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山流水,恬然自得的来历

时间:2021-08-16 13:28:30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高山流水,恬然自得的来历

  【禅】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

  言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言静虑者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讲的参禅。虚灵宁静,把外缘(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非肉身)即是"禅"。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禅学,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其大意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认为真正最为容易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于自我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寻回并证入自性。其理论认为这种方法不受任何知识、任何逻辑、任何常理所束缚,是真正源自于自我的,所以也是最适合解决自我的问题的。也就是说可以把禅理解为是一种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佛教普遍采用的一种修习方法,源于婆罗门经典《奥义书》所讲: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以达到“梵”的境界。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以上文字多为前人牙慧,综其要义,即用最简单最质朴的澄澈心灵,思考身边一切大小事务,从而超然物外,得到心底最真最纯的宁静和恬淡。禅出自佛教,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消极避世和隐忍不发的气息,于今日之社会似有格格不入之感。然而,细细想来便知,当今聒噪繁杂的现代生活节奏下,能缓解压抑和紧张心情的不二法门,正是内心的宁谧和空灵。今溯禅之本,实为一探淡泊宁静之因,则其善者,修其弊端,以为现世之民众所用。

  不可否认,宗教多为统治阶级安民之利器,其精髓不免含有顺应天命、隐忍慈悲之义。然而,抛却冗杂,看淡得失,却可以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平静和快慰。华夏文明自古讲究中庸之道,但出世事或拘囿囹圄,均非上乘之法。取其静,去其隐,于入世出世间得之平衡,看淡该看淡的,重视该重视的,放下该放下的',抓紧该抓紧的,进而悠然自得,尽享人生百味。

  如何领悟“禅”之深意,见仁见智,是无定论。我们当下能做的,就是时常给自己的心放个假,别只知道倒头大睡,更要让心底的灵魂伸伸懒腰,在慢节奏的活动中体味别样的乐趣。传统文化怎么回归?先从屏息凝神,安禅乐静开始。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心境,又怎能穿越时空阻隔,与数千年前的陈抟老祖促膝长谈呢?且放缓匆匆的步履,于此时此刻此地此景享受一番属于自己闲暇时光。

【高山流水,恬然自得的来历】相关文章:

自得其乐自得其苦的日志04-27

悠悠自得的造句04-27

高山流水10-27

高山流水08-08

高山流水02-27

怡然自得的近义词04-01

悠然自得的近义词01-15

洋洋自得的近义词04-01

怡然自得造句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