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时间:2022-05-28 11:13: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

  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相比辰辰父母,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太少了,虽然我们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关注较多,甚至可用无微不至来形容,但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做得远远不够,自身的行为也没有为孩子提供好的范本。

  就拿阅读习惯培养来说吧,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孩子有时也能静下来看一段时间的书,大概一二十分钟的样子。但孩子主动看书的时间很少,因为玩对他来说无疑更有吸引力。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呢?看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知道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家长做得不好。

  如今信息时代,我们不要说做到天天自己捧书阅读,就是少看电脑、电视和手机,都很难。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娱乐离不开,另一方面是难以摆脱这些信息媒介的诱惑。从孩子的角度看来,你们家长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电视,凭什么要求我做完作业,还要课外阅读?多不公平哟!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书中提到:无论是辰辰妈,还是郑渊洁,以及知名的众多教育专家,都强调父母阅读行为给子女的示范作用。极端的示范案例据说是一位工人老爸,几乎不识字,但仍在孩子面前多年捧书苦读,最终影响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学有所成。

  看来,改变孩子,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真得从我们家长做起。

  首先,避免或减少在孩子面前看电视玩手机,不用电脑玩游戏或娱乐。

  其次,引导孩子阅读。找孩子有兴趣的书:笑话、故事、科普等书籍都可以试一试,让孩子有书可读。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读,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渐渐爱上阅读。

  不管家长有没有阅读习惯,这几条首先应该努力做到。当然,家长能有阅读的习惯最好。否则,想寄希望于孩子自动喜欢阅读,不太现实,也是未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俗话说得好:身教甚于言传。教育孩子,从家长做起!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

  前两天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感觉特别好,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非常贴近孩子的实际,是一本很好的家教指导丛书。现在社会上好多书只有理论缺乏可操作的方法,这本书不同,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半就把它推荐给了家长,我想家长朋友们读后或许与我有同感。现把自己感触较深的片段推荐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说说实用性。比如阅读篇中说到,书要放在家里最容易拿到的位置,沙发、茶几、甚至地上等等。读完这部分,她读到这一方法我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特别是放到地上的阅读方法,恐怕大家都不会这样去做。看来要使孩子爱上读书,我们做家长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再比如:学习篇中讲到的“专时专用”就是“专注力”的培养,这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息息相通,有的习惯的培养的确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的,而非一定等到学习的时候培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

  说说可操作性。这里的很多方法可以拿来即用,比如:与孩子一起写“下水文”,增进家庭沟通的“家庭邮筒”,“契约条款”,特别是爸爸的“特别欢迎仪式”,都让我深受感触。以及后面,为了给孩子改掉粗心大意坏习惯而建立的“错题本”,还有收集孩子成长的笔记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用在自己家庭里。

  我感触很深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读完这写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成功孩子的背会一定有一个成功的父母,一个有心的父母,一个能理解孩子的父母,一个愿为孩子付出的父母。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她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看似简单,却难在坚持和有心!

  推荐大家看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吧,它可以使你认识一位了不起的朋友!它可以帮你分担育儿路上的忧愁!它可以指导在育儿路上怎样去解决一些现实的困难,它也可以鼓励你在育儿路上勇往直前!它更可以用人格魅力影响你!影响你的家庭!改变你的孩子,改变你的家庭!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3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全文,文中的很多观点给了我启发和共鸣,也让我深深的审视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再顽皮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只是如何发现它。邵思文是从小就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几个男孩子上课打闹,被老师请到教室外反省,没想到,这几个男孩子居然跑到走廊尽头的小屋子里去撒尿。DANNY老师发现后,当然是气炸了,但他没有马上批评孩子们,而是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孩子们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想要上厕所,而教室外没有厕所,不得已选择了那间屋子。DANNY老师发现孩子们找到了“上厕所”这个问题解决方法,虽然这个方案不是最佳的。他首先表扬了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接着让孩子们自己做错的事情自己解决——拿着拖把去打扫了屋子,最后让大家想想这个事件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孩子发言很踊跃,也想出了很多更好的办法。在孩子貌似铁定被批的行为下,DANNY老师发现了孩子能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并鼓励孩子放大这个闪光点,独立解决更多的问题。其实教育就是发掘孩子闪光点,并引导孩子把闪光点扩大,成就更多闪光点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人的一生,一直处于不断学习的过程,跟学历无关,即便拥有再高的学历,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让我们受益终身的就是好的自学方法,为什么有的人看了书就是看了,没有感悟没有收获没有提高;而有些人,不光看书,连看人家做一件事情,都会总结会积累会成长。只要我们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方法,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难题就可以解决,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书中给我很多帮助孩子养成学习好习惯的方法,很实用,很有效。

  所以,让我们放低期许,放慢脚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4

  尧尧还有一年半就要上小学了,为了将来能游刃有余的担任小学生妈妈的角色,本周我花了大概3,4天的时间读完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完后感觉收获良多。以下是我觉得值得大家注意的几点:

  首先,应该鼓励小孩子多玩、多运动,在玩乐中学习,能够弥补在一般意义的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例如,爬山、拼图等能锻炼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经常运动能使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

  第二,多读书,多多益善,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经常去图书馆读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现在很多图书馆都鼓励在里面读书,可以在图书馆里阅读很多的书,这是在家里阅读没法比的。遇到特别好的书也可以买回家里反复阅读。输入多了,知识面自然扩充了,输出也会变得相对容易。

  第三,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如果暂时跟不上学校进度,家长也不用着急,重要的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且每个孩子都有其擅长和短板,家长应该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特点,并针对特点制定对应的措施。

  第四,经常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肯定,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五,引导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喜欢上学和学好老师教的课程。

  第六,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定好的事情,如果临时有变化,也要彼此协商好弥补的方式。

  第七,如何学好语文?多输出,例如多写日记等,如果孩子不会写,可以口述,家长记录。如何学好英语?多输入,每天听英语音频,逐步背诵好的语句。

  第八,在孩子低年级时,要多陪孩子读书、游玩,多鼓励孩子,满足孩子对于亲情的需求和对于自己的认可。在孩子高年级不需要自己时,适当放手,不随便干预孩子的事情,使孩子不对自己形成依赖,也不使自己对孩子形成依赖,彼此独立才能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第九,多和孩子沟通,不利用家长的权威随便决定孩子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而是大家商量着来。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家长首先要做到,例如,不许孩子上网玩游戏,家长就不应该上网玩游戏。孩子最善于模仿,一般家长喜欢干什么,孩子也会喜欢干什么。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5

  在卓然的推荐下,拜读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受益良多,不像其他教育类书籍,充满了说教,这本书,更像是散文集,作者将自己和孩子的互动通过很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读的过程中,更像是在和一位优秀的家长唠嗑,听她讲述自己的育儿经验,很温暖、很舒适,所以第一时间推荐到了儿子的班级圈里,让和我一样同样面临幼升小的家长们受益,今天重新抽时间把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做个梳理,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一、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刘老师讲到“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家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回到家后依然只抱着课本和练习册。”

  在这一篇章中,“游戏时间、家庭日”这两点是可以借鉴的地方。

  游戏时间指的是每天孩子写完作业后,陪孩子玩游戏,可以选择室内、也可以户外,时长根据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而定,可以半小时,也可以一小时,最主要的是选择孩子喜欢的,而且家长要全身心投入、高质量陪伴。

  家庭日指的是一家人在这一天不工作、不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动。可以是看电影、去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也可以是爬山、运动、游戏等,总之,走出去,亲近自然,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二、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刘老师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在这一点上,其实自己做的还不够,虽然每晚睡前有亲子阅读时光,但没有培养起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书也固定放在书柜里,并没有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方便他拿取。虽然自己有读书的习惯,但基本是挑他不在家的时间,他在家的时候却很少阅读,因为觉得无法专注,反而是拿手机比较多,所以给他造成的印象也是妈妈经常看手机、不喜欢读书。

  所以,打算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整:

  第一步就是把书散落在家的各个角落,不要怕乱,要让孩子随时随地有书可读。

  第二步是选取一些不那么烧脑的书,等孩子在家的时候读,要让他看到爸爸妈妈也在读书,从而去影响他、带动他。

  第三步是每周带他去书店泡一下午,让他接触不同门类的书。

  阅读习惯的养成太重要了,必须从小建立。

  三、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刘老师讲到“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可以借鉴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要多让孩子从体验中认识这个世界,通过体验来学习。

  学习是随时随地的,不是说只有在课堂上听讲抑或是写作业才是学习,孩子从事的每一项事情都是在学习。比如爬山可以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种植和养殖可以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神奇,甚至做家务也能让孩子从身体力行中学习人生的技能。所以

  2、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经营好和老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

  孩子爱老师,才会喜欢老师教授的课程,才有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所以家长要心怀对老师的欣赏和感谢,并把这份欣赏和感谢传达给孩子,引导孩子喜欢老师、崇敬老师,想办法让孩子从老师那里接受正面的影响。此外,和同学关系好,才会喜欢学校,才会在学校有一个好心情,平时要多创造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间。

  3、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

  学习习惯包括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以及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之前养成,对他后面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一章节作者也介绍了很多她们家培养好习惯的一些方法,比如专时专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利用好错题本等等。

  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重视的,早早就利用时间管理的一些技巧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做手账,把需要完成的事项按清单列下来,完成一项就打勾,还有自制了好习惯养成表,逐项培养他的各项生活、学习习惯,接下来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

  四、品格篇——我们要彼此听话

  刘老师讲到“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习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会孩子,独立生活需要生活技能,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习得。”

  刘老师用大量的笔墨给我们描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对女儿品格的教育,比如孝敬老人、生活习惯、培养责任心和集体意识等。

  好的性格,是先于成绩显露于人前的,比起才华,一个人的品德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所以我秉持的价值观也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这些品德包括和他人相处、独立生活、不给人添麻烦、包括要有责任心、要善良、要懂得感恩等等。

  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太好,放手让孩子做的机会很少,导致他生活自理能力差,接下来要以身作则,不断的提供给孩子各种动手的机会,给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他会成长为一个独立的、自信的额、负责任的人。

  品德培养是伴随一生的事情,急不得,要耳濡目染去影响孩子,教育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要足够耐心,也给孩子一些时间。

  五、心理篇——让天使自由飞翔

  刘老师讲到“如今的孩子同样有非常大的能量,他们完全可以照顾自己。家长应该从过去指导者的角色变为陪伴着和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沟通,是让家长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避免河东狮吼、机械的说教、无聊的吵闹,双方必须平心静气的敞开胸怀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合适的时间、适合的方式有计划的实施教育,良好的亲子沟通才能体现。融洽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六、沟通篇——换个方式表达爱

  刘老师讲到“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可阻挡的那么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刘老师讲述了她们家的沟通方式,比如在家里设‘邮筒’BBS、契约约束。批判了‘直升机父母’的错误做法,并提出家长要适度的懒一点,示弱一点,多给孩子留有足够的空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陪伴中倾听、理解孩子,成为孩子心中的理想港湾。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重新的认识,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种爱,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全身心的爱护孩子,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6

  说实话,我很少读国内的各种育儿圣经,觉得绝大部分都是空洞的理论或者过分强调学习的技巧性,然而最近学校老师推荐的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却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好书,作者刘称莲老师用一位母亲温柔细致的笔触,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沟通这六方面,通过女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小事例讲述了自己陪伴女儿的成长历程,字里行间充满的是浓浓的父母之爱和睿智用心。在刘老师女儿成长的道路上,我看到的不止是孩子的进步,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一家三口并肩行走的温馨足迹。

  我们家也是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用心的,在读书的过程中也不时把自己的育儿观跟书中对比,很庆幸大部分的观念都跟作者不谋而合,针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引导,则书中有些观念是可以借鉴的。

  无论是《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还是我们家的育儿观,都可以总结为“尊重、陪伴、引导,见证孩子一路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权利,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跟孩子平等地沟通,尊重孩子的身心发育阶段和特点,而不是用所谓的家长权威居高临下地教育。我相信,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能发展为自尊、自信、平和、友善的孩子。而孩子的所有发展,都建立于此。

  刘老师的这本书里,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并没有“教”孩子多少,而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中,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家长不是教育者,而是陪伴者和引导者,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大,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把家长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时间,“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法阻挡的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家庭教育观念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看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很多时候都不禁会心微笑,同样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女儿上小学前赠她的寄语和“要求”—认真地学、开心地玩,二者同样重要,探索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润物细无声式的阅读习惯培养,给孩子打开一扇广泛阅读的门,通过各类书籍了解整个世界而不仅局限在童话、公主之类孩童主题;从归纳整理自己的玩具书籍开始培养孩子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技能,教会孩子钱从哪里来,怎么支配自己的零花钱;获得知识比分数更重要,错题不可怕,每修改一道错题就是一次进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跟孩子随时保持平等顺畅的沟通……

  教育没有点金术,成功亦没有标准,“健康、善良、快乐”,这是我们对采葳生命之初的期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就是教育的成功;内心的安宁平和,就是幸福的本源。我们只愿陪着我们的孩子,见证她一路成长,绽放生命的美好。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7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称莲老师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学习。

  其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这一部分的第二篇: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文中说道,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让孩子渴望和小伙伴交往,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几块孩子上学的“吸铁石”,让孩子期盼和老师见面,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上每一位老师,从内心崇敬老师,孩子才会爱上老师的课程,并努力学习。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护,“副科”同样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爱上学习。让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不断的夸奖和鼓励孩子,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础。作者的实践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作为老师,我从中可借鉴的非常多,如何能将自己的课上的生动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师去吸引我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学校、喜欢上学;这是我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可能会影响他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作为孩子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引领,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不断的创新,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同家长朋友一起为孩子引航,静静等待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8

  经过老师推荐,在网上购买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看过很受启发。小学是孩子成长的的重要起点,这几年的时光和经历,决定和影响了人生后面的大半辈子。还觉得当家长的,应该要抽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现在的人都越来越忙,很多都用自己太忙了找理由忽略孩子的陪伴。现在正是孩子成长中的敏感期,时间很快就过了,正当以后意识到,想弥补的时候,也可能是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把机会错过了。有以下几个方面感悟:

  一、生活篇:

  越玩越出色。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有个疑问终始在心里,玩怎么可能让孩子出色呢?当我看完此书之后,我才会明白,这里的玩决不是孩子随便的`玩,而是家长用心的陪伴。文中刘老师的女儿,在未考入北京大学,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在家里和自己的先生制定了游戏时间和家庭日。游戏时间是在孩子写完作业之后进行的,因为孩子知道写完作业了,有好事情等着自己,所以写作业的效率和速度反而更快了。专注力也更高了。想起我自己,孩子在我的督促下完成作业之后,让她自己检查,然后我抽查,如果发现问题,就令其重写,而且还罚她多写。因为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做作业开始拖拉,完成作业效率很低,质量也不容乐观。刘老师在孩子作业完成后陪她玩扑克牌、下五子棋等,也不会故意让孩子,培养女儿“输得起”的品质。相比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还欠缺很多,在外面遇到挫折时就很脆弱了。这是值得我好好思考的地方。

  二、阅读篇:

  泡在书海里。想想自己都不是很喜欢拿起书本读书,就在手机上看。对些,我有些懊悔。平时老是埋孩子不喜欢读书,买在家的书也没有全部读完,原来原因在我这里,不是孩子自己。我觉得改变从现在开始,调整自己的阅读方式,陪着孩子一起读书,给她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做个好好读书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引导孩子读好书,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三、学习篇:

  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孩子的预习和复习,每个单元的小结,每天读些课外书,这些我觉得孩子还是坚持得较好。但有时也有放纵的时候,偶而的缺失给孩子造成还不能自觉去完成这些事情。一个习惯的初步养成需要21天,而一个习惯的基本养成需要90天,也就是3个月,要让一个习惯固定下来的话,需要家长和孩仓一起坚持3个月。孩子习惯的养成对家长的耐心是一个强有力的考验。总结自己,原来是自己这一关还没有过,却变成了对孩子责任。反省自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习惯的培养。

  四、品格篇:

  孝敬父母,从大人做起。对于家长来说,不仅孩子要有好的学习习惯,还应该培养好的品德和学习技能。现在的社会“啃老族”和“白眼狼”越来越多,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孩子会从各个渠道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但是对于孩子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小时候看到自己家长的做法,这些做法会潜入他内心深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小孩始终会长大融入社会,应该让孩子从小就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他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培养起来,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家长必须带好头。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宝,小皇帝、小公主太多,如何培养他们是我们每个家长值得深思的事情。

  五、心理篇:

  让天使自己飞翔。孩子终究会长大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就像小时候只有大人把手松开,孩子才能走稳。人生的路也应该如此,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才会成立独立的、自信的、负责任的人。在上个寒假期间,我同孩子商量对冬令营的事情,5天4夜。面对从小在我身边长大的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呵护,孩子却愿意选择尝试自己在外那样久。面对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心中万分不舍,却也尊重了她自己的选择。去的时候各种叮嘱孩子全都抛在脑后,自己张开小翅膀好好的飞翔。回来发现孩子进步真的很大,以前我都以为很多不能做的事情现在自己全都能做了。这是我对女儿的第一次放手,经过这一次,我也放心了,决定放手让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自由了,还得到了锻炼,我也被解放出来,做点自己的事情了。

  六、沟通篇:

  换个方式表达爱。现在孩子还小,我和她没有秘密,每天孩子回来都会跟我说学校的事情,有趣的,难过的,受表扬,挨批评的还有小朋友之间的秘密。但是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她的内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要标我们家长也需要跟着成长,改变和孩子互动的方式,避免引发冲突。现在是的电子保姆的时代,应孩子的要求,她也申请了微信,在她的朋友圈里只有爸爸和妈妈,有时我们也用微信交流。有时我会给孩子留便条,她也会给我留,告诉我的一些想法。我认为同孩子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达到最终的效果这是最好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做个最了解孩子的父母和有心、用心的家长,是我们所追求的,改变自己因为“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而滋生出来的理由,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现目前家庭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9

  花了几天时间,认认真真地把《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品”完,获益匪浅,我深深知道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陪伴——我个人认为是这本书的诠释,也是父母爱孩子的最高境界,没有陪伴哪有那么深的感悟,如何把孩子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写得如此清晰﹑透彻。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热爱孩子﹑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是父母的天职。而对于上小学的家长们,更应该耐心的陪伴,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了,学习看图写话和写日记对儿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识字不多,语言不够丰富,要把文章写得通顺都困难,知道着急也于事无补,静下心来,慢慢地跟儿子沟通。最初,我们先画一幅画,给画想一个题目,再口述这幅画的想法和意义,还好,我跟儿子都喜欢画画,所以,干自己喜欢的事不厌倦,慢慢地能把一幅幅画表述清晰,但要如何增加一些优美的语句呢,那就是大量的阅读。作者也说到,有书读,并为孩子营造阅读的氛围,还要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儿子喜欢阅读,尤其喜欢看一些幽默的书籍,比如《小屁孩日记》﹑《一年级的小豆豆》﹑《幽默笑话》等等,但给儿子买的书很有限,后来听一朋友说两路口有一个很大的渝中图书馆,这无疑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福利,我迅速去办了一张借书卡,每个月就可以为儿子免费借六本书,每次借书儿子都要强调“妈妈,你一定要为我借带拼音版本的书哟”。呵呵!我笑着回答儿子,“好呀,不过,我们应该多识字,多积累词语,这样才能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因为大多数的书是没有注音的”。当然,儿子的语文老师在他们的写作上也下了功夫,这学期还让他们写课内积累及课外积累的好词佳句,这的确得靠平时的阅读和积累,现在儿子写话不怕了,能够顺利地写好一篇通顺的日记。

  陪伴孩子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方面,还应该有好的习惯,比如勤俭,独立,懂得感恩,还要有一颗爱心,文中也提到,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这样才能对学习充满兴趣,才会爱上学习,心中有爱的孩子,处处充满欢笑,阳光,正能量,有爱的父母更能使家庭和谐,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的孩子会更健康成长。对我来说,也很幸运,虽然儿子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但儿子的确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很善良的孩子,经常看到一些报道及周围的人说起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而“遭遇”老大的强烈反对,以至于有些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对抗父母。而在我生了妹妹之后,儿子很开心,在我忙碌的时候还经常帮忙照顾妹妹,把自己的东西与妹妹分享,俩兄妹感情可好了。让孩子心胸开阔,仁爱有礼,这也是我们父母希望的。

  周末的时候,我们用一天时间完成所有作业,另一天尽情放松的玩,正如作者所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多多玩耍可以让孩子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性格变得阳光开朗”。孩子有一颗爱的心,愉悦的灵魂,这也是家长们的追求。

  让我们迎着阳光,带着微笑,陪伴着孩子健康成长吧!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0

  假期选书,看到了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大致翻阅了内容发现作者讲的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她和孩子的点滴成长故事。于是确定借阅此书,希望也能为今后我和孩子的小学六年生活做出指导。

  本书共有六大主题,分别是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和沟通。每一部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是极其重要的,缺一不可。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很实用很精彩。通过一个暑假的细细品味,说一说我感受最深的一章,那就是关于阅读。

  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孩子入学后出现表达差,读书难,理解力差,成绩不稳定,这都和阅读有关,没有阅读的积累,何来表达力、理解力?现在小升初考试改革,阅读能力的好坏成为考察孩子优秀与否的主要手段,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家长要问了:老师,我家孩子虽语文不好,但数学还行,算术还可以,每次只有后面的解决问题出错多,没仔细读题!但事实是:目前一年级,数学信息少,计算方法又非常简单,瞎蒙也许都能做对,家长认为没仔细读题的孩子也许根本就不会读题(不会阅读提取信息)。而随着孩子年级升高,题目数学信息量增大,会阅读就能让孩子会自主提取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

  可见阅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想让学习后进生进步,要先从阅读下手。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呢?当然第一点就是需要家长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读书氛围和良好的安静的环境。家长要自己喜欢读书才行,当你捧着一本书坐在那静静阅读的时候,孩子肯定会好奇,大人在看什么书呢?书真的有这么好奇和神奇吗?为什么大人会这么喜欢看书呢?孩子们有了这些想法,估计也会不自主地拿起一本书来看呢。只要孩子能拿起书来,相信会有一本书是他喜欢的,是他感兴趣的。当然这个就需要家长仔细观察,看看孩子到底喜欢哪种类型的书。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适合他的,并且他喜欢的书来读。此外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平台,比如在客厅里设置一个大大的书架,方便孩子随时取来阅读。正如书中说的,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要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对于书的选择,除了书本还有课外阅读内容,这点毋庸置疑,其次报纸杂志等也必不可少,它可以成为阅读餐桌上的小菜,对于孩子来说更容易消化吸收且不失经济实惠,因为较容易获取因此能随时随地进行,让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习惯。其次工具书作为尚未广泛接触网络的小学生来说也是孩子获取知识,感受浓郁文化气息的一种重要书籍。

  阅读是为了丰富视野,是为了提升自我认知,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本书让家长对孩子们的阅读有了指导和借鉴,也为我自己的教育工作和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孩子的成长成材不可复制,但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借鉴、模仿,希望和孩子们一起进步,快乐的陪他们走过充实的小学六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1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百货大楼的新华书店。当时和好朋友一起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可以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起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考虑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现在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时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起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起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儿子读完的书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

  二、爱在自由里。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应该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2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普通的妈妈,她心中有爱,尽家庭所能给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尊重孩子的个性,满足她在每个成长阶段的需求,养育了一个自信阳光独立的女孩。妈妈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看到她的特点和需求,能够不断地学习和观察,觉察反思教育方式,这是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学习和反思的。

  在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我们作为父母中的一员,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努力提升自我,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策略,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就像一颗小树苗,当它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就会枯萎。我们就是给予孩子阳光和雨露的那个人。

  爱在自由里。

  什么是爱?父母总是把对孩子的控制和操纵,甚至体罚和殴打,说成是爱孩子。可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情感的疏离。爱在自由里,爱就是给孩子创造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而不是把孩子紧紧攥在手里,让他窒息。

  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节。

  人从出生到终老,经历了风风雨雨。反思一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没有了快乐有趣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优班。生活中除了学习,成绩,似乎其他的都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看着孩子垂头丧气的脸,老气横秋的面容,家长却视而不见,完全忘记了自己小时候灿烂天真的脸。我们要笑对人生,做喜欢的事情,珍惜每一天。当生命最后一刻来临时,当体验了在生死边缘走过的时刻,人好像一下子顿悟了。生命也会变得与众不同。

  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却被人为地压缩成了单调的色彩。

  孩子的成长,家长能做的是陪伴倾听,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长之路。古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的家长会为了择校出国舍弃很多牺牲很多,如果孩子按照家长的期待成才成器,家长心里会暗自高兴和欣慰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不枉此生的努力。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付出都会有同样的回报,到那时就会陷入无法排解的低落。其实不必过于担忧和焦虑,尽自己所能就好,根据孩子的节奏去调整就好,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谁都不是完美的,家长总是期待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化身。期望过大,失望跌重。客观地看待,积极去面对。不期待完美,但求他能认识自我,找到适合的方向,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3

  作者刘称莲是一个平凡而优秀的妈妈,18年的实践,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2011年高考,同时被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录取。在此分享一件书中写道的,使我颇受触动的一件事:作者女儿上高中的时候,数学考了全班倒数第一,于是去补习数学。作者经常给辅导老师发消息,不是聊女儿的弱点,而是告诉老师女儿写的作文被当作优秀范文、托福考试得高分这些好事。反观我们自己,大部分家长遇到这种情况要不就威逼利诱,要不就忧心忡忡,这些心理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影响到孩子。但在作者心里,她只是觉得女儿的数学学习遇到了困难,不代表她不好,因此作者想把这样的想法也传递给女儿的老师。

  自我思考。平时发现儿子很多题都是马虎导致的错误,而不是不会,甚至有些难题他都能做对,说明他对课程的内容还是有所把握的,马虎是主要原因。其次,儿子平时除了学校作业之外,在家就不太愿意做额外的练习题。几次考试下来,儿子都考得不太好,我有点失去耐心,发了几次火。有一回接孩子放学的记忆尤为深刻,他见到我的时候眼里有犹豫和害怕,第一句话就说:“妈妈我有个事情要告诉你,你不要发火。”我一听就想到肯定是考试考砸了。我说:“我不发火”。但是一路上还是控制不住的阴着脸。好在到家后及时调整好了心态,跟儿子重新梳理了错题。晚上临睡前,儿子和我说:“妈妈我最怕考试考得不好你发火了”。我听到了后暗自叹了口气。我的儿子也只是一个小学生,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的态度就给他造成了些许的心理阴影。跟作者比,我的格局差的太多。我引导他说:“好孩子,妈妈以后不会发火了。错的题我们分析原因,然后多练几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黑暗中能感觉到孩子的如释重负。

  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不是在于作者把女儿培养的有多么优秀,说实话,这样的学霸故事看得也不少了。而我最欣赏的是刘称莲她不是一个“虎妈”。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女儿提供了她能提供的最佳教育方式,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一样。虽然她没送孩子去学奥数,学音乐,但每个周末户外运动的陪伴,给独生子女的女儿找小伙伴,帮女儿饲养宠物……无不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关怀。刘称莲夫妇的育儿还是一个不断克服自身缺点、和孩子一起发展进步的过程。刘称莲和丈夫都不是完美家长,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经历的遗憾,这些也都被坦诚地写了下来。比如说,孩子从小偏科,是因为父母在早期教育中没有能够做到均衡发展。再比如,孩子从小时候没有坚持学会一样乐器,这和父母主观的犹豫也有关系。

  这也给了我很多启示:育儿先育己,想要改变孩子,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这也使我坚定了教育方向:那就是跟孩子一起学习,做成长型父母。教育孩子养成阅读、热爱集体、与人为善等好习惯,而不是因为我们家长的虚荣心而在成绩方面迫使孩子与别人攀比。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延续,会拓展,伴随孩子一生。

  没有超能的孩子,也没有超能的父母。希望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作为妈妈的我,成长速度也能跟得上,做到用心陪伴,尊重孩子,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4

  刚一开学,我就动员办公室的几个老师一起买了好几本关于教育的书籍。给自己规定的是每月至少读一本书,现在细细想来,自己还算超额完成计划。其中刘称莲老师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老师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睿智用心深深打动了我。读的过程,细细地与我的教育观作了比较,哪些我也是这样做的,哪些是我可以借鉴的。读完之后,随即又买了几本,让它真实有效的在家长的人群中传读开来,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大家的陪伴。这本书的封面特别雅致,一个可爱的孩子在一位母亲的陪伴下,悠然的漫步在郁郁葱葱的路上。虽然是两位远去的背影,但是温馨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和无比的幸福。《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刘老师分别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沟通六个方面,通过具体事例讲述了自己陪女儿的成长历程。我就以下两个方面来对照自己是如何陪学生一起成长的。

  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刘老师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

  上阅读。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想想我们班的学生阅读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渗透了,后来学过拼音之后,许多孩子从撕不烂的小图画,小漫画到精美的小故事,从优秀的童话故事到《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从《儿童百科全书》到《中华五千年》,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由刚开始的我读他们听到现在很多孩子都可以向大家说出自己最近读书的收获。很多次看到班级的书在旁边凌乱的放着,心里虽然叹息这群孩子怎么还没有整理的习惯,但是心底却是欣喜的,假如每天书柜都是整整齐齐,无人理睬,那不就傻眼了么?想到这些,安排两个学生再次整理一下,顺势在引导下次我们擦亮眼睛看谁能把书放得整齐,随着借书秩序越来越规范,书柜也越来越来整齐了,丢书的现象也消失了。相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好的习惯也在他们的脑海里积累着。

  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刘老师讲到“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对待这一届的孩子,说真的宽容了许多许多:1。原来书不会背的不许回家,现在变成了不会背的鼓励他多读几遍再加上还要复习就行了。2原来作业交不齐影响第一节上课情绪,现在第一节上课之前不问交作业情况。下课后没完成的补一补就可以了。3原来孩子写字不认真的有撕掉重写现象,现在写不好的,放学后我会找出与他写字水平相当的进行书写比赛,结果一个比一个写得认真,看着自己书写的作品,脸上不禁露出了既羞涩又甜蜜的笑容,当然也得到了大家对他们的肯定,随后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己的家的书桌上,警示自己以后要照着这样的字体去完成功课。每次比赛活动都有效果,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唉,慢慢来吧。

  是啊!只有让孩子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才会和你合作,才会快乐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级,我们不能给孩子太多的负担和压力,只希望能在我们的帮助下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惯即可。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坚定的认识,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种爱,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全身心的爱护孩子,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5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育儿方面的书也看过不少,但我最喜欢的是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我前天又看了一次,真是屡看不厌。书中以刘老师的亲身经历,从生活、学习、阅读、品格、心理、沟通6个方面详细列举了很多育儿的方法和故事,真实又实用,读后让人收获颇丰。这次我就从学习、阅读、沟通三个方面聊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学习篇里,刘老师提出“兴趣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这点我特别赞同并深有体会。我是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四年级之前我给她报过四个兴趣班,先后是舞蹈、美术、游泳和电子琴,与其说“兴趣班”不如说“课外班”恰当些,因为这些班除了“美术”是她喜欢的,其它三个兴趣班都是我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强加给她的,特别是电子琴,钱花了不少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最后她痛苦的对我说“妈妈,我压根就不喜欢电子琴,我也没这天赋,就别再折磨我了,放过我吧”!最后我果断放弃了。

  而她喜欢的“美术”到现在还坚持着,每次去上课都很高兴,因为喜欢,所以进步也快,尤其儿童画方面,已经画得特别好了!

  所以对于兴趣班的选择,我很赞同刘老师说的两个原则:

  第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分。二者缺一都很难学好。

  在阅读篇里,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这句话我感同身受。从二宝4个月,我就开始给他读各种绘本,一直坚持到现在。所以他的语言发育的比较早,一岁半的时候,所有的话都会说了,现在两岁八个月,经常会恰如其分的用些成语。

  从二宝会走路开始,我就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放上书,好让他能随时拿到书,看到书,所以现在他每天都会静静地看上几本书,每次都能坚持一个小时左右。有一次我有急事,就把他暂时放在了邻居艳艳家,忙完去接他的时候,艳艳开门就说:“你儿子懂的可真多呀,会讲那么多故事,说话还会用成语,你怎么教的?我儿子每天净吵着看电视,不让他看就闹。”我说我家8年都没电视了,客厅里放的最多的就是书,每晚都坚持给他读绘本。她说“天哪,不看电视,那怎么受得了,我给他也读过绘本,可就是坚持不下去!”我知道我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然后谢过,接上孩子回家了。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自己的标杆,大人都不能自我管制和约束,谈何要求孩子呢!在沟通篇里,有一节是讲关于学生给老师送礼物的。有孩子读书的父母都知道,每逢过年过节,尤其是“教师节”,孩子们都会送些小礼物给老师,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很多家长也支持孩子们这么做。

  我的女儿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她送给老师的有时是一个苹果,有时是一束鲜花,去年教师节的时候,女儿自己做了一只呆萌的小兔子送给了老师,结果晚上老师在朋友圈里还晒了她的礼物,评论里加了一句“我喜欢这个小呆萌,谢谢宝贝儿”,女儿看到后兴奋了好久。

  可是第二天女儿放学回到家却对我说:“妈妈,妈妈,告诉你个秘密,今天我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她正在打电话,我听她说“回头我把票给你的儿子,让他给你带回去,以后不要再送这种礼物了,你的心意我领了,即使你不送礼物我也会好好教育他的!”然后把电话就挂了,看着挺生气的。妈妈,你说是不是有人送了太贵的礼物给老师呀?”我说:“也许吧,不过你不能在班里说这件事哦!”女儿答应着回房了。

  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至于该怎样给老师送礼物,我比较赞同刘称莲老师的观点:“作为学生和家长,尊敬老师是应该的。不过家长应该本着尊敬老师、感谢老师、爱戴老师的宗旨去准备礼物,应该传达出父母和孩子真正的心声,而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目的,也不应该以贵贱来衡量礼物的价值。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孩子就会懂得,对老师真正的感恩并不体现在教师节礼物的贵重上,而应体现在每一个对老师充满感情的日子里,而教师节,则只是一个表达感恩之心的好机会罢了!”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教师节,还是其它节日,给老师送礼物时,都应该遵循这个宗旨。礼物是轻的,但孩子们对老师的情义是重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形容跨年陪孩子的祝福语(精选75句)02-14

《我们的孩子》读后感(精选5篇)12-18

接纳孩子读后感09-12

走过风雨散文10-30

黑孩子罗伯特读后感11-24

卢志丹《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08-11

你我走过的日子作文(精选14篇)04-29

你我走过的日子作文精选14篇04-26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精选30篇)03-03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精选3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