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古代文论经典篇

时间:2022-08-30 09:54:42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文论经典篇

  在高校讲授中国古代美学史、中国古代文论时,有一个人物是一定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刘勰。刘勰是很有故事的人物,他出生在京口,即今天的镇江,小的时候家道已经衰落,家里穷得没有钱娶妻,但他似乎也受到过儒家文化的影响,据古籍记载,他年轻时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拿着一些礼器跟着孔子南行,在梦中,他俨然就是孔子的弟子。刘勰醒来时,觉得这可能是圣人给他的一种暗示,所以,他一直想着有机会传播儒家思想,才不会辜负托梦给他的孔子。可是,现实的状况让刘勰没有办法实现建功立业的梦。他在二十岁左右,不得不进了京城的定林寺,在寺庙里过着清静、孤寂的生活,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位高僧,这位高僧叫僧佑,刘勰跟着僧佑学习,也帮他做些抄抄写写的事。

  僧佑可不是一般的和尚,他原籍徐州,出生于建邺,14岁时就进入定林寺,成为定林寺开山祖师法达的嫡传第子。僧佑既是得道高僧,又是佛学大家;既深研佛学,又收集佛教典籍;既释注佛典,又精通儒家等经典,他使定林寺成了非凡的名寺。刘勰跟着他,也是既读经习佛,又研习儒道,慢慢地学问也渊博了,成了博学之士。

  可以说,刘勰是精心于佛,致心于儒,又留心于道,逐渐成了当时的杰出文化学者,而他的师傅在京城的广泛人缘,与京城大官、望族和高层文化人物的交往,也对刘勰帮助很大。当时很多的大人物都请僧佑题写匾额,撰写碑文等,或许是僧佑太忙了,求写的人太多了,有时,机会就落到了刘勰的身上。而且,刘勰的碑文也写得很好,也渐渐有人请他写了。后来,京都建康的不少寺塔及高僧碑文都是由刘勰撰写的,这表明刘勰也出名了。因为碑文写得好,影响也大了,都城的显贵们也开始留心这位寺庙里的学者,这就给了刘勰走出寺庙的一个好机会。

  本来,年轻时刘勰就梦到孔子,就有志于仕途,他不但居于寺中凡心未了,而且更是致心于儒,很在意于官场,也很想能闻达于诸侯。梁武帝肖衍天监初年,机会终于来了,经人推荐,刘勰离开了定林寺,步入仕途,先是任职奉朝请,后来又任中军将军肖宏的记室、车骑仓曹参军、仁威将军肖绩的记室,还当过太末(今浙江龙游)县令,最后任昭明太子肖统宫中的通事舍人兼步兵校尉。刘勰从寺中走出来,也算是在官场风光了一把,可是,后来,在中大通三年(531年),当昭明太子去世后,他奉武帝敕与沙门慧震又入定林寺撰经,改名为慧地,在68岁时去世,据说,他回到定林寺后,是真正地信佛了。

  刘勰走进官场之前,虽然读经修佛,但主要心思是在儒学经典方面,当然,他深知,他不可能在注释儒家经典方面超过汉代的大儒马融、郑玄等,所以,就另辟途径,沿着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以及挚虞的《文章流别论》等的路数走下来,刘勰大大地拓宽了“论文”的途径和视野,构建了宏大、丰富、缜密、新颖的文论体系。在他三十二岁左右,他花了五年多时间,写了三万七千多言文论,这样的字数,在当时可是鸿篇巨著,大家知道,这就是著名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由五十篇短文构成,集前人之大成,述论丰富,且体系严整,并有自己相当新颖的见解。此书前四十九篇分论文章的具体问题,而最后一篇《序志》,是阐明写作缘由及全书概要。据说,之所以成五十篇,是遵循所谓的《易》学中的“大衍之数”,刘勰深通“易”理。

  不难看出,《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儒家的,前五篇“文之枢纽”,其标题用的“原道第一”、“征圣第二”、“宗经第三”、“正纬第四”等,显然是从儒家“六经”那里来的,儒学色彩浓厚。

  当然,《文心雕龙》的观点基于儒家又超越了儒家,大量吸取了魏晋时期“文的自觉”的观点,大谈灵感、气质、情感、风采等,如《神思》、《风骨》、《情采》等,相当精彩,很有灵动性,令人叹而观止。

  在书中,刘勰还注入了一些佛学的观点,让佛理和儒学、玄学等,溶为一体,非常精彩。

  在文体上,刘勰与南朝的主流写法一致,用流行的骈文来写,《文心雕龙》是骈文写作的代表作,写得非常美。如《神思篇》中,描述“文思”变化:“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写得相当的形象,论得很有韵味。

  再如的《物色篇》曰:“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这曾被清代的大文人、《四库全书》总编辑纪晓岚称为是天下第一“赞”语。

  前几年,在古都南京,发现了钟山定林寺遗址,或许这就是僧佑和刘勰研佛读经,集古籍,著新书的那个古寺。历来,涉及刘勰生平的定林寺据说有至少有五处之多,即南京钟山上定林寺;南京钟山下定林寺;南京方山上定林寺;京口定林寺;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南朝的都城健康,是当时佛教最盛行的圣地之一,梵刹林立,名寺数百,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之说,在当时,钟山及周围,寺庙超过七十座,或许,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孕育出僧佑和刘勰这样的佛学大学者,大文化学家。

  有人说,定林寺、刘勰和《文心雕龙》,形成三位一体的奇雅的文化现象,而这三位一体正是在佛教名山建康才可能实现的,这话有相当的道理。当时,钟山有两座定林寺,即“下定林寺”和“上定林寺”,南宋以后,下定林寺即逐渐荒废,湮没无闻,在后来才找到了记载的资料,经考证其遗迹位置基本能确实;;而上定林寺, 连被废的时间和具体地点在文献中都找不到,或者根本就没有准确记载,在南宋时,人们已不清楚上定林寺的具体位置了。幸好,几年前发现了钟山二号寺的地址,正是处于下定林寺址的上方、后方、北方,而且,其出的土瓦证明该寺兴建于南朝刘宋早期,废弃于唐末五代时期,在时间上与钟山上定林寺的兴亡过程比较一致。或许,这正是当年刘勰等活动于其中的古老的文化名寺。

  1500多年前的刘勰,撰写出相当系统的文论巨著,在中国古代的美学、文论中,是最具体系性的精彩学术著作,该书论理精深,论证严密,辞藻美丽,运思灵动,才情合一,是历来文人最喜欢阅读的名著之一。

  刘勰说: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章随时代而变化,文心因世情而易新,但愿我们这个日日跃新的时代,能出现超越《文心雕龙》的“雕新龙”的作品,能有“文”出新的“心声”的巨著问世。

【中国古代文论经典篇】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的文论精神09-13

作文论语心得01-30

短文论减负作文09-29

文论七则散文欣赏09-10

语文论文《晨读》教学设计11-17

议论文论据素材04-15

关于感恩的文言文论文07-15

中考作文议论文论据07-01

说明文论证方法及作用06-29

优秀议论文论据:勇敢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