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7-05-09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我们学过许多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三顾茅庐的刘备,也有毛遂自荐的毛遂等,但是其中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1】

  活动时间:2016 年 5月6日

  参加人员:

  活动内容: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参考资料:语文课本、课外书籍

  分工情况:组员负责搜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xx负责撰写报告

  何小雪负责版面设计

  我们组发现了我国有很多有趣的名人成语故事。我们搜集了一些名人成语故事如下:

  《程门立雪》这故事讲了,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准备到河南拜程颢为师学习理学,程颢去世后,又拜程颐为师。有一次,他和同学去拜见程颐,程颐正在午睡,他们没有打扰程颐,就继续站在门外等候,过了一会儿,程颐睡醒了,才知他们在门外等候多时,于是马上请他俩进屋。“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称赞师重道的精神。

  《画龙点晴》讲了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薯名画家叫张僧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画得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样,于是大伙儿请求张僧繇把龙眼睛点上。他推辞不了,只好挥动画笔,把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画上了。他刚刚画完,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两条龙撞毁墙壁,腾云驾雾,飞向苍天。而没有画上眼睛的那两条龙还在墙壁。“画龙点晴”比喻说话或写作时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语句点明主题,使内容更生动有力。

  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名人成语故事非常有意思,这些成语故事你们听过了吗?请你给我们说说你知道的名人成语故事哦... ...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2】

  一、研究目的

  成语,我们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们在阅读和习作中经常遇到成语;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对成语中蕴含的知识知之甚少,或者干脆并不了解。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小组决定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进行研究,初步了解成语中蕴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历史事件,培养学习成语的兴趣,加深对成语的了解。

  二、研究方法

  1、通过网络、辞典和书籍等渠道,搜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2、列成表格。

  3、通过调查搜集和整理,从中发现什么,思考今后应当怎样做。

  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成   语

历史时期

历史

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汉时期

李广

李广带兵,真诚和善,众人拥戴,所向无敌。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请君入瓮

《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唐朝

武则天、周兴、来俊臣

来俊臣审问周兴,先向周兴请教如何使人认罪,周兴献计,来俊臣用此计对付周兴。

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

春秋末期

俞伯牙、钟子期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比喻遇见知音。

胸有成竹

《文与可可谷偃竹记》

北宋

文同

宋代画家文同(字与可)擅画竹,诗人晁补之说: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春秋末期

晋献公

晋献公欲攻打虢国,借道虞国,向虞国国君献上礼物,虞国国君不听臣子唇亡齿寒的劝告,答应借道,结果后来虢国灭亡后,被晋献公灭。

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

晋代

祖逖、刘琨

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准备随时报效国家。

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指鹿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

隋朝

赵高

赵高牵来一头鹿,非说是马。借以排除异己。

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不寒而栗

《史记·酷吏列传》

汉代

义纵

义纵任定襄太守时,治安非常混乱,义纵一天就处死四百犯人,致使定襄人不寒而栗。

比喻非常害怕恐惧。

不学无术

《汉书·霍光传》

汉代

刘弗陵、刘询承、霍光

班固评论霍光功过,说他不学无术。

比喻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鸡鸣狗盗

《史记·孟尝君列传》

战国时期

孟尝君、秦昭、狐白裘

孟尝君被秦国所拘,靠着手下门客装狗钻洞偷来狐裘献给秦王妃子,说服秦王答应放行,又有门客装鸡叫打开城门,这才逃回了齐国。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枕戈待旦

《晋书·刘琨传》

西晋

祖逖、刘琨

刘琨睡觉,常枕着兵器入睡,等待天亮,立志杀敌报国。

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四.结论

  成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历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历史事件,还记录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有的成语赞扬了古人的高风亮节,如“过门不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顾茅庐”;有的则讽刺了人的愚蠢和卑劣,如“东施效颦”、“班门弄斧”、“指鹿为马”、“暗箭伤人”;有的赞扬了立志成才,如“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投笔从戎”;有的反映了人的胆小和怯懦,如“草木皆兵”;有的隐含着生活的道理,如“歧路亡羊”、“唇亡齿寒”、“三人成虎”;还有的成语对世人提出劝戒,如“唇亡齿寒”、“百闻不如一见”等等。还有的成语反映了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指鹿为马”、“图穷匕见”;有的则记录了历史上的战争,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还有古人生活中的逸闻趣事,如“洛阳纸贵”、“望梅止渴”,等等。成语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它是中国语言艺术的博物馆。

  我们在平时读书时应该多积累成语,养成查辞典的习惯。通过查阅辞典,也可以上网搜索,不但弄懂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成语的出处,了解成语中所包含着的历史名人故事和历史事件。这样不但积累了成语,也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还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很多的教益,一举多得。成语积累多了,还会丰富我们的语言,使我们的习作锦上添花。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