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7-09-13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2016年教师《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1】

  古语有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是有的时候,细节虽小却重要。有一句话叫作“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育中的细节无处不在,小到和学生的每一个微笑,大到指引学生的理想。作为老师,每天和那么多学生打交道,这期间会有多少的细节啊!

  教育本身就是“润物细无声”,教育的效果存在隐性和滞延性,因此,作为一名老师,要认识并且格外重视教育中的细节。细节处理好了,可以是暖人心田的“天使”,处理的不好,很可能就是埋下祸根的“魔鬼”。“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这是本书中让我感触很深的一句话。这里,我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发生在我身上的有关教育细节的故事。

  我从小学到大学,记忆深刻的老师数的过来,其中有一位,是我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叫她望老师,时至今日,说实话我已经忘记了她的面容,但是她给我留下的印象真的很美很温暖。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换成了望老师,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当时好像刚刚结婚。望老师平时很重视训练我们的阅读能力,说到阅读能力,其中有一项就是对一篇给定的文章分段。比如说第一段是哪几个自然段,它的主要思想是什么,这样分段的原因又是什么。看着简单,但是实际上班级的很多同学都挺怵这个的,因为指定的阅读文本往往会让那个时候的我们拿捏不准。恰巧的是,当时很闭塞,我们又相信权威,甚至是迷信权威,总是觉得肯定只有一种分段方法是正确的,而越是这样想,就越是心里没谱,特别是演变到后来,有的时候我在做分段的时候,心里都会有点发慌。尤其是以前当自己的分段方法跟“标准答案”不一致的时候,老师就会批评大家,而更为不幸的是,我经常是挨批评的小伙伴之一。时间久了,我在做给文章分段的题目时,很没自信,甚至害怕。

  有一次,望老师让我们读一篇文章,然后给文章分段。我依稀记得,那篇文章是介绍臭氧层的,文章很长。望老师提前告诉我们,文章很长,一共有二十多自然段,而且文章中有一些术语,难度大。她说给我们半个小时的时间去读,自己分段,并且归纳主题思想,然后写出原因,最后拿十分钟的时间进行交流。(这里我想插话的是,在我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是小组合作了,大家按照小组坐,就像是“方桌会议”一样,成绩也是按照小组来综合评价的,上课回答问题不用站起来,小组成员也要互帮互助。这样做效果很好,小伙伴们相互监督帮助乖不说,学习氛围也好。现在我所工作的学校也在这样做,花样很多,但是恕我直言,花架子为多。不得不说,我当时遇到了很有远见的科任老师,那个时候就注重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当时我一遍读下来,总是觉得怪怪的,因为直觉告诉我,这篇文章的分段应该有好几种。但是这和我一直被灌输的理念不同:分段是有标准答案的。所以我开始怀疑自己了,然后再读第二遍,再思考,再分段。奇怪的是,读的次数越多,思考的越多,我发现分段的方法也多了。完了完了,我心里慌了,拿个橡皮擦,在书本上写了又擦,擦了又写,手心都是汗。望老师很细心,她发现了这个细节,然后走到我座位旁边,想弄清楚怎么回事。不一会儿她看明白了,拍拍我的肩膀,我想这下完蛋了,时间都快没了,我连个分段都没搞定,肯定要挨批评了。我小心翼翼的抬头,却发现预想的望老师的皱眉不满没有出现,反而是一种微笑,一种含有一丝狡黠、更多的是鼓励的微笑。看我愣住了,望老师轻声说:“不错,挺有想法的,而且我刚刚转了一圈,有些同学完成任务后就闲着不动笔了,只有你是再三思考的,很细致。继续加油!”当时,我也是挺伶俐精怪的,一下子就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我知道,望老师是在表扬我,只有做的对,才会得到表扬嘛!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把我能想到的好几种分段方法,都在草稿纸上写出来了,无一遗漏。

  最终交流汇报的时间到了。望老师鼓励大家发言,但是就像我在前文中提到的,小伙伴们都怕答错了,都不说话。望老师一说要点人回答问题,大家的脑袋一个比一个低。我偷偷瞥了一眼望老师,她好像知道我在偷偷看似的,目光和我对视了,刹那间我吓得不行,心扑通跳。我估计其他小伙伴当时跟我的反应也是一样的。当时教室里非常安静,颇似“山雨欲来风满楼”,我想这下大家肯定要挨骂了。过了一会儿,望老师没有发脾气,她只是温和的让我们把头抬起来。她说她说出分段的方法,只要是和她说的一样,就举手。当她说出第一种分段方法的时候,一大半的小伙伴都举手了。我也举手了。正当剩余的小伙伴以为自己又做错了,感到沮丧的时候,她又说出了第二种分段方法,这下又有一部分小伙伴欣喜地举手。这次,我也举手了。望老师接着说出了第三种分段方法,举手的就那么几个人。我还是举手了。接下来,望老师说了第四种分段方法,我又举手了。但是这一次,望老师停了比较久没有说话。我也觉得有点不对劲,我回头环顾一下,发现只有我一个人举手。我心里忐忑不安,觉得我这一次是有点忘乎所以了,应该低调一点。可是没想到,望老师又说出了第五种分段方法,我一听,这种方法我也找到了。但是我回头再看,没有其他人举手。我心里惴惴不安:其他人为什么没有举手的呢,难道望老师是故意说一个错误的方法,从而让我“上当”吗?我只希望望老师赶紧打住,没想到她重复了好几遍,并且我发现到后来,望老师的目光一直在看着我。你能想象一个对分段心存惧意的小学六年级的且又害羞的男生,在当时的情况下,心里有多煎熬吗?!我心里挣扎了很久,多么希望望老师能说点什么,鼓励我举手的话也好,告诉我们第五种分段方法不存在也好,但是望老师什么都没说。再她又一次重复第五种分段方法以后,我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地举手了。望老师对我说,你确定这种分段方法吗?我心想,手都举了,还有退路吗?所以就一直保持着举手的姿势。望老师意味深长地笑了,让我站起来,当着全班五十多人的面,解释为什么我要这么分段。说实话,直到那个时候,我都还不确定这种分段方法是否正确,加上心里确实很紧张,只好结结巴巴地说明理由。当我发言结束以后,望老师问大家:“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竟然没有人敢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既然没人赞同,那我这次肯定是错了。没想到的是,望老师让我坐下,并且大声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了我,不仅肯定了我的答案,而且像大家说了两个道理。第一,她说全班除了我以外,没有人去思考是否有多种可能的答案,这是不对的。作为小学生,小孩子,要有好奇心,要去多动脑,多思考。不能被各种“标准答案”吓唬住了。然后就是评论我在刚才的表现,她说,做人要自信,还要乐观,不要什么都往坏处想,想多了就会吓唬住自己,让自己不自信,而人一旦不自信,要想进步是很困难的。我们还小,以后还要遇到好多好多事情,既然做出了选择,那就要自信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哪怕这个观点是错的,知错就改也就可以了,可是如果不敢大胆地表达出来,那就可能永远都错下去。我只记得,当时望老师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响亮,直抵我的内心,大家都很安静,即使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也没有人喧闹。

  不是骄傲地说,虽然我在我的同学中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单纯从学业上说,我走得比绝大多数人远。我当时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总有一种“跟班上”的感觉。可是,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细细想来,这和我生命中遇到的望老师们有莫大的关系。望老师们细致入微,就像那堂阅读课上一样,从我分段时“写了擦、擦了写,回答问题时战战兢兢,举手之前环顾其他同学是否举手”这些细节,准确地把握住了我的心里所想,并且不动神色地进行肯定与鼓励,在我心中播种下了保持求知欲、好奇心与自信的种子,也许当时我自己没有察觉,但是这颗种子,在多个望老师的一点一滴浇灌之下,逐渐生根发芽,最后成了推动我一直向前的那股温润却又强大的力量。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望老师,忽略了当时我表现出来的点滴细节,或者说反而笑话我胡思乱想,胆小害怕回答问题,那很有可能,我当时的幼小心灵会受到摧残,甚至破罐子破摔,或者安于现状,我的学业表现肯定不会顺利,甚至很可能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提早在社会上谋生(这里不是看不起较早在社会上打拼的人,我只是说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能够读得进去书,那就可以多在学校待几年,毕竟书读多一点是没有坏处的)。

  人们常说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是一颗心灵撼动另一颗心灵。我想这句话换成“教育是心灵在细节中的交流”会更好。时至今日,我为人师,对这句话的认识又深刻了一层。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妨从关注教育的细节处开始!

  【2016年教师《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2】

  在放暑假前,我在整理自己的办公桌时,偶然发现桌上还有一本崭新的书,原来,这学期我还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于是,借着这次放暑假的时间,我鼓起了勇气把它带回去读。在朱永通教授所著的《教育的细节》一书中,说到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老师思考的。每当我翻开书时,仅仅读了几十页,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此书犹如教育迷途中的一座灯塔,让我及时找到了方向。

  书中讲到一个“以柔刻刚”的案例,阅读后,我一直记忆犹新。现在在写读书心得时,我又想到这个案例,依然颇有感触。

  朱教授讲到:龙岩一中有一个姓林的语文老师,个子很矮,在一堂课上有三个男生搞恶作剧,把两个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师看得到却够不到的地方。但是林老师整堂课和往常一样仍在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却没有提黑板擦的事。临下课在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时拿出手帕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并对学生说,这些板书老师擦掉,是为了告诉你们:知识,只有留在你们的心中才有价值,因为留在心中的知识是不用擦,也永远擦不掉的。下课后三名男生主动跟林老师承认了错误。这个故事我们见证了矮个子林老师的伟岸,也让我们看见“美好的教育背后迷人的东西——教师个人的功底和修养”。林老师这种以柔刻刚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

  但是,想一想我们身边的老师是否都有林老师这种魅力和修养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是林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只会揪出这几个男生臭骂一顿,然后要求他们把黑板擦拿下来,接下来,才继续上课,我想大部分老师都会这样做,但我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他们的上课情绪就会收到影响,老师的情绪也会不好,恶作剧的那三个男生也不一定会得到教训,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在看《教育的细节》,朱教授有一节提到“自迟到看教育文化”。讲到一般老师对于学生迟到,都采取的是让学生认同的教育行为,比如凡迟到一次,就当一次班级义工,帮当天值日的同学做卫生;或写一篇短小的随笔,或在班会课上做一次3分钟的演讲,或下午放学后,到操场跑几圈步。这些虽不是最好的教育行为,但比有的学生迟到后老师让学生“站一上午”来听课,或者罚抄什么内容几百遍要好的多。朱教授讲到一种温暖人心的教育行为,他到河南郑州的艾瑞德学校听课时,发现学生迟到,从不喊报告,而是悄悄地坐到座位上,不影响老师和同学;老师和同学也安之若素,转头见到,都是微微一笑。是啊,学校是讲爱的地方,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和爱的示范。再看看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对待学生迟到的处理方式简直让学生和家长无法忍受。曾经我们学校就有一位五年级学生经常表现不好,有一次上体育课迟到后被A老师罚蛙跳5圈的做法。虽然没有一个学生能蛙跳5圈,A老师本意也是吓唬学生,但是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尝到过“上下蹲后头晕目眩的滋味”,有的小孩就真的被“吓”到而不敢去学校了。A老师虽然“严”字当头,但却没有“爱”字随后。记得一位知名校长曾说过:“我宁愿我的小孩是一位阳光、健康的高中生,也不希望他是一位驼背、高度近视、瘦小的清华或北大生。”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反应人的内心,细节表现出教育的本质。朱教授《教育的细节》这本书我已读了好几遍,受益匪浅犹如在他乡见到故知,朴实的文字渗透着细节的力量,我将沿着朱老师的路,把他的思想融进我的教学实践,打造柔美的教育。


精彩抢先看New  Top

  • 12017参加湖南青马培训学习心得
  • 22017湖南青马培训学习心得
  • 3
  • 4学习苏荣造绿工程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
  • 52017观看苏荣造绿工程警示教育片心得体
  • 62017苏荣造绿工程警示教育片观看心得体
  • 7关于苏荣造绿工程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
  • 82017苏荣造绿工程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

最热文章榜Hot  Top

  • 1学习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心得体会
  • 2两学一做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心得
  • 3讲看齐见行动讨论心得体会
  • 4大学思修课学习心得体会
  • 5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心得体会
  • 6发挥党员作用勇于担当作为心得体会
  • 7关于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心得体会
  • 8讲看齐见行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