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以少胜多的三国战役

时间:2023-03-17 11:06:19 王娟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以少胜多的三国战役

  古代诸侯割据以战役为主,因此故人极重视兵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以少胜多的三国战役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赤壁之战

  双方兵力:曹操:20多万;周瑜:5万。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合肥之战

  双方兵力:张辽:七千;东吴军队:10万。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合肥之战,可谓张辽巅峰之战。这一战,张辽不仅功劳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无一不得到充分展现。

  夷陵之战

  双方兵力:陆逊:5万;蜀汉军队:数十万。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军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兖州之战

  双方兵力:曹操:数万;黄巾军:30万。

  兖州之战是曹操对黄巾军的战役,是曹操以数万兵力迫降黄巾军30万大军,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兖州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官渡之战

  双方兵力:曹操:两万;袁绍:十余万。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於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刘晔、荀攸、许攸。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汉献帝建安五年)

  黄巾起后,东汉政权四分五裂,出现了军阀割据各地的州牧(管辖一一州军政大权的官史)、郡守(掌管一郡军政大权的官吏)之间争夺地盘的大混战。经过一番混战,北方地区形成了袁绍和曹操两大割据势力隔黄河对峙的局面。

  曹操出身宦官贵族家庭,从镇压黄巾起义起义起家,是当时统治阶级中比较富于统治经验和军事才能的代表人物。

  公元200年,袁、曹两军在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进行了一次争夺中原的决战。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只有兵二万。曹操虽然在兵力上和物资供应上居于劣势;但曹操军政令严整、内部统一,战斗力较强。曹操利用袁军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军心涣散、轻敌无备等种种弱点,实行轻兵偷袭的战术,烧了袁军的粮草辎重,并乘其军心动摇之际,一举歼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官渡之战后,曹操又利用袁绍死后内部矛盾的加深,消灭了袁氏残余势力。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赤壁之战,是决定三国鼎立局面的一次重要战役。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准备统一全国。当时,寄居荆州的刘备的兵力单薄,和割据江东(长江下游各地)的孙权(出身吴郡豪强大地主家庭,父亲孙坚从镇压黄巾起义起家)暂时结成联盟,共同抵抗曹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湖北嘉鱼县境)和曹军进行决战。孙刘联军虽然只有五万,在兵力上居于绝对劣势;但是东吳大将周瑜利用曹军远道跋涉,士兵疲劳又不习水战、军中疫情流行以及曹操骄傲轻敌等弱点,乘风放火,焚烧曹军战船,大破曹军。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居北方,孙权保有江东,刘备占据荆州,不久,又攻取了益州等地,形成孙、曹、刘三大割据势力鼎立的形成势。

  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都许昌,后迁洛阳。公元222年,刘备称帝,国号汉,都成都,史称蜀汉,筒称蜀。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吳,都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至此形成。

  彝陵之战

  (公元222年,魏文帝黄初三年)

  公元119年,孙权乖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北伐曹操的机会,派兵乘虚夺取了荆州,关羽被杀。公元222年,刘备亲率大军进攻东吳,准备夺回荆州。战争开始,蜀军连战皆胜,进至彝陵(湖北宣都县境),连营数百里,声势十分浩大。但吳将陆逊采取了以逸待劳的战略,乘蜀军疲惫、轻敌之际,火燒连营,大破蜀军,迫使刘备退回蜀地。

【以少胜多的三国战役】相关文章:

三国中以少胜多的战役08-08

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08-07

柏举之战: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03-25

三国中以弱胜强的战役08-08

三国中的著名战役08-08

以少胜多怎么造句08-15

战役09-11

战役09-11

战役的近义词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