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重阳节吉凶的时代演变

时间:2021-03-18 17:23:27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重阳节吉凶的时代演变

  每年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吉日,由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遂成敬老节。殊不知,汉代之前,先民一直视农历九月九日为恶日,佩戴茱萸、喝菊花酒、郊外登高等都是为了消解灾祸。

重阳节吉凶的时代演变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卷九季秋纪曰: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重阳之名源于古人对数字阴阳属性的神秘解释,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为两阳重合,意味阳气已达极盛,凡事盛极而衰,是不祥的征兆。为避开所谓恶日,古人除了开展盛大的祭祀活动,就是通过佩戴消灾除邪中草药或登高野宴等方式消灾避邪。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就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汝南人桓景跟随费长房学道多年,费长房告诉他:九月九曰,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桓景按照费老师的吩咐一家子登山了。傍晚回家,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费老师听到后说:此可代也。吴均最后总结说:今世人九曰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其实,汉刘歆之前兜售茱萸、菊花酒了。其《西京杂记》卷三戚夫人侍儿言宫中乐事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看来,早在魏文帝曹丕之前,刘歆就试图替重阳恶日说平反。

  当然,为重阳正名并使其成为吉日的第一人是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对九这个数字作了全新的注释: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以九九寓意久久,将农历九月九日主要内容由避祸,消灾改为祈寿、祈福。

  到了唐朝,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钦定重阳为正式节日。《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载:九月丙午,诏曰:尚齿重旧,先王以之垂范。也就是说,九月丙午,唐太宗李世民发布诏令,尊崇老年人,看重旧臣,先代的圣王以此为后人留下了榜样。

  而武则天选在公元690年的重阳节这天废睿宗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看重的恐怕就是重九的久久寓意。自从重阳节成为吉日,文人墨客不断用诗文歌赋为其注入文化元素的同时,老百姓则流传下来的重阳节俗发扬光大。

  于是,作为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之物辟邪翁茱萸和延寿客菊花迎来新辉煌。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是著名的中药。晋周处《风土记》谓:茱萸九月初九日,气烈成熟,折茱萸插在头上,可以辟恶气、御初寒。故而,人们不仅把茱萸插在头上,还佩茱萸于臂、悬茱萸于屋,并将茱萸栽于居所、水井等周围。

  到了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北宋,重阳延寿客菊花的风头很快盖过茱萸。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用300字篇幅介绍当时开封重阳节盛况首先说:九月重阳,京城人观赏的菊花有数种:其中黄白色的花蕊像莲房似的叫万龄菊,粉红色花蕊的叫桃花菊,白色花瓣而浅红色花心的叫木香菊,黄色花瓣而花朵呈圆形的叫金铃菊,纯白色而花朵很大的叫喜容菊。酒店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

  而南宋的重阳节已发展成大喜节日。南宋文学家周密史料笔记《武林旧事》卷三重九曰: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以茱萸浮于酒面饮之),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黏米做的面粉)。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至于人们缘何重阳节赏菊、咏菊、采菊、饮菊花茶、喝菊花酒,除了取其谐音近似九,菊花也的道家仙方中的不死草和一剂中药。

【重阳节吉凶的时代演变】相关文章:

汉字的演变04-04

牛的演变09-16

足球的演变04-09

笔的演变11-26

牛的演变09-16

梦见神的吉凶06-26

梦见坐牢的吉凶07-19

梦见瘸腿的吉凶07-17

梦见无家可归的吉凶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