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发布时间:2017-09-20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三)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观课报告】

  宋老师本节课共安排了5个教学环节,情境引入用时不到1分钟,约占整节课的2.5%,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合计用时26分钟,占整节课约65%,巩固练习12分钟,占30%,回顾总结1分钟,占2.5%,达标检测无时间进行。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一般,少数学生对乘法认识不到位,亮点之处:1、列完6+6、3+3+3+3+3+3后,引导生观察两个算式的共同点,为引入乘法做好铺垫;2、3组笑脸,各3、4、5个,能列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改进建议:1、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体现不足,11个3困难不大,可适当增加难度。2、老师琐碎话太多。3、因数与积的练习题强化不足,练习容量小,4、环节间的衔接加快节奏,为后面的达标检测留足时间。

  (四)课堂检测分析

  考察对象:全班学生进行测试。

  考查重点:会根据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借助求相同加数和的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检侧样本】

  1、3+3+3+3=( )×( ) 5+5+5+5+5+5=( )×( )

  7+7+7=( )×( ) 6+6+6+6+6=( )×( )

  2、☆☆☆☆☆ ☆☆☆☆☆ ☆☆☆☆☆

  ( )个( ) □+ □+ □= □ □×□= □ □×□= □

  ▲▲▲▲ ▲▲▲▲ ▲▲▲▲ ▲▲▲▲ ▲▲▲▲

  ( )个( ) □+ □+ □+ □+ □= □

  □×□= □ □×□= □

  3、把盖住的画出来

  2×4 ◎◎ ◎◎ ◎◎

  ◎◎◎◎

  【结果及分析】

  本节课的达标检测题共分为四项内容,第一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目标中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从检测结果看,此项题目达标率为100%,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课堂教学与目标的一致性。第二项看图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也是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也是重点内容之一。从达标检测结果看,全班1个出错,占总数的2%,充分证明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掌握得非常好。第三项是连线题,给加法算式找到相对应的乘法算式,这一项是基础知识的拓展,需要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具备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最后一个加法算式4+4+4+4+4找不到相对应的乘法算式,应该不连,习惯所致,不少孩子随便找个算式连了,还有的孩子连的不全,此题全班17个出错,错误率占36%,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四项是拔高题,属于拓展题,根据乘法算式用两种方法画图,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才能做对此题。理解乘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从检测结果看,全班共18个出错的,占总数的38。3%。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难点掌握得不够好,对于乘法的意义没有充分理解,有待提高。

  从整个检测结果分析,本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对于重点掌握扎实,对于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充分体现了目标与教学的一致性。

  三、课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青岛版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安排在第二个信息窗,在第一个信息窗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课前我参考了其他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两个信息窗合并成一课时进行教学。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贯穿全课观看魔术表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2个6相加,到6个5相加,再到11个3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我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4.练习的设计虽然简单却十分有效,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尤其是通过反例的突出,更加巩固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创新精神。而最后的课外作业又将本课所学内容做了有效延伸,为下一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各种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我没有灵活的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出想法。应该灵活的顺学而导,在“导”上下功夫。所以今后我应该在备课时就精心的备学生,精心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情况,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总之,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更多热门观课报告报告推荐:

1.吴正宪小学数学估算观课报告

2.2016小学观课报告

3.2016观课报告范文

4.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

5.鲁迅《故乡》观课报告

6.小学数学估算观课报告

7.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8.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9.2016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12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