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无声的告白》读后感:“与众不同”还是“融入众人”

时间:2020-12-18 17:03: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无声的告白》读后感:“与众不同”还是“融入众人”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声的告白》读后感:“与众不同”还是“融入众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声的告白》读后感:“与众不同”还是“融入众人”

  读书是丰富精神世界最佳的方式,告白有很多种方式,有一种事无声的,阅读《无声的告白》会有很大感想,无声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世界,看看作者的感悟。

  我似乎有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我渴望自己能够“与众不同”,成为人群里最优秀、最特殊的那一个;另一方面,我又希望自己能够“融入众人”,从而规避作为一个异类所要遭遇的排挤和嘲讽。

  若仔细想起来,这两种情况其实是并不矛盾的。

  “与众不同”可能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向上的和向下的。当你处在向上的模式中的时候,这样的“与众不同”带来的是别人的仰望、崇敬和羡慕。你可以享受这种相对高的位置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感。相反的,当处于向下的模式中的时候,带来的则是孤立、嘲笑和挖苦。这两种情况可能都是孤独的,前者虽受人仰视、甚至巴结,但是那些人从来都不能真正地理解你的内心;后者的处境似乎更加艰难,根本没有人试图走近他们,他们像是在一个牢笼里面,必须足够强大才能不被打倒。

  小说中的詹姆斯·李是典型的后者,所以他始终想要“融入众人”,他不说中文,不提父母的出身和工作,假装和那些白人们一样。至于玛丽琳,她确实是处于一种向上的模式中,然而似乎她并没有受到别人的仰望,相反地,那些同班的男生们会对她恶作剧,她的母亲也不希望她追寻所谓的梦想,认为她只要做好一个家庭主妇就可以了。

  我可以理解那些男生们的行为,但是我暂时无法明白其背后的道理。至于玛丽琳母亲的想法,是容易解释的。在此之前,我先讲一个关于我父亲的故事。父亲出生于农村,从小成绩也都不错。由于上学晚,读到高三的时候已经20岁了,儿时的玩伴都已经工作好多年,有的甚至已经成家了。祖父是个焊铁匠,他并不希望父亲继续读书,认为读那些书毫无用处,不如跟他学习技术工作赚钱。两者的矛盾逐渐加深,最后父亲三次高考失败,也没有选择祖父为他制定的未来。父亲在他的玩伴中成绩出色,是一种向上的“与众不同”,这也给他带来了很多心理上的'满足感。而在祖父看来,二十多岁的男人不能成家立业,还在读书,无疑是一种向下的“与众不同”,不如“融入众人”之中,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在这样的工作中出人头地。玛丽琳和她的母亲也是一样,她们拥有自己不同的价值体系,所以才会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在玛丽琳看来,学业优秀,成为医生,成为比男性更优秀的医生是向上的“与众不同”,是她努力追求的东西。而在其母亲看来,这些不是一个女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女孩应该相夫教子,她本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失败(与丈夫离异),因此她希望女儿能做得优秀。

  这两种价值体系哪种是正确的呢?我恐怕很难说成为医生要优于相夫教子。但是在这个具体的事例中,我认为玛丽琳的价值体系是更优的。因为她的价值体系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判断得到的。而她的母亲,我可以揣测,似乎并没有真正经过自己思考的价值体系,正因为自己思考的缺失,她只能依附于大众的标准,认为女人应该相夫教子。

  然而,似乎悲剧的事情是,即使经历了自己的思考判断,确立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人们还是经常不能够践行此道。有的人出于怯懦,害怕别人的不理解和讽刺,从而违心的选择了众人的道路。也有人,比如玛丽琳,为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迫(玛丽琳是因为怀孕,实际上可能有更多的原因,比如生存压力),最终也并不能够走上自己希望的道路。

【《无声的告白》读后感:“与众不同”还是“融入众人”】相关文章:

《无声告白》有感---找自己09-14

《人间告白》读后感04-25

爱的告白散文02-12

用无声造句11-06

融入秋的情境里散文03-02

融入作文1000字03-08

与众不同的英语课01-19

默默无声的成语解释05-13

无声的训斥作文700字03-10

悄无声息造句11-07