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通典》卷一百十六礼七十六

时间:2023-04-24 09:50:49 炜玲 通典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通典》卷一百十六礼七十六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通典》卷一百十六礼七十六,欢迎大家分享。

  皇帝拜陵

  将拜陵,所司承制,内外宣摄,随职供办。

  前发二日,太尉告太庙如常仪。将作先修理拜谒之所及寝宫,务极洁敬,不得喧杂。尚舍直长去陵十里所设行宫,奉御铺御座斋室如常仪。守宫设从驾百官及皇亲诸亲并客使位及次如常仪。尚舍又於拜陵所道西量设小次,又於寝宫前之西南设大次东向如常仪。守宫量设侍臣次於大次西南,设群官应陪位者次於侍臣次之西南,随地之宜,皆东向北上,文官在北,武官在南,朝集使於武官之南。尚食先备太牢之馔,珍羞庶品,务极丰洁。

  拜谒前一日,皇帝至行宫,诣斋室,仗卫如式。陵令以玉册进,御署讫,近臣奉出,陵令受讫,奉礼设御位於陵东南隅,西向。(其有山谷隐映,则随地设位,望陵而拜。)又设位於寝宫之内寝殿东阶之东南,西向。又设百官位於陵所,行从官及皇亲诸亲并客使等分方位於神道左右,相对为首;於寝宫所大次之前,分方序立如常,并随地之宜。

  拜谒日未明五刻,诸卫量设黄麾仗於陵寝陈布。(其陵寝旧宿卫人,各依本职掌,不得移动。)

  未明三刻,行从百官及诸皇亲五等以上、诸亲三等以上并客使等应陪位者俱就位。侍中版奏:"请中严。"(其布位及进严典仪相赞设之。)近仗就陈如常。

  未明一刻,侍中版奏:"外办。"皇帝素服乘马以出,敕侍臣上马,曲直华盖繖扇侍卫如常仪,诣陵西南小次,所由控马以入。

  少顷,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步出次,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前导,皇帝至位立。太常卿前奏:"请再拜。"(博士与太常卿退立於后。)皇帝再拜。太常卿又前奏:"请更再拜。"皇帝又再拜。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陪位者皆再拜,又再拜讫。(凡赞拜进退,皆通事舍人赞相,以后准此。)少顷,太常卿前奏:"请辞。"皇帝再拜,又再拜。奉礼曰:"奉辞。"赞者承传,陪位者再拜,又再拜。

  太常卿引皇帝还小次,乘马出次,敕侍臣上马,仪仗侍卫诣寝宫。皇帝从陵回诣大次,乘马以入,其仗卫等各立以俟,其行从百官及皇亲诸亲并客使等,并依位序立於大次之前。所司严洁具酒馔。

  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步出大次,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前导,皇帝至寝宫南门,仗卫停於门外。(其应从入之官,临时奏听进止。)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前导,皇帝入内门,取东廊进至寝殿东阶之东南,西面立定。太常卿前奏再拜讫,引皇帝升东阶,当神座前,北面再拜讫,又当皇后神座前再拜讫,入,进省服玩,拂拭床帐。敕所司进太牢之馔,加备珍羞陈设。(若有太子、诸王、公主陪葬柏城内者,并於寝殿东廊下所司致祭,功臣陪葬者,於东廊下各奠馔布位,量定献官行事。)太常卿引皇帝出,诣酒樽所,酌酒进,(其樽坫陈於堂户外之东南如常仪。)皇帝入奠酒三爵讫,当神座前北向立。太祝二人对持玉册於室户外之右,东向,一太祝东向跪读祝文讫,皇帝再拜,又再拜。若更进奠服玩,即躬自执陈。讫,太常卿引皇帝出户,当神座前北向立。太常卿奏:"请辞。"皇帝再拜,又再拜。讫,太常卿引皇帝出中门,太常卿前奏:"请权停。"(其从官及行事官并出大门外奉候。)其守宫使、内侍官引内宫率寝宫内人谒见讫,皇帝出,侍卫如常仪,还大次。少顷,若犹宿,即乘马还行宫。若更向前陵,即於大次更进发。(皆近侍先奏取进止,与仗卫计会。)

  皇后拜陵

  所司先设大次於寝宫之东,随地之宜,东向,铺御座如常。又设先朝妃嫔次於大次之南。守宫设大长公主、长公主及诸亲妇人、命妇等次於妃嫔之南,皆东向。及拜谒之处,皆障以行帷。

  前一日,内谒者设中宫御位於寝宫东大次前近东,东向。又设先朝妃嫔以下位於御位西南,各於其次之东,皆重行东面,以北为上。司赞位於妃嫔东北,东面,掌赞二人在南,差退。

  皇帝发行宫后,皇后乘四望车如常行之式,发行宫,之大次,改服假髻、白练单衣服。内典引各引妃嫔以下就位立讫,内侍版奏:"外办。"司言引尚宫,尚宫引皇后(每尚宫前导,皆司言先引。)出就位。(尚服负琮宝以从如式。)立定,尚仪前奏:"再拜。"退复位。皇后再拜。司赞曰:"再拜。"掌赞承传,诸陪位者皆再拜。少顷,尚仪又前奏:"请再拜辞。"皇后再拜。司赞曰:"再拜。"掌赞承传,诸陪位者皆再拜。尚宫引皇后还大次,谒寝宫如后仪。皇后初还大次,内典引各引陪位者退。

  皇后拜陵讫,於寝宫东大次改服钿钗礼衣,(若服常服,临时听进止。)乘舆诣寝宫,司服负琮宝以从,侍卫如常,先朝妃嫔、大长公主、长公主陪后如常式。至宫北门,降舆入大次。

  皇帝既入寝宫,尚宫引皇后侍从如常。诣寝殿前西阶之西,东面立。其妃嫔、公主等陪从立於皇后之南,皆东面北上。又设司赞位於妃嫔东北,东面;掌赞二人在南,差退。在位者立定,尚仪前奏:"再拜。"皇后再拜。司赞曰:"再拜。"掌赞承传,妃嫔以下皆再拜。讫,尚宫引皇后升自西阶,入室,(妃嫔公主等仍立於阶下。)诣先帝神座前,北面再拜。讫,尚宫又引皇后诣先帝皇后神座前,北面再拜。讫,复引皇后进省先后服玩。讫,引退西厢东面立。进食讫,皇帝出,尚宫引皇后从出,降自西阶,复阶下位。尚仪奏:"再拜。"皇后再拜。讫,司赞曰:"再拜。"掌赞承传,妃嫔以下皆再拜。讫,请皇后之大次更衣,妃嫔以下皆更衣。皇后出寝宫北门,乘四望车还行宫,侍从如来仪。

  太常卿行诸陵

  所司先择吉日。

  行日之朝,车府令具轺车,驾一马,清道。青衣、团扇、曲盖、繖扇俱诣太常寺门布列以候。守宫先於陵南百步道东设次,西向北上。右校令具翦除利器以备洒扫。

  太常卿公服乘车,奉礼以下公服陪从,到次降车,停便座。奉礼设卿位於兆门外之左,西向,陵官在卿位东南,执事官又於其南,俱西面北上。设奉礼位在陵官之西,西面,赞者二人在南,少退。

  谒者引太常卿出次就位,赞引引诸官以次就位。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者俱再拜。谒者引太常卿,赞引引诸官以次入奉行毕,谒者引复位。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谒者引太常卿,赞引引诸官各就便座。少顷,乘车发行次,诣诸陵奉行如上仪。若应须洒扫及芟薙修理,皆即随事处分。

  荐新於太庙

  荐新之日,太庙令帅斋郎洒扫庙之内外,太官先馔所荐之物於神厨。(若有酒者,庙司设樽坫罍洗如式。)谒者引太常卿入立於东门之内道北,西向。谒者赞引称:"再拜。"太常卿再拜。进馔者奉馔入自正门,升自太阶,各设於神座前。(笾豆盖幂彻之如式。)讫,降自东阶以出。谒者引太常卿升自东阶,诣献祖室户前,盥洗酌献讫,再拜,又再拜。(若无酒即但再拜。)讫,谒者引太常卿复位。谒者赞拜,太常卿再拜讫,谒者引出。

  荐新物

  冬鱼、蕨、笋、蒲、白韭、堇、小豆、眢豆、蘘荷、菱人、子姜、夌索、春酒、桑落酒、竹根、黄米、粳米、糯米、粱米、稷米、茄子、甘蔗、芋子、鸡头人、苜蓿、蔓菁、胡瓜、冬瓜、瓠子、春鱼、水苏、枸杞、芙茨、子藕、大麦麫、瓜、油麻、麦子、椿头、莲子、栗、冰、甘子、李、樱桃、杏、林檎、橘、椹、菴罗果、枣、兔脾、獐、鹿、野鸡。

  荐新物皆以品物时新堪供进者。所司先送太常,令尚食相知拣择,仍以滋味与新物相宜者配之以荐,皆如上仪。

  有司享先代帝王

  前享五日,诸享官各散斋三日於正寝,致斋二日於其庙所,如别仪。(无庙者祭於坛,其坛制准州社坛。其祭官以当州长官充,无以次通取也。)诸享官致斋之日,给酒食及明衣,各习礼於斋所。

  前享一日,所在县官清扫内外,整拂神座。(无庙者,享日未明,县官帅其属入诣坛东陛升,设神座於坛上近北,南向,席以莞。以后陈设行事,依在庙之位。)设配座於神座东南,西向,席以莞。又为瘗埳於庙后壬地,方深取足容物。赞礼者设初献位於东阶东南,亚献、终献於初献之南,少退,俱西向北上。设掌事者位於终献东南,重行西面,以北为上。设赞唱者位於终献西南,西向北上。设望瘗位於庙堂东北,西向。又设赞唱者位於瘗埳东北,南向东上。设享官以下位於南门之外道东,重行西面,以北为上。(无庙者即设享官以下位於坛东壝门之外道南,重行,北面西上。)祭器之数:每座樽六,笾十,豆十,簋二,簠二,鉶三,俎三。县官帅其属升设樽於庙堂上前楹间室户之外,北向,正座之樽在西,配座之樽在东。(樽皆加勺幂,有坫以置爵。)设币篚於樽所。设洗於东阶东南,北向,东西当东霤,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实爵三巾二在篚。加勺幂。执樽罍洗篚者各位於樽罍洗篚之后。

  享日未明,烹牲於厨。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体牛羊豕,皆载右胖。前脚三节,节一段,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去上节,载下二节。又取正脊、脡脊、横脊、正胁、代胁、短胁各二骨以并,馀皆不设。簋实稷黍,簠实稻粱。笾十,实石盐、乾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豆十,实韭菹、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脾析菹、豚胉。若土无者,各以其类充之。)诸享官以下各服祭服。(三品毳冕,四品绣冕,五品玄冕,六品以下爵弁。)县官帅其属入实樽罍及币,(每座之樽,一实醴齐,一实盎齐,一实清酒,其玄酒各实於上樽。币用帛,长丈八尺,色用白也。)祝版各置於坫。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与执樽罍篚者入立於庭,重行北面,以西为上。立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俱再拜。执樽者升自东阶,(坛则升自东陛,以后准此。)立於樽所。执樽罍篚者各就位。升自东阶,行扫除於上,降,行扫除於下讫,各引就位。

  质明,赞礼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门外位。少顷,赞礼者引享官以下以次入就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赞礼者进初献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祝跪取币於篚,各立於樽所。掌馔者帅执馔者奉馔陈於南门之外。(坛则奉馔陈於东壝门之外。)赞礼者引初献升自东阶,(其坛则升自南陛,以后初献升降皆准此。)进当神座前,北向立。祝以币东向进,初献受币,祝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入,跪奠於神座,兴,出户,北向再拜。赞礼者引初献入,当配座西壁下东面立。祝以币北向进,初献受币,祝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进,东面跪奠於配座,兴,退复位,东面再拜。赞礼者引初献降复位。掌馔者引馔入,升自东阶,(坛则升自南陛。)祝迎引於阶上,各设於神座前,掌馔者帅执馔者各复本位,祝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东阶,诣酒樽所,执樽者举幂,初献酌醴齐。赞礼者引初献入诣神座前,跪奠爵,兴,出户,北向立。祝持版进於神座之右,东面跪读祝文。(帝喾云: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开元神武皇帝讳,谨遣具官姓名,敢昭告於帝高辛氏,惟帝能序三辰,功施万物,式遵祀典,敬以制币牺齐,盛庶品,祗荐於帝高辛氏,尚飨。 帝尧云:敢昭告於帝陶唐氏,惟帝则天而行,光被四表,式遵祀典,敬以制币云云。配座云:敢昭告於唐司徒,惟公敬敷五教,弘赞彝伦,率由旧章,配享於帝陶唐氏云云。 帝舜云:敢昭告於帝有虞氏,惟帝道光七政,绩宣五典,式遵故实云云。配座云:敢昭告於皋陶氏,惟神爰定五刑,载敷九德,率由旧典云云。夏王禹云:敢昭告於夏王禹,惟王克平九土,功施万代,式遵故实云云。配座云:敢昭告於伯益氏,惟公赞敷下土,克蕃庶物,率由旧章,配享於夏王禹云云。 殷王汤云:惟王革命黜暴,功济天下,式遵祀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於伊尹氏,惟公弼谐政道,功格天地,率由故实云云。 周文王云:惟王受命作周,经纬天地,式遵祠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於太公,惟公纯德孔明,翼成周室,率由旧典云云。 周武王云:应天顺人,克定祸乱,式遵祠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於周文公、召康公,惟公道光十乱,功著分陕,率由旧典云云。 汉高帝云:惟帝神武膺期,抚安区夏,式遵祠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於萧相国,惟公翼成汉业,厥功惟茂,率由旧章云云。)讫,兴。初献再拜。祝进,跪奠版於神座,兴,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官诣配座酒樽所,取爵於坫,执樽者举幂,初献酌醴齐。赞礼者引初献入,东面跪奠於配座前,兴,进立於西壁下,东面立。祝持版入,立於配座之左,北面跪读祝文讫,兴。初献再拜。祝进,跪奠版於配位,兴,还樽所。 赞礼者引初献出户,北向立。祝各以爵酌清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进於初献之右,西向立。初献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兴。祝各帅执馔者以俎跪减神座前三牲胙肉,各取前脚第二节共置一俎上,以授初献。初献受以授掌馔者。初献跪取爵,遂饮卒爵。祝进受爵,复於坫。初献兴,再拜。赞礼者引初献降复位。

  於初献饮福,赞礼者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东阶,诣酒樽所,执樽者举幂,亚献酌盎齐。赞礼者引亚献入诣神座前,北面跪奠爵,兴,出户,北向再拜。赞礼者引亚献诣配座酒樽所,取爵於坫,执樽者举幂,亚献酌盎齐。赞礼者引亚献入诣配座前,东向跪奠爵,兴,退於西壁下,东面再拜,出户,北向立。 祝各以爵酌清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进於亚献之右,西面立。亚献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祝受爵,复於坫。亚献兴,再拜。赞礼者引亚献降复位。

  初亚献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盥洗、升献、饮福,如亚献之仪。讫,赞礼者引终献降复位。

  祝各进神座前跪彻豆,兴,还樽所。赞唱者曰:"再拜。"(非饮福受胙者皆再拜。)再拜讫,赞唱者又曰:"再拜。"献官以下皆再拜。

  赞礼者进初献之左,白:"请就望瘗位。"赞礼者引初献就望瘗位,西向立。赞唱者转立於望瘗东北位。初献官拜讫,祝各进神位前跪取币,兴,降自西阶,(坛则降自南陛。)诣瘗埳北,南面以币置於埳。赞唱者曰:"可瘗。"埳东西面各二人填土。半埳,赞礼者进初献之左,白:"礼毕。"遂引初献以下出。赞唱者还本位,祝与执樽罍者俱复执事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以出。祝版焚於斋所。

  季夏祭中霤於太庙

  季夏土王日,祭中霤於太庙之庭。

  前祭三日,诸祭官散斋二日於正寝,致斋一日於庙所,如别仪。

  前一日,卫尉陈设如常。

  祭日,未明十刻,太官丞具特牲之馔。

  未明一刻,太庙令帅其属入布神座於庙庭西门之内道南,东向,席以莞,设神座於座首。设酒樽於神座东南,设洗又於酒樽东南,俱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也。)奉礼设太庙令位於神座东南,执事者位於其后,俱北向西上。设门外位皆於东门之外道南,重行北向,以西为上。

  质明,诸行事之官各服其服。良酝之属入实樽罍,太官丞监实笾豆簋簠。赞引引太庙令,又赞引引执事者,俱就门外位。太祝与执樽罍篚幂者先入,诣神座前,西向再拜讫,各就位。立定,赞引引太庙令,又赞引引执事者入就位。赞引赞拜,太庙令以下皆再拜。太官丞出,诣馔所。

  赞引进太庙令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太官丞引馔入,太祝迎引於座首,设於神座前讫,太官丞以下还本位,太祝还樽所。

  赞引引太庙令诣罍洗,盥手洗爵,诣酒樽所,执樽者举幂,太庙令酌酒。赞引引太庙令进神座前,西向跪奠爵,俯伏,兴,少退,西向立。太祝持版进於神座之右,北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开元神武皇帝谨遣具位姓名,敢昭告於中霤:赖兹保养,甿庶以安,式荷神功,祗率常礼,爰以特牲、芗合、芗萁、嘉蔬、嘉荐、醴酒,明祀於神,尚飨。"讫,兴。太庙令再拜。太祝进奠版於神座,俯伏,兴,还樽所。

  太祝以爵酌福酒,进太庙令之左,北面立。太庙令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还樽所。太庙令俯伏,兴,再拜,赞引引还本位。

  太祝进,跪彻豆,俯伏,兴,还樽所。太祝与执樽罍篚者俱复位。立定,赞引赞拜,太庙令以下皆再拜。赞引进太庙令之左,白:"礼毕。"遂引太庙令以下出。其祝版燔於斋所。

  孟冬祭司寒(纳冰开冰附)

  前三日,诸祭官散斋二日於家正寝,致斋一日於祭所。右校扫除祭所,卫尉陈设如常。

  祭日未明十刻,太官丞具特牲之馔。

  未明一刻,郊社丞入布神座於庙北,南向,设神位於座首。又帅其属设酒樽於座东南,设洗於酒樽东南,俱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执樽罍篚者各位於樽罍篚之后。上林令设桃弧棘矢於冰室户内之右。(祭讫遂留之。)奉礼设上林令位於神座东南,执事者陪其后,俱重行,西向北上。

  质明,上林令以下各服其服,郊社丞、良酝之属入实樽罍,太官丞监实笾豆簋簠。赞引引上林令,又赞引引执事者,俱就门外位。立定,太祝与执樽罍篚幂者先入,立於神座前,北向,俱再拜讫,各就位。赞引引上林令,又赞引引执事者,俱入就位。立定,赞引赞拜,上林令以下皆再拜。太官丞出诣馔所。

  赞引进上林令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太官丞引馔入,太祝迎於座首,设於神座前讫,太官丞以下还本位,太祝还樽所。

  赞引引上林令盥手洗爵,诣酒樽所,执樽者举幂,上林令酌酒。赞引引上林令进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俯伏,兴,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进於神座之右,东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开元神武皇帝谨遣某官姓名,敢昭告於玄冥之神:顺兹时令,增冰坚厚,式遵常典,将纳凌阴,谨以玄牡秬黍,嘉荐清酌,明祀於神,尚飨。"讫,兴。上林令再拜。太祝进,跪奠版於神座,俯伏,兴,还樽所。

  太祝以爵酌福酒,进上林令之右,西向立。上林令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还樽所。上林令跪,俯伏,兴,再拜,赞引引还本位。

  太祝进,跪彻豆,俯伏,兴,还樽所。太祝与执樽罍篚者俱复位。立定,赞引赞拜,上林令以下皆再拜。赞引进上林令之左,白:"礼毕。"赞引引上林令以下出。其祝版焚於斋所。

  兴庆宫祭五龙坛

  将祭,有司筮日如别仪。

  前祀三日,凡应祭之官散斋二日,致斋一日如别仪。

  前祭二日,守宫设祭官次於东壝之外道南,北向,以西为上。设陈馔幔於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北向。太乐令设判悬之乐於坛南。右校扫除坛之内外。

  前祀一日,晡后一刻,诸卫令其属各以其方器服守卫壝门,清斋一宿。奉礼设献官位於壝东南,西向;执事位於献官东南,俱西向北上。设奉礼位於献官西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设祭官以下门外位於东壝之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以西为上。郊社令帅斋郎设散樽五龙各二於坛上东南隅,北向西上。(樽加勺幂,有坫以置爵。)设洗於坛东南,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执樽罍篚幂者各位於樽罍篚幂之后。

  祀日未明十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烹牲於厨。(牲以少牢。)

  未明二刻,郊社令帅斋郎各服其服,升设五龙座於坛上近北,南向东上,席以莞,设神位各於座首。

  未明一刻,祭官以上各服其服。郊社令与良酝之属入实樽罍。太祝以币置於篚。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笾豆簋簠等,设於馔幔内。

  质明,谒者引献官以下就门外位。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执樽罍篚幂者入,当坛南重行北向,以西为上。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执樽罍篚幂者皆再拜讫,自东陛升,立於樽所,各就位。太乐令帅工人入就位。

  谒者进献官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工鼓柷,乃以姑洗之均,乐舞三成,偃麾,戛敔,乐止。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讫,复位。

  太祝取币於篚,立於樽所。太官令帅进馔者奉馔陈於东门之外。

  谒者引献官诣南陛升,北向立。太祝以币授献官,献官受币。登歌作,以南吕之均。谒者引献官进,北向跪奠币於青龙之座前。诸座皆太祝助奠。俱毕,献官再拜讫,登歌止。谒者引献官降自南陛,还本位。

  太官令引馔入,升自南陛,太祝迎引於坛上,设馔於神座前讫,降复位。

  谒者引献官诣罍洗,盥手洗爵讫,引升南陛,诣酒樽所,执樽者举幂,献官酌清酒。谒者引进神座前,北向跪奠爵於青龙之座。太祝等助奠诸座。俱毕,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进於青龙座之右,东向跪读祝文。(祝文临时制撰。)读讫,献官再拜。太祝进,跪奠版於神座,俯伏,兴,还樽所。

  太祝以爵酌罍福酒,进献官之右,西向立。献官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兴。太祝帅斋郎进俎,太祝跪减神前胙肉,兴,以授献官,献官受以授斋郎。献官跪取爵,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於坫。献官再拜,谒者引降复位。

  太祝跪彻豆,俯伏,兴,还樽所。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献官不拜。)奉礼又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谒者进献官之左,白:"礼毕。"遂引献官以下出。太祝以下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太祝再拜讫,出。其祝版燔於斋所。(如沈玉於川,临时别取进止。)

  简介

  《通典》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典章制度专史的开创之作。杜佑以前的典章制度史,基本集中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部分。在史实容量和撰述体例上都有诸多的限制,无力承担完整记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发展变化历史的任务。而《通典(全5册)》把这一体裁独立出来,为这一体裁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从此典制史成为传统史学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通典》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末年止(肃宗、代宗以后的变革,有时也附载于注中),分为九类,以食货居首,次以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类又各分子目。对于历代典章制度,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有时不但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而且用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刊行

  《通典》书成于贞元十七年(801年)。通记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史,始于传说终于唐天宝末,间及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各冠总论,下系子目,凡有一千五百八十四条,正文约一百七十万字,注文约二十万字。

  《通典》取材博综古今,广采群经、诸史、地志,汉魏六朝文集、奏疏,唐国史、实录、档案、诏诰文书、政令法规、大事记、《大唐开元礼》及私家著述等,皆按时间顺序分类纂次。各典于历代制度多究其原本,明其始末,并引前人议论,参以己见,见其得失,其中以食货、职官、边防各典较为精到。为中国典制文化专史的首作,对后世史书编纂影响甚巨。

  《通典》内容略古详今,唐代部分约居全书的四分之一,多属原始数据,其价值不在《唐六典》、《唐会要》等书之下。惟记事偶有遗漏,兵典叙兵法而不载兵制,礼典一门竟全书之半,于体例殊未允当。亦已窜入宪宗朝数事。书约初刊于北宋。

  《通典》是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作者杜佑曾任唐朝节度使和宰相等职,对中央及地方制度极为熟悉,他采录历代典籍,溯寻制度的因革变迁,希望为在唐帝国写下一幅臻于理想的政治蓝图。《通典》就是一部古代与现代的对话,理想与实际的结合。

  《通典》全书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九门。它的结构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杜佑在《通典·自序》里对此作了明白的说明:“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狄焉。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这个逻辑构成,体现了杜佑对封建制度的全盘理解。在每一门目之中,杜佑又细分子目,每事以类相从。他叙述各种制度及史事,大体按照年代顺序,原原本本详细介绍。在有关事目之下还引录前人的有关评论,或写下自己对此的看法。评述结合的写作方法,提高了《通典》的学术与经世致用价值。从总体看,全书编排得整齐有序,条理井然,眉目清楚,很便于读者阅读、查考。

  《通典》在历史编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典章制度专史的开创之作。杜佑以前的典章制度史,基本集中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部分。在史实容量和撰述体例上都有诸多的限制,无力承担完整记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变化历史的任务,落后于社会的客观需要。《通典》把这一体裁独立出来,为这一体裁的成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从此以后典制史成为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出现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史的专书,丰富了传统史学的表现能力,也促进了史学服务于社会这一优良传统的发展。

  《通典》所记上起远古时期,下至唐代天宝末年,唐肃宗、代宗以后的史实多以夹注的形式补入。它基本包罗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方面。它的《食货典》12卷,叙述历代的土地、财政制度。对历代土地形态的变迁,租税的轻重,户口的盛衰,货币的变革,盐铁的管理,杂税的兴起等等情况都作了详尽的考察。《职官典》22卷,叙述历代官制的沿革变化。把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官,从员额到官阶的情况,也都叙述得清清楚楚。《兵刑典》23卷,叙述兵略、兵法和历代的刑法制度。它把唐以前所有战争的胜负经验,兵法上的原理原则,统一归纳起来,各标以适当的题目,成了一部有系统的军事理论著作。《边防典》16卷,叙述历代的边防与四境各族政权的情况,交待了丰富的民族地区历史发展变化情况,为民族史和国防史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通典》中《礼典》有100卷,占了全书卷数的一半。它详记了古代礼制情况,材料是相当丰富的。在封建政权建设中,礼是关键环节之一,杜佑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与他的身份地位和他对封建制度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典》为人们研究、了解典章制度,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和材料,为封建政权建设提供了一部翔实可靠的参考书。

  杜佑在书中除提供了详尽、系统的典章制度史料外,还表述了自己对封建政治、经济的一系列看法,阐发了他进步的历史思想。

  他认为社会经济是治乱安危的先决条件与关键因素,治理国家的关键是进行教化,而教化的前提是丰衣足食,不能满足百姓基本的生存需要,安定社会的一切环节都形同虚设。他对经济重要性的强调,对于古代思想观念的发展进步有一定影响。他在书中把食货放在各类问题的首位,在史书中也是没有先例的。杜佑在长期理论实践中体会到粮食、土地和人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有了粮食就使国家用度充足,尽地力就使人不愁衣食,人户清楚就使赋役均匀。这三样事情做好了自然会使民富国强。在经济政策上,他提出要处理好国足与家足的关系,他指出家足是国足的基础,家足才能使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他还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提出“薄敛”和“节用”,以减轻百姓负担,保证国家经济机器正常运转。这些主张都是很切实际的。

  杜佑在《通典》中阐述了历史发展变化的观点。他反对是古非今之论,指出“汉、隋、大唐,海内统一,人户滋殖,三代莫传。”(《通典》卷31《职官》13)用社会发展进步的事实批驳历史倒退的观点。他还独具慧眼地从当时少数民族的社会状况中,推论古代先民的社会历史状况,指出“古之中华,多类今之夷狄”(《通典》卷85《礼》45),存在着人殉、巢居穴处、茹毛饮血,同姓婚娶等陋习。当时的中华与少数民族落后状况的对比,正生动反映了中华文明从落后走向进步的历程。这个论证已有一定的科学因素,在古代可谓石破惊天之论。

  社会发展进步的观念必然导致他因时变革的思想。他强调“随时立制,遇弊则变”(《新唐书·杜佑传》)。要使当世的政策措施,适应历史变化情况,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现实的需要。对于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废封建立都县,以至当时的两税法等改制措施,他都表示了赞赏的态度。

  杜佑重人事而非天命。在对历史事件发展原委和政治、经济制度因革变化的分析中,他都把人们的历史活动和历史时势的促成放在重要地位,而很少考虑天命的作用。对于阴阳灾异学说,他基本持否定态度。在叙述历代战例时,他常常选取一些不信吉凶预兆之说而获取胜利的实例,来表明他对此的看法。对于流行已久的星宿分野说,他根据史籍记载,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他在《通典》中删掉了纪传体史书志部分的五行、符瑞等内容,使《通典》表现出更强的理性色彩。

  作者

  杜佑(735—812年),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出身于具有悠久历史和显赫地位的名门大族。父杜希望,官至鄯州都督、陇右节度留后。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江淮青苗使、容管经略使、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历唐顺宗、唐宪宗二朝,均以宰相兼度支使、盐铁使。唐宪宗元和初,杜佑以年老,屡次请求致仕,元和七年(812年)六月,始获准以守太保致仕。十一月病卒。赠太傅,谥曰安简其孙杜悰后来也做到宰相,杜牧为晚唐著名诗人。

  杜佑生平好学,手不释卷。公事之余,除《通典》,还撰有《理道要诀》一书,是《通典》的要义,被朱熹称为“非古是今”之书,今已亡佚。

【《通典》卷一百十六礼七十六】相关文章:

通典 卷七十六 礼三十六 沿革三十六 军礼一08-15

《通典》卷一百十 礼七十08-15

《通典》卷一百六 礼六十六08-15

《通典》卷一百七 礼六十七08-15

《通典》卷一百九 礼六十九08-15

《通典》卷一百二十 礼八十08-15

《通典》卷一百二十 礼八十08-15

通典 卷九十 礼五十 沿革五十 凶礼十二08-15

通典 卷五十 礼十 沿革十 吉礼九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