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小巫的《接纳孩子》有感

时间:2021-11-06 10:53: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小巫的《接纳孩子》有感(精选6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小巫的《接纳孩子》有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小巫的《接纳孩子》有感(精选6篇)

  读小巫的《接纳孩子》有感 篇1

  最近在网上认识了博友,她的博客里有许多好的电子书籍,其中小巫的《接纳孩子》再次吸引我。小巫的书听朋友们经常谈起,但这还是每一次读!

  想想翔儿,现在两岁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进入生命中的第一个反抗期,常常对妈妈说“不”,不尿尿、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不回家......妈妈训他,他居然会用手打妈妈;小朋友来找他玩儿,他不知何时学着别人叫小朋友“走开、滚开”......

  我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感觉心累,真的,从前活泼可爱的翔儿现在似乎满身是刺,碰不得,摸不得,特别是我和翔爸从北京回来后,短短的五天,翔儿似乎变了个人!

  无奈之下,我在网上寻找翔儿目前状况的解决办法!无意间,在网上看到小巫的《接纳孩子》,花了两天的时间,细细品味了一翻!

  读小巫的《接纳孩子》,第一感觉是找到了良师,真的,书中的案例,翔儿身上都曾有过或正经历着,小巫亲切的话语尾尾道来,问题在小巫看来并不是大问题,很容易解决的,可是我们身为父母当局者迷啊,或许是我们无意间放大孩子的缺点,或许是我们望子成材心甚切......

  我决定先改变自己!从翔儿的饮食习惯开始,翔儿偶尔不想吃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哄着他吃,总担心他饿着!不吃就不吃吧,饿上一两餐,并且中途不许吃零食,只能喝白开水,读后感《读《接纳孩子》有感》。(前阵子,翔奶带了翔几天,小家伙天天喝爽歪歪等饮料,加上天气又热,胃口不好!)开始翔总在半下午时,吵着要喝牛奶,妈妈说了只能吃饭或喝水,牛奶是晚上睡前喝的,翔大哭大闹!我也知道翔是饿了,就来个折中的方法,弄牛奶粥翔吃,翔很高兴地吃着牛奶粥!牛奶粥是翔的最爱,方法是:弄好的粥放到温热,上面放上一两勺牛奶!

  其次,翔儿似乎很固执,他想要的玩具他一定要拿到,别的小朋友不给,他就哭!而他自己的玩具他又不让别的小朋友玩。似乎很小气。小巫在书中解释说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我的、你的、他的,本能地保护自己的玩具!我想,我还是多给翔讲道理,同时也接受翔儿没拿到玩具的伤心情绪!(以前很烦翔儿哭的)

  第三,翔儿特别粘我!这是大人造成的错。我和翔爸去北京五天,翔特别想念爸爸妈妈,我们回来后,翔高兴得满屋蹦跳跳,同时,他似乎担心妈妈又不见了(上次我们走时翔还没睡醒),本来他玩得好好的,只要发现妈妈不在眼前,马上大哭起来!我知道翔这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我反复安慰他,妈妈是爱翔的!妈妈不会走的!可恶的是翔爸和翔奶总是以“妈妈又去北京了”来吓唬翔,每当翔不听话时,他们就说“妈妈又走了”,有时还以此为乐逗翔儿玩。每次翔都信以为真,紧紧地跑来抱着妈妈!

  面对翔儿的这种状况,我尽量多抽时间陪翔儿,让他安心!同时,我反复告诉翔儿,妈妈是爱翔儿的,即使妈妈去上班了,或是妈妈去晒衣服了(有时我晒衣服,翔儿也大哭),妈妈永远爱翔儿的,即使妈妈不在翔儿眼前,也是爱翔儿的!同时,我们也邀请许多小朋友来家里玩,渐渐翔儿注意力不只集中在妈妈身上,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玩得开心极了!

  当然,从书上还收获了许多!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读小巫的《接纳孩子》有感 篇2

  在暑假里,我读了小巫的《接纳孩子》,这本书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个案,针对家长常犯的急躁、焦虑情绪,结合家长提问最多的儿童安全感、自主意识、认知模式、社会交往、规则规范以及性意识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和劝解。虽说《接纳孩子》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具有启发意义!在这里,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读了这本书之后一些浅薄的感受!

  一、接纳并尊重孩子的天性。

  我们接触到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年龄段、有着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个性千差万别!作为老师就要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接纳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人格!

  一方面我们要用欣赏得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每一位孩子都是天才宝贝都有他们的可爱之处,我们要以发现“美”的目光欣赏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能够让孩子的不足遮住我们的眼光,只见沙子不见金子!

  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孩子的“错误”。据书本所说,孩子“黏人”、不听话、发脾气、贪玩、“自私”、“没规矩”等等表现其实都是对外界环境做出的正常反应,都有其合理性,我们要学会去接纳孩子的各种表现,宽容孩子的过错,让孩子体验各种各样的情绪特别是宣泄坏情绪(我们总是在压抑坏情绪,殊不知越是不让宝宝体验,他意犹未尽,下一次只会让他的情绪更加夸张,因为他想要彻底体验)、鼓励孩子说出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问题。

  二、鼓励孩子。

  孩子做的事都是凭着天性出发,但孩子们都有显示自己特长的性格,喜欢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更喜欢家长和老师少批评自己。针对这一性格特点,我们把表扬和批评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发挥他们自然向上的心理特点,培养出孩子自信、自强的性格特点。比如:孩子表现好的事情给她记录好,待做错事的时候就拿出做好的事的记录和他研究,鼓励他扬长避短。这样既不粗暴,又讲道理。用鼓励的方式造就孩子天真自信的童年心境。

  总之,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推动学生的人格成长,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假如我们善于接纳每一个学生,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心理健康,于是他们就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违法乱纪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了。

  我想,越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越高,一个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会营造和谐健康的班风,接纳有益于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不接纳学生,寸步难行,接纳学生,万事亨通。我要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和对照自己的工作。相信我学会了接纳学生,我的教学工作一定更出色。

  读小巫的《接纳孩子》有感 篇3

  “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在大人的身上。大人先整理自己的内在,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大人的内在世界里,往往是师生或亲子关系的根本源头。如果大人能先回头整理自己的内心,明了自己情绪的根源,再逐一调整,那么大人与孩子都将获得令人欣喜的回馈。”

  一拿到这本书,封底的这两段话,便直抵我内心深处。“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在大人的身上。”我深以为然。带着这句话的指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我努力凝心理解崇建老师书中的“接纳”、“超理智”、“感受”、“主文化”、“规则”、“渴望”等等的关键词,并带着它们,走进山毛榉、柚子、松等等孩子的世界,走进梅花、兰花等母亲的内心。读着他们,我有了一个令我吃惊的发现:这些故事里的孩子很讨厌父母,他们讨厌母亲唠叨不歇、讨厌母亲尖声厉喝、讨厌母亲讽刺揶揄。那么母亲们,为什么会出现让孩子如此讨厌的唠叨、指责、呵斥、讽刺、揶揄呢?

  在我印象深刻的梅花、小竹、昆布等的故事中,母亲们与崇建老师的这样的对话,重复出现:“那我们该怎么做?以前我的父母也是这样教的。”

  有个叫昆布的孩子在一文中这样写,“不管在何时何地,我总认为自己是孤单的一个人,没有足够了解我的朋友,总是有代沟的父母,以及根本帮不上忙的导师。”“我曾试着跟大家沟通,却发现不管跟谁都一样,没有任何人能理解我说的话,所以我轻易放弃了与他人的沟通。”“我恨透了待在家里或,因为不管在哪边,对我来说都是酷刑。”我是一名老师,我也是一位母亲,同时,我还是母亲的女儿,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不禁搜寻起,回忆里我与母亲的点点滴滴……

  母亲是个可怜的人,8岁被送给现在的外婆家,帮现在的外婆领大了3个孩子—————我现在的2个阿姨和一个舅舅。在领养家,母亲没有得到很好的待遇,养母的责骂、呵斥,充斥着她的整个人生。还在我似懂非懂时,每每母亲与我闲聊,都会说起这段可怜与心酸的往事,而我并不很能理解母亲内心的感受,听多了就感觉烦,渐渐地母亲就很少和我讲了。母亲也是个很要强的人,对我们姐弟俩的,最多的便是“要靠自己努力”。父亲性格偏内,因此家里家外都是她一手掌控。记忆里的母亲,就像崇建老师书中写的那样:责骂、呵斥、讽刺、揶揄,强势不容违抗。而我,也像昆布一样,深深地厌恶着母亲,对母亲有一种深深地恐惧与抗拒,甚至还产生过“到底是不是母亲亲生的?”这样的傻傻的疑问。直到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对母亲的种种在我看来有些不当的言行,都有了理解,然而回家见母亲,仍是我最挣扎的事情。

  我的孩子今年4岁,初为人母,一心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的心里一直盘旋着一句话“不能做我母亲那样的妈妈”,我曾经渴望母亲能温和、优雅,现在想来,正是母亲所经历以及正在经历的一切,都让她无法优雅。尽管如此,我依然不认同母亲的教育方式,并一直认为妈妈乐观、优雅,该是孩子乐意看见的。然而,我在面对孩子无理取闹,在面对家人对孩子无度溺爱的时候,我总是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孩子的话来说:“妈妈最坏!”当孩子用那么一句话来回应我的时候,真如醍醐灌顶,我自以为一直“避免做像母亲一样的妈妈”,在面对问题时,还是不自觉地采取了简单、粗暴、不优雅、不阳光、孩子不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应急处理。自己也在无形中重复着我深深厌恶的、母亲曾经教育我的那种方式。我想从“母亲厌恶外婆,我厌恶母亲”的恶性循环中挣脱出来,崇建老师的书,无疑是一味心灵的鸡汤。

  “我并未去讨好他,因为我想给他的是支持,而非让他依赖。支持会长出力量,依赖则会让他站不起来。” “大人的内在世界里,往往是师生或亲子关系的根本源头。如果大人能先回头整理自己的内心,明了自己情绪的根源,再逐一调整,那么大人与孩子都将获得令人欣喜的回馈。”寻着这句话的轨迹,我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接纳。自己的孩子如是,班里的孩子亦如是。

  读小巫的《接纳孩子》有感 篇4

  在营造良好家庭气氛的同时,犹太人为了防止孩子从小受狭隘家庭智力气氛的影响,教育孩子在良好家庭智力气氛的影响下正常地学习,愉快地成长,又要不受家庭智力气氛的束缚,犹太人善于吸收来自外界一切有益的“养料”。

  犹太人明白:最初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就天才的前提,一个人的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犹太人的教育特点是全方位地教育孩子,如尊重智慧,突出独立教育;重视对孩子思维和才能的培养等。犹太人把智慧教育放在首位,以特有的方式努力发掘孩子的智慧潜能。对孩子进行智慧教育的同时,犹太人还不忘对孩子的性格、美德、创富、社交,以及抗击苦难与挫折等方面进行教育,全面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在犹太人那里认识到一个真理:要生存只能靠自己!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进行独立性格培养。在犹太法典上说:“5岁的孩子是你的主人;10岁的孩子是你的奴隶;到了15岁,父子平等,就没有孩子了。”在五旬节内,年满13岁的人都要参加隆重的成丁仪式,表示自己是真正的犹太人了,开始承担宗教义务。本书通过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和精辟的阐释,在讲述犹太人生活习惯的同时,向你介绍犹太人的家教常识,全方位解读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

  读小巫的《接纳孩子》有感 篇5

  去年夏天,孩子看到衣柜上面的一件背带裤,说自己要穿。那是一件他在前年元旦表演集体跳操时穿的,加棉的牛仔背带裤。我告诉他,那是冬天穿的,现在是夏天,太热了,不能穿。又过了几日,再次看到背带裤时,孩子又试探的问我,妈妈我想穿那件背带裤,我再次告诉他,那是冬天的衣服,现在是夏天,穿起来会很热的。又过了几日,孩子又提出要穿那件背带裤,好吧,这回,我终于给自己按了个暂停键,我想,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要穿这件被带裤,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穿这件背带裤很好看。而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诉孩子夏天不能穿冬天的衣服,因为很热,但其实背后还有很多我的一些虚荣的念头和我懒惰的执行力。如果我的孩子大夏天的穿着冬天的衣服,我的面子往哪里搁啊,别人看到了会说我的孩子好傻,会想这个妈妈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要是答应的话,会不会被别人说自己太放纵孩子,做出这么愚蠢的行为,还有穿一下就要洗,我可不想洗洗洗。

  我站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次次的拒绝了孩子,完全没有看到孩子的需求,孩子也许只是想要穿着那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一种美美的感觉,而我一直告诉孩子会很热,这只是基于自己过去的人生经验得出来的结果,孩子没有这么多经历,他不能理解夏天穿冬天衣服会很热的感觉。

  在按下暂停键后,我在想,我为什么不让孩子去尝试一下这种热的感觉,他的这种尝试不会对任何人,任何环境产生伤害,我为什么要去阻止孩子,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尝试,探索,体验中积累自己的经验的,我忘记自己教育的初衷了吗?

  小巫在她的书《接纳孩子》,指出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小小孩缺乏经验,怪点子却多的很,如果不尝试下,怎么知道什么行的通,什么行不通呢?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出所以的决定,那么孩子长大后,无法替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来。当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们面临着各种诱惑,需要做出困难的决定,孩子会感到不知所措,他要么做出错误的 选择,要么任人摆布,因此,要给孩子机会,给他选择的机会。

  于是,这一次我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帮他穿上了加棉背带裤。就这样,大热天的,孩子穿着他喜欢的棉袄背带裤,晃悠了半天,中间还逛了趟超市,晚上的时候,我问孩子,穿着背带裤热不热,他点点头,于是帮他脱了裤子。孩子已经从他的体验中得到了此次经验,我不需要多余的说教!孩子从自己的选择体验中,发现,原来体验到的结果和爸妈刚开始提供的意见一样,那么孩子以后在有些方面也会更加接受父母的建议!

  《接纳孩子》的作者小巫倡导母乳喂养,新浪网首届“中国榜样家长”的获得者。她一直是我的榜样,在初为人母的时候,是她的书一步步支持我,让我得以以一种全新的角度看待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孩子。早些年作为育儿专家,她在一些杂志、专栏里,从孩子心理角度答疑父母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本书就是搜集了这些疑惑及问题的解答。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正常的,只要你换个角度去解读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特定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需求,从接纳孩子心里的需求开始。

  孩子如果从父母那里得到100%无条件的接纳,就奠定了这一生幸福的基础。

  读小巫的《接纳孩子》有感 篇6

  《接纳孩子》这本书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小巫所著作的。拿到这本书后,我利用零星的时间看了将近一半,看了之后总的来说感觉还是不错的。这本书内容分为以下六个章节:一、安全感,儿童生命发展的地基;二、叛逆,儿童情商发展的过程;三、玩耍,儿童认知发展的途径;四、冲突,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助手;五、规则,儿童健康发展的护卫;六、性别,儿童与生俱来。书里面的内容都是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呈现的。这六个方面,在我们的教育当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些方面的疑难杂症,而不知如何是好。这本书会帮助我们解决教育孩子时的许多困惑,

  这六个方面,我想谈谈安全感这个方面。安全感就是对世界对人间缺少信任。可是细细往下读,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内容,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是缺少安全感的表现、好胜心强的孩子也是缺乏安全感、成人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是致使孩子缺少安全感的死敌……有这样一个案例,给我印象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家长来信中这样描述:我的孩子四岁了(应该已经上幼儿园了),在家里非常开朗,什么都敢说敢做,可在幼儿园里却非常内向,不善表达,说话声音小;早上做操也不做;他还是个慢热的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一开始总是兴奋不起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入状态;午睡时候还会发出怪声,有时候表现得非常拧,你说什么他就偏跟你对着干。这位家长的描述,

  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和班上的几个孩子,他们的表现都跟信中这个孩子差不多的。我和这些家长们常常为此而犯难,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缩头缩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又活泼又乖巧,而对自己的孩子却说也没用骂也没用,交流之中,我也希望能帮助爸爸妈妈们想出一些什么好招来,可是很惭愧,没有帮上什么忙,一贯的教育还是用的那些老方法,鼓励、引导、表扬,都用了,可是收效甚微!细细的看完专家的回信,我才豁然开朗,原来问题并不是出在孩子性格上,而是我们大人的问题!

  原因是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要求他们按照自己设定的道路和标准去成长,殊不知,自己的某些要求和标准是他们这个年龄达不到的,同时家里也比较溺爱他们,习惯包办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在社会交往方面。一般来说,在家热闹在外懦弱的孩子,都是生活方面被家人包办代替、行为方面被父母严格要求,才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也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技巧。孩子不喜欢做操,一方面说明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孩子害怕别人的评判,很可能因为他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大部分评判是负面的。午睡时发出怪声,说明孩子需要成年人的关注。孩子的执拗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表现,需要我们成年人开动脑筋,用巧妙的方式跟他讲道理,而不是命令他顺从我们。

  专家的分析如此透彻,顿时我豁然开朗。我赶紧把这本书推荐给我们班的一些家长,并告诉他们,也许我们应该换一种眼光去看待孩

  子,接纳他的个性,不要过于焦虑,要求他跟其他孩子一样。我们可以试着放松一些对孩子的要求,多拥抱孩子,多向他表达你无条件的爱。当你不斤斤计较孩子的行为时,相信那些问题都会烟消云。爱孩子就接纳孩子的所有,父母和老师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转而接纳他人。接下来我会抽时间把这本书看完,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