实陈世美早有家庭了,但他为了攀附权贵才隐瞒了真相。后来,家里的妻子和儿女没有了生活依靠,来到京城寻找丈夫。陈世美娶了公主后,立马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翻脸。为了摆脱他们母子三人,陈世美居然派人追杀他们。走投无路的母子三人来到包拯府上,求包拯为他们讨个公道。包拯来到皇宫,向皇太后说了陈世美的'情况,请求捉拿他归案,但皇太后并不采纳包拯的请求。于是包拯找到陈世美,要他接回妻子和儿女。但陈世美嘴硬不认人,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女婿,他口出狂言嘴硬的对包拯说:“敢和我金殿面君吗?”以为包拯不敢抓他,包拯拿杀头来吓唬陈世美,可他并不在意,包拯可不管你是谁的女婿,只要犯了死罪都要杀头!于是,包拯次日便叫助手抓了陈世美,开堂审理。陈世美不肯承认,包拯只好将他送到断头台。当包拯拿起令牌,准备杀陈世美的头时,皇太后和公主急忙来相救。但包拯把太后和公主关在门外,扔下令牌,砍掉了陈世美的头。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包拯的铁面无私和公正,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政治的黑暗。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 3

  在宋朝有这样一位大官,他身着大红官服,身形高大,面色黝黑,额头上一个弯弯的月牙。他断案公正,铁面无私,人们都称他为青天大老爷。这就是宋代著名的包青天包拯的故事。

  包拯不仅爱民如子,刚正不阿,更重要的是,他聪明机智,巧断奇案。1056年(嘉祐元年)至1059年(嘉祐三年)间,包拯任开封府尹,在这段时间里,包拯留下了不少断案的佳话。

  人人皆知包拯在京城开封做官的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包拯在早年间做县令的岁月中也断过不少奇案。扑朔迷离的“牛舌案”就是其中之一。

  一、牛舌案的经过

  那时,初入官场的包拯在安徽天长县做县令。秋日的一天早上,包拯正在批阅公文,突然有人敲响了县衙的鸣冤鼓。衙役将此人带上堂来,包拯一看,此人竟是一个农民。包拯心中一惊,现在正是收获的农忙时节,怎么会有农民来递诉状呢?

  那农民一见包拯,立刻跪了下来,冲着包拯哭诉道:“包大人,您要为小民做主啊。有人坑害小民,想置我于死地,小民已经活不下去了啊!”

  包拯一见他这样子,立刻说道:“快起来,慢慢说,本官要好好审你的案!如有冤情,本官为你做主!”

  原来,这人是天长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养了一头牛,用来耕作务农,全家人指着这头牛来生活。可是没想到,这头牛的舌头竟不知何时被人割掉了!牛没有舌头,吃不下草,眼看着就要饿死了。农民急得没法,只得到县衙击鼓,求助于县令包拯。

  二、巧断奇案

  这个案子没有目击证人,没有线索,没有证据,该如何去探查真相呢?包拯沉思片刻,心中有了办法。他没有问凶手的相貌特征,也没有让差役们出去抓人,反而是让农民回家去,先把牛宰杀了,在拿到外面去卖钱。

  农民对此无法理解,他想不明白包拯此番意欲何为。但是既然县令已经发话了,他就赶紧回了家去,按照包拯的做法,宰了牛并拿去卖钱。

  在宋朝,关于牛有严苛的法律,除非有官府的批准,否则人们是不能将牛杀死,将牛肉拿去卖的,私自杀牛可判死罪。因此牛肉一直是市场上的稀缺货物,农民将牛肉拿到市场以后,顿时被抢购一空,不一会整头牛就全卖光了。

  这时候,突然又有一人来到县衙报案,他对包拯说:“包大人,有人私自杀牛,将牛肉拿去卖钱,犯了国法!请官府判他的罪!”没想到包拯却一拍惊堂木,指着他问到:“你为何要做害人之事,割掉别人家牛的牛舌?”

  那人一下子被吓得瘫倒在地,一开始还想着掩饰自己的罪行。但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他的心理防线一触即溃。他没想到自己做的恶事这么快就会败露,自己的诡计竟然就这样被看穿!他看着包拯威严的样子,自知罪责难逃,赶忙跪在地上磕头认罪,把自己的罪行从实招来。

  三、其中缘由

  那么包拯是如何让凶手自己到县衙自投罗网的呢?原来,包拯判断,割牛舌一事非同小可,凶手与农民必定是有仇怨的。那么凶手一听说农民将牛杀了,肯定会第一时间来到官府报案,让官府给农民判罪。

  凶手的.目的就是让农民把牛拿去售卖,然后就可以趁势去举报农民私自杀牛。农民将牛拿到市场售卖的时候,大家肯定认为,这是得到了官府的许可的。但是凶手知道牛舌被割的内情,知道农民肯定是因为走投无路,才把牛卖掉,农民彻底中了他的圈套,接下来就可以借官府之手置农民于死地。

  可万万没想到,县令包拯看穿了他的连环杀人计,他让农民将计就计,为的就是让凶手误以为自己的诡计得逞,来到官府自投罗网。包拯与凶手进行了一番心理博弈,最终成功让他现身,将其抓获。

  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线索,没有任何目击证人的牛舌奇案,本应成为一桩谜案,永远找不出真相。可是没想到,这桩奇案却被一个县令简简单单的侦破了。包拯用自己出色的断案能力,巧将此案迅速侦破。这与包拯能力出众,清廉正直,爱民如子的特质是分不开的,也难怪百姓们将包拯称作“包青天”。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 4

  包公早年丧母,家境贫寒,是嫂嫂把他养大的。包公把嫂嫂当母亲来孝敬,称呼为嫂娘。包公考中进士,到外地做知县。上任前一天中午,嫂娘特意为包公做了条红烧鲤鱼。包公要与嫂娘及侄儿一同用餐,嫂娘不答应。包公只吃掉一面鱼肚皮,想把剩下的留给侄儿吃。谁想晚饭时嫂娘把剩下的鱼又端给包公,包公只好把鱼翻个身吃完。

  第二天,包公辞行启程,嫂娘问他:“昨天午饭和晚饭的两条鱼哪条好吃?”包公愣了,心想,嫂娘昨天只给我吃了一条鱼,咋说两条呢?便答道:“回嫂娘,昨天我吃的是一条鱼,味道很好。”

  嫂娘一跺脚,厉声喝道:“黑子,嫂娘昨天明明给你吃了两条鱼,中饭一条,晚饭又一条,你咋说只吃了一条呢?”包公从没见嫂娘发这么大的脾气,忙赔礼迁就说:“嫂娘息怒,是我记错了,昨天嫂娘给我吃了两条鱼,都好吃。”

  嫂娘听了,心知包公孝顺,不惹自己生气,却又沉下脸来,严肃地对包公说:“黑子,昨天我真的`只给你吃了一条鱼,可我一说‘俩’,你咋就不敢坚持说‘一’了呢?今后你一做官,如果只看上司的脸面就歪曲事实,不敢秉公执法,势必当的是昏官赃官,那怎么行啊!”包公听了这一番话,方知嫂娘用心良苦,忙撩衣跪倒,说:“嫂娘教诲,弟铭记在心,永世不忘!”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 5

  宋仁宗在位时期,在端州城外有个小孩子他的父亲靠卖油炸糍粑来维持生计。有一天小孩帮父亲到街上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别好,刚过中午就全部卖完了,小孩在回家的路上,感觉有点累,就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休息,不由自主打起吨,等他醒来的时候,小孩子大哭。

  包拯正好路过,就让马汉去问明情况,小孩哭着对包拯说,老爷我卖炸糍粑赚来的铜钱,让人偷了去,我回去爸爸肯定揍我,包拯听了之后,决定帮一帮这个孩子,他想了一会,有了主意,他让王朝、马汉把石头抬到府上说是要审判他。

  一时间包拯审石头的事情传遍大街小巷,第二天百姓争先恐后的来观看,他们要看看包拯这一次会怎样断案,包拯在公堂上正襟危坐,把惊堂木一拍,大声说道,你这石头,小孩在你身上打盹,醒来之后钱就不见了,是不是你偷了,快快从实招来,不然,赏你三十大板。

  包拯连问三声,这石头还是默不作声,包拯说,你这是软的不吃吃硬的.咯,来人,给我打!手下就一拥而上,啪啪啪的打了三十大板。包拯说这石头我是审不了了,在座的各位能不能每人给这个孩子一文铜钱,让他和自己的父亲有个交代,包拯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乡亲们平日里受包拯照顾,这时候当然愿意帮忙,就一人一文的投到门口那个装满水的桶里,但有一位扔铜钱的时候,水面上浮起一层油,包拯大吼一声,快把这个了抓起来,他就是偷钱的人。

  这人当然不承认,包拯说孩子卖糍粑的前他都数过,每一文钱上都有油印子,现在你的钱也有这个现象,怎么解释,投钱的人终于承认。百姓对包拯的敬意又多了一分都说包拯是一位好官。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 6

  包公做了开封府尹,要选一名师爷,经过文章考试,挑选了十个文才高的,最后进行面试。

  第一个人被叫进来了。这人进门就跪地磕头,嘴里说:“小人恭听老爷训教。”包公说:“请坐下说话。”那人说:“还是跪着听老爷训教吧。”包公见他不起来,就说:“你看我长得怎么徉?”那人抬头一看,只见包公的脸黑得烟熏火燎一般,两只眼睛又大又圆,白眼珠多,黑眼珠少,不由大吃一惊。他想:当官的都爱听恭维话,我何不奉承一番,讨他欢喜呢?就说:“啊,老爷方面厚耳,浓眉虎目,脸膛红润,真是大福大贵之相啊。”包公听了,望着他向外摆摆手说:“行了,你回家去吧。”

  接着第二个人被叫进来。包公又问他:“你看我长得怎么样?”他偷偷凛了包公一眼,吸了一口凉气,眼珠子转了几转,说:“嘿,老爷是个清官呀:”包公问:“清不清你怎么知道?”他说:“我看老爷长得眼如明星,眉似弯月,满面红光,纯粹是副清官相嘛。”包公又好气又好笑,心里话:如果照你说的那种长相是清官相,我这面如锅铁,容貌丑陋,就该是奸官相?真是一派胡言。包公也没说啥,不耐烦地对那人向外摆了摆手。

  包公面试罢第九个人时,老家人包兴进来,小声问:“老爷,可有如意的?”包公摇摇头说:“眼下还没选上一个。这些人为了讨我喜欢,竟然颠倒黑白,胡说八道。如此拍马溜须说瞎话的人,是不会为百姓办事的!”包兴说:“忠良难寻,你就将就着选一个吧。”包公说:“不行。开封府如果选不出实心眼儿人,我宁愿自己多劳。传最后一个进来!”

  第十个人进来了。他来到包公面前,施礼说:“见过老爷。”包公说:“免礼,坐下。”那人坐了。包公说:“你的文章做得不错呀。那人说:“老爷,文章做得再好,只不过是纸面上的东西。以小人之见,要报效国家,为百姓办事,第一是德,第二才是才。”包公一听,暗暗称是,说:“我今天面试,你要马上回答。”那人说:“是。”包公问:“你看我的容貌如何?”那人向包公打量了一下,说:“老爷的容貌嘛……”“怎么样?”“脸形如坛子,面色似锅底。

  不能说美,只该说丑。”,包公一听,故意把脸一沉:“放肆,你难道不怕我怪罪吗?”那人说:“老爷的脸本来是黑的,难道我说‘白’它就变白了?老爷长得本来是丑的.,难道我说‘美’,就会变美吗?老爷若不喜欢听实话,怎能秉公断案,做个清官呢?”包公说:“我听人说,容貌丑陋,其心必奸。此话当真吗?”那人说:“不。奸不奸在心而不在貌。只要老爷有忠君爱民之心,有报效国家的愿望,就是长得再黑,也会做清官;相反,就是长得再白,也保不住不做贪、官。难道老爷没见过白脸奸臣吗?”包公听完,心中大喜,说:“你被选中啦!”此人便是后来包公的得力智囊公孙策。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 7

  有一个混混,把一个平凡老百姓告到包公那里,包拯知道这位老百姓是无辜的,就答应一定会帮老百姓洗刷罪名,也会让那个混混得到应有的惩罚。

  包拯告诉农民,你照我说的做,回家以后把自己家中的牛杀了,你留一部分自己吃,其他部分你拿到市场上去卖,然后换一些钱自己用。

  按照当时宋朝的法律在民间私自杀耕田用的牛市犯法的,是可以被告上朝廷的,但是在包拯的许可下,那名老百姓就真的回家吧牛杀了。

  第二天,包拯就得到有人控告农民杀了牛的消息,包拯微微一笑,王朝马汉,给我把这个举报的人抓起来,人们都蒙了,说包公你怎么不去抓那个犯法的农名啊,包拯说农民杀牛是经过我的允许的,倒是你,为什么把农名家牛的舌头割了。

  这下告状的人哑口无言,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惊慌失措,只能把想要害老百姓名的事件从实招来。

  在场的人没有不佩服包公断案的,原来包拯用了一招引蛇出洞的.妙计,他假装不知道有人要害农民,故意卖个破绽,让这人一位自己的计谋得逞。包拯干脆将计就计,来个欲擒故纵,最后再来个瓮中捉鳖,杀他个措手不及,还农民一个公道,给不法分子应有的惩罚。

  其实包拯在就到牛舌头被割的报案后,就有了一些眉目,可以说策划的着一些,就是等着被法分子自投罗网的,这一前一后的妙计足以见得包公断案手段的高超。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 8

  吴文书正想睡觉,就有人送个好枕头来了。在一个有名的采石制砚村落里,有两兄弟因为父亲突然过世争夺家产,闹得不可开交。多大家产呢?说起来真的大,有八家砚厂,但不是每兄弟分四家砚厂那么简单。需要根据砚石的价值来估算了分,那么,两兄弟就想请包公做个决断。表面上事情很好办,事实上不好办。因为弟弟事前藏了几方名砚,哥哥心有疑虑,却又苦无证据。吴文书从中调和,两边出主意做好人,又在包公面前替弟弟说好话遮掩。最后,家产顺利分割,哥哥给了吴文书一笔银子,弟弟送给了他一方雨过天青砚。雨过天青石出产于端州的大西洞,是端砚中最名贵的一种。吴文书获得雨过天青砚以后,欣喜若狂。

  吴文书还没来得及想好怎么把这一方雨过天青砚送回老家,包公突然接到上司命令,必须尽快离开端州,限期去开封上任。由于走得匆忙,名贵的雨过天青砚放在随身行李里又怕被人发现,吴文书急中生智,就乔装打扮,选了开船前一天的傍晚时分,赶到给包公雇好的大船上,说是要检查船上的安全设施,躲到船上的东司(厕所)处,将砚台藏好了,若无其事地下了船。

  第二日早上,包公乘坐的船离开端州,沿着西江向东行驶,刚刚穿过狭窄的羚羊峡,晴朗的'天空忽然变了色,乌云密布,霎时间风狂雨骤,白浪滔天,把船一会上掀上浪峰,一会抛向浪底。艄公和水手怕出事,急忙将船泊到岸边,抛下了铁锚,停了下来。

  包公担心误了行程,他望着暴雨思考了一会,忽然命令随行家丁设起了香案,祈求上天开恩放行。

  祈求完上天,包公将同船随员都召集到一起训话。他说:我想上天突然变脸,必有原因。俗话说,人眼不见天眼见,我和你们都要向上天祷告发誓,没有做有愧于百姓的事。如果有谁发现有人贪赃枉法,一定要向我举报。包公说这段话时,脸色更黑了,声若洪钟,闪电在他身后炸响,他看起来就像天神下凡一样,极具威慑力。

  包公说完话,自己先向上天祷告,立下了庄重的誓言。

  这时,家人包兴捧出一方端砚,说是一名老砚工感激包公为官的清正,代表百姓们送给包大人的,但怕直接送给大人不收,就托他带上船来了。包公听了,深感百姓的爱戴之情,但还是将砚丢到了江里。

  此时,风雨小了些,但下属们向上天祷告的仪式还在进行。下属们的表情都很自然。只有那个吴文书对天发誓时,声音越来越小,还发抖。

  接下来,包公命令所有下属将行李放到一起,摊开检查,所有物件都被翻了个底朝天。吴文书的银子最多,有一千三百两之多,没等包公问他,他就说是这三年的俸银。包公也就没再说什么。

  向上天祷告的仪式结束,包公命令:全船搜查,看有无贪之物,一个角落不要放过!听到角落二字,吴文书不由自主的松了口气。他带的砚,藏在人们想也想不到的地方。

  全船搜了一个遍,仍然没有一点贵重的物品。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 9

  相传包公带着包兴,微服私访。这天,来到一个地方,看看天色已晚,决定找个人家投宿。

  他们顺街走着,见前方有一位老人伏在门前石阶上流泪。包公忙上前问:“请问老翁,何事伤心?”老人抬头看了包公一眼,并不说话,只是流泪。包公不便多问,便提出想在这里借宿。老人一听,连连摇手:“不行,不行!实不相瞒,这里前几天才死了人。”包公一听死了人。便问死者何人?何故而死?这一问不要紧,倒引出一段奇案来。

  原来,这位老人姓徐,夫妇两人,膝下只有一子,年方十八。不久前,老夫妇为儿子娶了亲。新娘子聪明贤慧,全家人都很满意。

  新婚之夜,新娘子听说丈夫正在攻读迎考,便出了一个上联考他。这是个连环对:“点灯登阁各攻书”。新娘子开玩笑地说:“对不上下联,不准进洞房。”偏偏新郎书生气太重,一时答不出,竟赌气到学堂去了。

  第二天,新娘发现丈夫愁眉不展,便问是何原因?新郎说;“我正为答不出你的对联发愁呢!”新娘说:“你昨天夜里不是对上了吗?”新郎感到很奇怪;“我昨夜睡在学堂里,并没有回家,怎么会答出对联来呢?”新娘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这才知道昨夜是被人钻了空子失去贞操,悔恨交加,一气之下,便上吊死了。

  一见出了人命案子,衙门马上来人,将新郎捉拿归案。文弱书生抵不住糊涂官的严刑拷打,被逼供认,判了死刑,秋后问斩。老夫人徐氏闻讯,投河而亡。活生生的.一个家庭,被弄得家破人亡,好不凄惨。

  包公听老人讲完了经过,心里也很难过。是谁促成新娘子冤死的呢?要破此案,必得先对出这个对子来。

  这天晚上,包公就宿在老人家里。夜深了,他还在苦思着那个下联,一个人在后院里踱了一会,索兴叫包兴搬来一张太师椅,倚在梧桐树旁,对月而思。想着想着,包公禁不住笑出声来。原来,这个下联正是“移椅倚桐同赏月”。对联想出来了,破案的办法也就有了。

  天明后,包公来到县衙,叫人贴了张榜,上写欲在本地挑选一些有才学的人,带进京城做官。条件是:能对出“点灯登阁各攻书”的下联来。

  榜贴出不久,一个书生揭了榜。他得意洋洋地来见包公,说:“本书生看过榜后,欲随大人进京,还望大人多多栽培。”包公说;“你对出那副对联了吗?”书生假装思索了一下,说:“这是个下联,上联应是‘移椅倚桐同赏月’,不知大人肯不肯带学生进京?”包公嘿嘿一阵冷笑。“行,我带你进京!”说罢,惊堂木一拍:“ 还不快给我拿下!”左右一拥而上,把书生捆绑起来。

  书生正做着官梦,不想被当场拿住,吓得连喊冤枉。包公厉声说:“歹徒,你居心不良,乘夜间淫人妻子,害死两条人命,岂能饶你!左右,掌刑!”书生一听,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下,高呼:“小人愿招!”

  原来,那日新郎赌气跑到学堂后,几个同学开他玩笑,说他放着如花似玉的新娘不伴,却到学堂来守夜,新郎便将考对联的事说了。谁知,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那书生乘机潜往新郎家去答对联,新娘子不辨真假,竟与他同入洞房,以致酿成了这场悲剧。

  包公当堂叫书生划供,打入死牢,并叫来姓徐的老人,让他将押在狱中的儿子领回家去。一场冤案,被包公巧妙地判明了。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 10

  包公是个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家喻户晓的好官,那出《铡美案》,好多人都会哼几句。但有一个案子,却让他愁上眉头,因为原告来者不善。

  那时,朝中有个六十多岁的老太监,深得皇上信任。这老太监听说包公名声大噪,很是不爽,就想了个歪点子,想让包公出洋相,扫包公的威风,臊包公的脸皮子。

  这天,这个老太监叫人捉住一只差不多跟猫一样大的老鼠,将它的尾巴切了,血淋淋地关在笼子里,亲自送到包公跟前道:“这只大老鼠,自以为本事比猫还大,横行霸道,欺东霸西,居然潜入皇宫,窜进我家,偷吃了金馔玉肴不说,还咬坏了当今皇上御赐给我的金袍玉带。请大人明察公审,看这只可恶的老鼠该当何罪?”

  这不是故意来挑衅吗?包公愁上了眉头。

  包公是个正派人,对这种割卵求荣的太监,打心眼里就讨厌。何况这批人,平时胡作非为、仗势欺人,他也早就想在大庭广众之下揭穿他们的老底,让太监们出丑。因此包公一听这老太监要告老鼠的话,就明白是咋回事——不过是城隍娘娘怀胎,心头有鬼罢了。包公一点也不推辞,欣然接下案子。

  老太监心中大喜,他想,看包公你如何收场。

  包公把惊堂木一拍,一声大吼:“王朝、马汉,速速前来,将罪犯带上公堂!”

  这声势,像要审大案要案。随着一声吆喝,王朝、马汉早把那只装在笼子里的老鼠带上公堂。原告老太监是朝中有身份的人,因此特给他设了个座儿。

  包公斜睨了一眼那老鼠,手上一用力,把惊堂木狠狠一拍,大声喝道:“大胆老鼠,仰仗谁的势力,竟擅入皇宫,又潜入民房,吸尽民脂民膏不说,还敢咬坏公公的'金袍玉带,真是罪大恶极。现在原告在此,本官法纪森严,定严惩不贷!”

  听着包公在那儿装腔作势,老太监怎么听也不是味儿,这不是指着冬瓜骂葫芦,月亮坝里谈秃子吗?好你个包拯,还真看不出你的胆呢。本公公可不是停妻娶妻的陈世美!

  老太监还在想,突然又是一声惊堂木拍案,只见笼中老鼠受惊,抓腮挠腿,上蹿下跳。

  包公字正腔圆,开始正儿八百地宣判:“被告老鼠,现原告举证在此,你咬坏公公玉带金袍一事,证据确凿,事实清楚。你还有什么话可以辩解?”

  老鼠会有什么话辩解?真是天下奇闻。

  “被告老鼠,既然你不辩解,本官现在宣判——”

  老太监在一旁好笑,包龙图呵包龙图,你装怪也装得太认真了罢,看你如何下台!

  包公宣判道:“尔这鼠辈所为,已是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不把你处以极刑——五马分尸不能泄恨。姑且看在公公面上,判处你阉刑,割断你的情根,叫你来世成为五官不齐、六根不全不人畜不畜的混帐东西。王朝、马汉,大刑侍候,将罪犯带下去实施阉刑!”

  宣判完,包公走下台,对老太监深深一揖,然后道:“请问公公千岁,本官判得公正与否?量刑是否妥当?如有不妥,万请公公指正一二。”

  老太监此时是猴子爬到黄莲树,讨到的是苦果子。他只好打肿脸充胖子,忙不迭点头道:“大人英明,判得公正!难怪天下人都说你是我大宋第一好官哟!”

  包公双手一拱道:“多谢公公,下官敢不认真?要不是我投鼠忌器,看在公公的面子上,一刀把这恶大恶极的老鼠剐了,现在只好处个阉刑,真是便宜了它!”

  老太监哪还敢说什么,忙喊备轿回去,包公却拦住他说:“公公勿忙走,待验过了刑再走不迟!”

  老太监在那儿脸红一阵白一阵,周身像是十个猫儿在抓,额上滚下豆大的汗,半晌才悟过来道:“别,别啦,我还有事。”

  说完比老鼠溜得还快。

  包公哈哈哈的笑声,老太监听在耳朵里,比那只受刑的老鼠还难受。

【“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相关文章:

为什么包拯被称为“铁面包公”08-10

包公断案的故事09-21

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05-11

铁面无私成语故事07-07

包公的传说09-16

铁面无私的包拯09-15

儿童故事睡前故事12-06

故事大全睡前故事12-24

睡前故事:天鹅的故事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